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目的是在最大程度上模拟人体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正常生物力学,消除或减轻疼痛,改善功能,而所有人工关节是一个"时限性"手术,通常与假体固定、材料磨损、集体机械性失败有关,其中稳定性和活动性的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假体与人体骨性结构达到较完美的匹配来实现的,超过55°的髋臼外展角可能使股骨头旋转中心向外上方移位,会造成应力分布不均和假体磨损,打破了骨性与软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益肾蠲痹丸联合物理治疗对晚期踝关节炎关节镜下植骨融合术后患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120例经过关节镜辅助下植骨融合术治疗后的晚期踝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从入院前第1天起,对照组患者采用功能锻炼物理治疗,同时口服塞来昔布与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并在术前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肾蠲痹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I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β-CTX)]、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8.33%)高于对照组(51.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骨代谢标志物、IL-1、TNF-α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TH、β-CTX、IL-1、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OC、PI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创口感染、畸形愈合及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踝关节炎患者关节镜下植骨融合术后经过益肾蠲痹丸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融合术的疗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很好的调节了骨的代谢,显著降低IL-1、TNF-α水平。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对神经干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的基因信号转导途径——Notch信号途径、螺旋.环.螺旋(basic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家族信号途径、Wnt信号途径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关于神经干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基因信号转导途径的文献,并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神经系统的生成是多信号转导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Wnt信号、bHLH、Notch信号途径之间的复杂选择机制可能存在一个既定的阈值。结论目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具体信号转导途径仍不甚清楚。  相似文献   
24.
目的检测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和恢复期的NT-proBNP水平,探讨其在急性肾功能衰竭鉴别诊断以及肾替代治疗(RR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确诊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2例,按其病因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3组。上述患者均行肾替代治疗,连续监测肾功能与NT-proBNP。结果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3组间NT-proBN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恢复期无统计学意义;终止RRT时,肾性与肾后性组间比较不显著,但两组与肾前组比较均有临床意义。结论 NT-proBNP鉴别肾前性和非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替代治疗的预示价值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5.
吸毒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二例沐贤友张文贤曹雪滨1临床资料例1男,35岁,因气短、下肢水肿10天入院。有吸毒史4个月。查体:体温38.9℃。白细胞16×109/L。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扩大,三尖瓣有赘生物。连续两次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住院后按急性感染...  相似文献   
26.
1 临床资料 例1,男,45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闷痛两个月,晕厥一次入院,患者症状发作多于夜间2~5时,且频繁,每次发作持续5~17分钟,症状可自行缓解,同时伴大汗,心悸,恶心不适,无放射痛,于入院前一天晚上4时许,疼痛超过20分钟,突然出现晕厥,约3分钟后苏醒。入院查体未见异常,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糖电解质均正常,心脏超声正常,常规心电图未见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两个时期急性肾衰竭(ARF)病人的复杂性因素变化和预后的关系,以找出两个时期死亡率差别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990年至1997年(A时期)的155例和2000年至2007-年(B时期)267例ARF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临床和预后变化.结果A、B两个时期病人的死亡率分别为47.7%和33-3%.B时期多脏器衰竭的发生率和器官衰竭数均明显低于A时期,B时期存在较多的慢性疾病状态,肾毒性物质和血透病人增多了,肺部疾病和手术在两个时期均占多数,多脏器衰竭、肺部疾病、肝病、手术后以及败血症对死亡率有明显影响.结论近些年,ARF病人总体年龄并无明显变化,但存在较多的慢性疾病状态,肾毒性物质和血透病人增多了,预后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败血症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败血症AR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APACHE Ⅱ和ATN-ISI积分,并与非败血症ARF进行对比,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由败血症引起ARF的临床和主要生化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败血症并发ARF者66例,占同期ARF患者的15.6%。多脏器衰竭发生率为87.9%,病死率高达69.7%。单因素分析发现外科原因的败血症、并发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辅助呼吸、少尿、昏迷、多脏器衰竭、在ICU中出现ARF以及慢性疾病数目为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尿、在ICU中出现的ARF、慢性疾病数目和多脏器衰竭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败血症所致ARF患者预后差,其高病死率与少尿,在ICU中出现ARF、合并慢性疾病数目和多脏器衰竭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骨刺膏”外用对家兔皮肤的刺激性作用。方法取健康白色家兔6只,雌雄各半,分为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用凡士林为对照组,每日涂抹1次,连续7d,计算反应平均值。结果骨刺膏多次连续给药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无刺激性。结论“骨刺膏”属无刺激性药物,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0.
患者,男性,24岁,河北省任丘市农民。主因反复头晕6年,加重1周,于1995年3月7日入院。平时血压为24~23/17~16kPa,最高可达33/20k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