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21.
对不同地区均作“通草”入药的9个不同科属植物,进行了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990年版《药典》规定的正品通草(即:通脱木),其锌含量成倍高于其它品种,其所含人体必须氨基酸的种类,亦为9种“通草”之冠。  相似文献   
22.
张建兵 《大家健康》2014,(7):211-211
目的:对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8例,观察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参考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操作方便、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等优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3.
宫颈癌辅助性化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必杰  张建兵 《浙江肿瘤》1996,2(3):146-148
自1989年5月至1996年1月采用改良VBP方案作为宫颈局部肿瘤呈巨块型(〉4cm)宫颈癌病例的第一线治疗共48人,142个疗程,无致命性毒性反应,获得了85%以上的有效率,完全缓解达45%,使48例原本只能放疗的患者有41例得以手术根治,而且手术切缘无残瘤。手术标本的病理学评价炯、炯级者占鳞癌病例的54%,占临床反应者的63%。淋巴结阳性率为12.1%。辅助化且5年生存率79.1%,对照组仅5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复合足背皮瓣在急诊中修复手背皮肤、神经及伸肌腱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切取带趾伸肌腱、皮神经的足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9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经13~54个月的随访,伤手运动基本正常,感觉和外形恢复良好,对足部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带皮神经及趾伸肌腱的复合足背皮瓣一期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肌腱和神经的缺损,是目前修复手背复合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乳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与术中冰冻切片诊断(IFSD)的不同特征,探索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乳腺肿块205例分别进行FNAC和IFSD检查。结果:乳腺良性病变FNAC和IFSD的准确率分别为96.4%和98.6%,乳腺恶性肿瘤FNAC和IFSD的准确率分别为91.0%和97.0%。FNAC假阴性率为2.4%,无假阳性诊断;IFSD未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诊断。结论:乳腺肿块FNAC和IFSD检查是两种实用、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6.
骨外滑膜肉瘤的临床X线表现(附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骨外滑膜肉瘤的认识和临床X线诊断水平。方法:作者总结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骨外滑膜肉瘤的临床X线表现和临床治疗及预后资料。结果:22例均可见软组织肿块,7例有骨改变。结论:本病X线表现无特征性,术前诊断很困难,必需临床和X线相结合,确诊还需要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27.
患者女,40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1月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无消瘦及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上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脐下约2 cm,肝脾区无叩痛,移动浊音阴性。入院查血常规:WBC 4.26×109/L,RBC 3.88×1012/L,PLT 98×109/L。骨髓细胞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45%,红系53%。  相似文献   
28.
患者 女,50岁,因双侧跟腱部肿块进行性增大就诊。4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小腿背侧包块,一直未重视,近1月来双小腿疼痛加重,包块明显增大,来本院就诊。体格检查:双侧跟腱部分别可触及约10 cm×8 cm 包块,无明显压痛、叩击痛,活动度差,质地硬,未触及波动,双踝关节活动可,末梢血运良好。既往有糖尿病。家族史:父母正常,其弟弟2年前双侧跟腱部出现包块,但程度不及患者。  相似文献   
29.
背景: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后有关髌股关节问题的并发症高达39%,而造成置换后髌股关节并发症的原因很多,其中低位髌骨是引起髌股关节并发症的原因之一,但是常被临床医生忽视。 目的:分析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后导致髌股关节并发症的原因之一髌骨低位的发生机制。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7/2009-0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关节骨科行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78例85膝临床资料。按照HSS膝关节评分将病例分成两组,高分组和低分组。将两组置换前后膝关节X射线片对照,应用Insall-salvati法测量髌骨的高度,并利用Hofmann 方法测量关节线的位置变化。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低位髌骨与Insall-salvati指数及关节线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高分组59膝未发生低位髌骨;低分组26膝中23膝发生不同程度的髌骨低位,其中6膝Insall-salvati指数为1.1±0.1,17膝关节线上移(7.0±2.3)mm。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位髌骨发生与Insall-salvati指数和关节线的上移有一定关系。提示初次全膝表面置换后髌骨下移的发生是由于胫骨聚已烯垫的厚度大于截骨的厚度即关节线上移和髌韧带的挛缩引起的。因此在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中要最大程度恢复原有的膝关节线位置,并加强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以尽快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防止髌韧带的挛缩。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测量并比较髌股关节软骨覆盖和软骨下骨的几何形状.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选取髌股关节正常的膝关节标本9例,在膝关节屈曲20°~30°位,沿髌骨中心垂直于髌股关节面横行切开,暴露髌股关节,测量骨性髌骨适合角、软骨性髌骨适合角、髌骨软骨顶点参数、髌骨软骨下骨顶点参数、滑车骨性凹点参数和滑车软骨凹点参数.然后在临床中随机选取11例髌股关节软骨覆盖及力线正常患者的髌股关节轴位MRI,测量上述指标,与解剖学研究进行比较.结果 解剖学样本数据:骨性髌骨适合角为(-4.5±1.1)°,软骨性髌骨适合角为(0.5±0.8)°,均为右膝;髌骨软骨顶点参数为1.13±0.11,髌骨软骨下骨顶点参数为1.67±0.14,滑车骨性凹点参数为1.35±0.28,滑车软骨凹点参数为1.38±0.33.骨性髌骨适合角与软骨性髌骨适合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骨软骨顶点参数与髌骨软骨下骨顶点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车骨性凹点参数与滑车软骨凹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影像学样本数据和解剖学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覆盖髌骨软骨的几何形状与软骨下骨的几何形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股骨滑车软骨与软骨下骨的几何形状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