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徐姝  张彦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6):34-37+169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20只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及非诺贝特组(10只)。非诺贝特组大鼠给予非诺贝特60 mg/(kg·d)灌胃12周,给药期间每4周监测血压。12周后,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放免法检测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并检测大鼠的全心重量(HW)、左室重量(LVM)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非诺贝特组小鼠尾动脉血压与对照组相比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诺贝特组与对照组相比血脂水平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诺贝特组全心重量(HW)、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降低(P0.05)。非诺贝特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较对照组减轻。非诺贝特组血浆AngⅡ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心肌AngⅡ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诺贝特能改善SHR的心室重构,其降低心肌AngⅡ浓度、保护心肌细胞结构可能为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2.
1临床资料本组82例女性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大48岁,最小者18岁,25至40岁患者居多;已婚80例,未婚2例;发病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8年;手术复发4例,双侧乳房发病45例,单侧37例,单发性肿块52例,多发性28例,乳头溢乳者2例。  相似文献   
93.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血栓并发症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在血管损伤部位发生粘附 ,聚集而形成血栓。血小板表面的膜糖蛋白 (GP)Ⅱb 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连接 ,并在血小板之间交叉连接 ,完成血小板聚集的最后一步。由于此受体是血小板聚集、冠脉血栓形成的最后途径 ,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最有前途的是血小板GPⅡb Ⅲa受体拮抗剂。本文就血小板GPⅡb Ⅲa受体及其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1 血小板GPⅡb Ⅲa复合物1.1 血小板GPⅡb Ⅲa复合物的分子结构[1,2 ]  血小板GPⅡb …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疑似缺血性结肠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院24小时内对其血浆D-二聚体进行监测,与此同时配合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最后对诊断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通过对60例疑似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5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为缺血性结肠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参数为(1.70±0.14),1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为非缺血性结肠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参数为(0.21±0.0.2),比对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组间呈现出统计意义.从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结果来看,36例患者为发现缺血性结肠炎,14例患者为为非缺血性结肠炎.结论 :缺血性结肠炎予以血浆D-二聚体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性和灵敏度也相对较高,因此可以将该方法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schemia-modified albumin,IMA)水平与冠脉病变所引起的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19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检测其血清IMA水平,同时行冠脉造影检查并分析结果。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其IMA水平作对照。结果:196例患者中.无冠脉狭窄或冠脉狭窄〈50%者38例。冠脉狭窄〉50%者158例,其血清IM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冠脉狭窄〉50%患者冠脉造影结果显示,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IMA水平增加。结论:IMA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6.
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目前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脑转移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据报道小细胞肺癌诊断时20%发生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时30%发生脑转移,尸检中80%有脑转移。研究表明,如不予治疗脑转移,其自然生存时间不超过3个月。我们为寻求肺癌脑转移积极、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延长肺癌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回顾分析了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采用局部放疗加全身化疗综合治疗肺癌脑转移3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wave velelocity,BaPWV) 及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pressure index,ABI)在冠心病高危人群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8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行BaPWV及ABI测量、病史采集及常规化验检查,评价BaPWV及ABI对冠心病高危人群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186例患者分别依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4组.①冠脉造影阳性者的BaPWV较冠脉造影正常者显著增高(P<0.05).BaPWV在单支病变组[(11.53±1.96) m/s]、双支病变组[(12.45±1.23) m/s]、严重病变组[(14.20±3.24) m/s]组间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ABI仅在严重病变组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aPWV及ABI均可反映冠脉病变的程度;BaPWV升高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早期指标,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ABI降低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较晚期的指标,对冠脉严重病变预测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针灸治疗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性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分别从文献使用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临床研究方法、干预措施(针刺方法、手法)描述、疗效判定标准、疗效评定的康复师人数方面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不同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所用的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在干预措施描述方面也不够详细、具体.结论 在今后研究中应选用统一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以及设计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从不同方面进行疗效评价,以期增加试验的科学性、可信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健康大学生和住院患者肠道定植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性,ESBLs及其基因型,并与临床标本分离株比较,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常规方法分离并鉴定551株大肠埃希菌,分别分离自健康大学生粪便191株,住院患者粪便180株及其他类型标本180株,K-B法检测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并用PCR法检测其基因型.结果 学生和住院患者粪便中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最高的均是阿莫西林,分别为43.02%和70.56%,其次为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三种喹诺酮类药物,分别为8.38%、11.52%、12.57%和56.67%、45.0%、51.11%,三代头孢及丁胺卡那霉素相对较低,亚胺培南未出现耐药菌株.健康大学生粪便组、住院患者粪便组和临床分离株组比较,对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依次增加(P<0.05或0.01),ESBLs的检出率也依次增加,分别为10.47%、44.44%、59.44%(P<0.01).ESBLs基因型中以CTX-M-14为主,占所有基因型的65.0%.结论 肠道携带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受口服药物的影响大,ESBLs的携带率受不同人群及不同部位标本的影响,但其基因型均以CTX-M-14为主.临床医生应当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加强人群肠道内大肠埃希菌ESBLs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波生坦对大鼠颈动脉再狭窄的影响及其病理机制.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6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及波生坦组.损伤组及波生坦组模拟临床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PTCA)过程行左颈总动脉球囊损伤致内膜剥落,波生坦组给予波生坦100 mg·kg-1·d-1灌胃(术前1 d直至处死).观测术后不同时相点的内膜,中膜动态增殖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 损伤组术后28 d新生内膜增生达峰值,波生坦组术后14 d内膜增生达峰值.术后14、28、45 d波生坦组内膜面积较损伤组明显减小(P<0.001).术后14 d的波生坦组内膜PCNA的阳性率与损伤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术后14 d α-actin的阳性表达率较损伤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 波生坦组可通过抑制血管内膜过度增殖及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转型和迁移而有效预防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