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4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31.
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66例临床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和正常组.所有患者术前空腹采血测定血清CRP、肌钙蛋白T(Tn-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冠心病组CRP水平高于正常组[(4.38±2.92)mg/L与(2.08±1.55)mg/L,P<0.01].多支病变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5.40±3.14)mg/L与(3.01±1.93)mg/L,P<0.01],而Tn-T和CK-MB则无差异.结论CRP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密切相关,且与冠脉病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行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2例行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接受冠脉旁路移植术冠心病患者,记录各例临床、冠脉、肾动脉造影情况,随访分析各例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前后肾功能及冠脉旁路移植术情况,并测定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血清肌酐水平.结果:2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肾动脉支架(25枚),旁路移植术后72小时血清肌酐较基础测值明显下降[(153±22)μmol/L比(163±31)μmol/L,P<0.05].各例平均移植旁路血管(3.12±0.77)支,术后1例发生脑梗塞.平均随访(15±8)个月,各例血清肌酐水平进一步下降,2例复发胸痛,其中1例接受冠脉支架术,无严重心脏事件生存率95.5%.结论: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增加冠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3.
他克莫司致肥厚型心肌病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48岁,于1995年成功地进行了再次同种肾移植术,术后长期应用环孢素A 泼尼松抗排斥治疗,血压控制良好,肾功能正常;1999年起,除应用原免疫抑制剂外,加用霉酚酸酯。2002年10月起血清肌酐进行性升高至180~200μmol/L,考虑存在感染后慢性排斥反应。于2003年7月起改用霉酚酸酯 他克莫司(FK506) 泼尼松抗排斥治疗,血清肌酐稳定在180μmol/L左右。FK506剂量为1~2mg,每天2次。平时血药浓度控制在3-5μg/L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性别对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支架植入后临床疗效和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90例单纯植入小血管支架 (直径≤ 2 .75mm)的患者 ,按性别分为两组 ,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及随访期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 男性组与女性组小支架植入成功率分别为 93.8%和 88.5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39)。在平均 3~31个月的随访期内 ,两组临床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35 .6 %和 4 3.5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5 0 )。结论 女性患者小血管病变支架术成功率与男性相近 ,远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并不高于男性 ,长期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35.
心律失常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42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9例心律失常伴不典型胸痛者仅1例有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而另13例心律失常伴稳定或不稳定型心绞痛者,11例有冠状动脉病变(P<0.01),两者的血液动力学和左心室功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6.
患者男性,57岁,因胸闷、心前区不适二天伴大汗及呕吐,急诊ECG示:Ⅱ、Ⅲ、avF导联呈qrS及QS型,ST段弓背型抬高拟诊为"急性下壁,肝肌梗塞"于1995年12月25日下午4:OO收入我院。入院时查心肌酶谱示: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氨酶、肌酸激酶均明显升高。给予静脉滴注尿激酶IOO万11,口服肠溶阿斯匹林0.3g川,以及静脉滴注Isoket20mg,每8小时一次。患者胸闷无明显缓解,于当晚8:30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示:右冠状动脉近端loo%阻塞。遂当即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球囊直径为3.0mm),扩张后造影示仍有40%残余狭窄(见图1)。但E…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72例ACS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入院后立即均按照ACS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在对照组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瑞舒伐他汀片10mg/d,每晚睡前口服,连用6个月。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浆炎症细胞因子TNF-α、MMP-9和IL-6的检测,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TNF-α、MMP-9和IL-6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血浆TNF-α、MMP-9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且瑞舒伐他汀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瑞舒伐他汀组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虽有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具有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和厚度,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38.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内初期支架植入和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支架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首次AMI患者随机给以冠状动脉内初期支架植入(初期支架组48例)和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支架植入(溶栓加支架组50例).所有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以TIMI血流分级法判断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开通情况.记录住院期心脏事件;出院前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量并推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组47例(97.91%)溶栓加支架组50例(100%)IRA血流TIMI 2-3级,但前者IRA前向血流TIMI 3级者明显增多(分别为93.8%和60.0%,P=0.0001).两组患者住院期死亡率和心脏事件相似,但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显示支架组LVEF(62.01%±14.03%)高于溶栓加支架组(50.01%±132%),P=0.0001.结论与静脉rt-PA溶栓加补支架治疗相比,AMI初期支架植入可更好改善急性期心肌再灌注,并减少患者住院期心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39.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自1996年1月至2000年9月1025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101例因胸痛复发或由于医生动员而行冠脉造影随访,记录这些患者的冠心病易患因素,对病变狭窄程度及长及用QCA测定,以支架植入节段内径≥50%为再狭窄。结果:101例患者共122处病变植入支架,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52例(62处病变)。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再狭窄与血浆胆固醇,Lp(a),尿酸浓度、术前狭窄程度,术后残余狭窄呈正相关,其比数比(OR)分别为1.21、1.94、1.13、1.07和1.63,与术前参考血管直径和支架呈显著负相关,OR分别为0.24和0.31。结论: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受多因素的影响,控制血脂,避免冠脉内小支架应用以 后即刻疗效满意对减低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直接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6月接受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 171例患者中 ,孤立性、狭窄程度≤ 90 %、参考直径≥ 2 .5mm、长度≤ 18mm ;无明显的钙化、扭曲和成角 ,非完全闭塞和分叉处病变者 5 6例行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观察住院期和术后 3个月随访期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5 6例的 6 0处病变成功 5 5处 (91.7% ) ;1处因支架未能通过狭窄处而改行球囊预扩张后的支架植入术 ,1处在支架植入后因远端血管发生撕裂而需再植入 1个支架 ,3例因支架植入后冠脉造影显示支架扩张不满意而再用高压球囊扩张。住院期和术后随访期内无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旁路术发生 ;9例行冠脉造影复查 ,其中 2例因显示再狭窄而行再次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治疗。与经球囊导管预扩张后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相比 ,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费用降低 2 9% ,造影剂用量减少 2 7% ,手术操作和X线照射时间缩短 2 6 %和 2 5 %。结论 :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在经选择的病变中安全可行 ,并可降低手术费用 ,减少X线照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