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4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280篇
预防医学   16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6篇
  3篇
中国医学   97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K1)在氧自由基诱导心肌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Wistar乳大鼠心肌细胞,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2O2,0, 50, 100, 200, 400 μmol/L)处理细胞,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和细胞SPK1酶活性变化;Northern 印迹方法分析SPK1催化产物1-磷酸鞘氨醇(S1P)受体的表达.用S1P预处理心肌细胞,然后加入100 μmol/L的H2O2继续作用48 h,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LDH的活性;用携带人SPK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SPK1)感染Wistar乳大鼠心肌细胞,然后加入100 μmol/L的H2O2继续作用48 h,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LDH的活性.分析外源性S1P或SPK1高表达对H2O2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H2O2作用于心肌细胞后,导致LDH释放增多,SPK1酶活性抑制,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H2O2刺激使S1P受体Edg-1表达水平升高,Edg-3表达水平降低.外源性S1P预处理使H2O2诱导的LDH释放减少,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Ad-SPK1感染使心肌细胞SPK1酶活性明显升高,细胞培养上清中S1P含量增多,并明显抑制H2O2诱导心肌细胞LDH的释放.结论:SPK1高表达能保护H2O2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这种保护作用主要通过S1P的释放来实现.Edg-1和Edg-3可能参与SPK1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目的观察奎硫平不同剂量快速加量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及疗效。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共入组134例,其中:(1)研究组65例;奎硫平起始剂量为200mg/d,以后每天增加200mg,4d内日剂量达到600mg。(2)对照组69例,起始剂量为100mg/d,以后每天增加100mg/d,7d内日剂量达到600mg。两组的观察疗程均为4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减分率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总分减分率为次要疗效评估指标。结果治疗第1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7%和13%,治疗第4周末分别为80%和70%,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奎硫平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嗜睡。治疗第1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和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042,P:0.01);治疗第4周末分别为58%和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98,P=0.218)。结论奎硫平100mg/d快速加量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疗效与200mg/d快速加量的疗效相似,但前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分析广州市海珠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减少就诊延误发生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应用编制的问卷对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登记发现的150例广州市海珠区肺结核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分别从基本情况、经济因素及临床因素分析就诊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 150例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误率为52.0%(78/15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转诊(OR=0.121,95% CI:0.028~0.513)、咯血(OR=0.291,95% CI:0.098~0.860)是减少就诊延误的因素;就诊交通费支出≥50 元/月(OR=7.334,95% CI:1.729~31.113)、因症就诊(OR=3.225,95% CI:1.337~7.775)是增加就诊延误的因素。结论 广州市海珠区肺结核患者存在一定的就诊延误,提高人群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加强转诊,改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增强人群健康体检意识,从而减少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误。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了解贵州省贵阳市和黔南州少数民族地区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基因多样性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内窥镜采集样本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测定耐药性和基因型特征,比较不同地区、疾病类型的差异,分析幽门螺杆菌结构特点及黔南州幽门螺杆菌不同菌型混合感染情况。结果 两地区cagA可变区EPYIA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vacA基因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LST方法得到两地区幽门螺杆菌菌株94.6%(53/56)新的序列型。黔南州幽门螺杆菌不同菌型菌株混合感染率为44.4%,不同临床疾病的幽门螺杆菌不同菌型混合感染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结论 黔南州和贵阳市两地区幽门螺杆菌cagA可变区EPIYA分型和vacA基因型构成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内病灶穿刺活检术的诊断正确率和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08年10月肺内病变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患者209例,回顾性研究活检的诊断正确率及并发症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 209例患者中,恶性病变185例,良性病变24例。209例患者的诊断正确率为88.5%,其中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为95.6%,良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为38.5%,假阴性为4.4%,无假阳性。病灶的良恶性、病灶大小及病灶中心有无坏死对诊断正确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气胸的发生率为5.2%,与病灶大小和穿刺针进胸膜次数有关(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诊断率高、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1 病例资料 男,90岁.因口干、多饮20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20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先后口服多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治疗,近期血糖控制不良.1周前无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加重,伴乏力、大便干燥、夜尿频繁.有高血压病史50年,前列腺增生病史20余年,冠心病史10余年,6年前左眼底出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网址http://www.cqvip.com/)有关可吸收缝合线在妇产科手术护理中应用的文献,检索词为"可吸收缝合线;妇产科;护理;生物材料",排除重复性研究.计算机初检得到54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保留18篇进一步归纳总结.结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可吸收缝线作为一种生物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机械强度,在外科手术中应用得越来越为广泛.尤其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远期效果.此类缝线可以在外科手术时间的缩短、术后感染率的降低、术后机体的恢复及减少切口内异物的刺激、疼痛的减轻等方面对患者个人、科室及医院的管理都体现出了重大的意义.因而在对妇产科手术缝合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针对其降解产物所进行的有效分析,临床工作者应注重对各种缝线进行横向比较,对其在生物体内的降解安全性尚需结合进一步的体内降解试验及毒性动力学的研究来进行综合推断,以保障其临床效果更为完善地发挥.结论:可吸收缝线作为一种生物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及机械强度,在外科手术中应用得越来越为广泛.妇产科诸如剖宫产手术、会阴侧切及会阴撕裂伤的缝合中,临床医生及患者应倾向于选用可吸收缝线来进行手术切口和伤口的有效缝合.  相似文献   
1000.
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的实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背景:寻找合适的种子细胞是移植治疗脑血管疾病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键.目的:观察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的能力.方法:脂肪组织取自要求去除腹部多余脂肪的健康成人,供者无传染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分离培养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采用神经诱导培养基加GM1对其进行诱导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微管联合蛋白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经神经诱导培养基加GM1诱导后,分化后的细胞大部分呈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形态.②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于诱导后1 h出现神经巢蛋白表达阳性,5 h出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微管联合蛋白2表达阳性.提示脂肪基质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分化后的神经元细胞具有表达神经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微管联合蛋白2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