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观察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指导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 方法共选取60例单侧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病例均于术后24 h时遵医嘱开始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术后定期进行Footscan足底压力检测,并根据其足底压力参数特点指导康复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术后2个月、7个月时采用Footscan系统对其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同时进行足部功能评分。 结果术后2个月时,2组患者健患侧距骨下关节活动范围、压力中心侧方位移、足跟着地期时间、足跟外侧压强峰值与冲量、足部功能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个月时,发现2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术后2个月时明显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各项指标(足跟着地期时间除外)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指导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足底压力参数,进一步提高术后康复疗效;另外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还可对跟骨骨折术后康复疗效进行客观评定。  相似文献   
22.
骨盆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1],骶骨骨折占骨盆骨折的14.0%~45.5%[2],其中累及骶神经者占21%~60%[3,4];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也是一种常见的骨盆损伤。稳定的单纯骶骨骨折多行非手术治疗;伴有神经脏器损伤或者不稳定的骶骨骨折及骶髂关节分离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笔者应用自行设  相似文献   
23.
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3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股骨干骨折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损伤,以往采用非手术治疗,如皮牵引、骨牵引或石膏固定,并发症较多,如肢体短缩,成角、旋转畸形,肌肉无力和膝关节僵硬等[1].从2002年5月~2004年4月采用外固定架治疗30例儿童股骨干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跟骨截骨配合距舟关节融合治疗Muller-Weiss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Muller-Weiss病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1),对照组行距舟关节融合治疗,观察组行跟骨截骨配合距舟关节融合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评分法(AOFAS)评估2组术前、术后足踝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术前、术后疼痛程度。比较2组足部解剖参数[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MA)、跟骨倾斜角(PA)、后足力线角(HAA)]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6、12个月观察组AOFAS评分、MA、PA、HAA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足踝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2.68%比75.00%,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骨截骨配合距舟关节融合治疗Muller-Weiss病有助于矫正足踝畸形,改善足踝功能。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新鲜与防腐椎体标本之间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差异,为骨科实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地区、种族、性别、年龄段(35±2岁)相同的新鲜标本,骨折、肿瘤、结核及先天畸形除外,取出T8~L4标本,选择骨密度相近的胸腰椎体(α=0.20,P>0.20)各40个,将胸腰椎各随机分成5个配伍组,每组各8个椎体,第一组当即进行生物力学试验。第2、3、4、5组浸于5%甲醛溶液中,分别于3、6、12、24个月测骨密度、进行生物力学试验。结果:(1)椎骨骨密度(BMD)经甲醛浸泡3个月后明显降低(P<0.005)。(2)椎骨最大轴向拔出力、最大抗压力、最大扭力矩经甲醛浸泡3个月后无明显降低(P>0.05),6个月后明显降低(P<0.005)。结论:短时间(不超过3个月)甲醛浸泡对椎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影响不大,但骨密度明显减低,甲醛浸泡超过6个月将明显影响椎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展筋活血散对足踝部急性损伤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足踝外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60例足踝部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组患者使用展筋活血散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压痛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以及肿胀消退影像学指标T2。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0.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5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压痛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除肿胀评分和压痛评分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T2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变化幅度更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展筋活血散能显著改善足踝部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症状,且对肿胀消退影像学指标也有显著改善,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7.
贺金国  陈涛平  张奉琪 《河北医药》2013,35(12):1874-1875
拇外翻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患,表现为拇趾外翻、拇趾旋前、第一跖骨内翻及第一跖骨头内侧的拇囊炎,有患者还伴有足横弓塌陷,常伴发胼胝性跖痛及锤状趾。其病因、发病机制尚存争议。2003年1月至2004年10月,河北省枣强县医院治疗拇外翻患者65例110足。本文通过对拇外翻足及无足部疾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长伸肌腱移位治疗外翻的解剖学入路及手术的要点。方法:(1)100例正常足及100例外翻足,测量长伸屈肌腱的位置;(2)对20具尸体40足解剖,观察长伸肌腱、长屈肌腱、短伸肌腱、腓浅神经、腓深神经、隐神经及周围血管走行特点,并测量上述结构与解剖标志的相对位置。结果:正常长伸肌腱的位置在踝横纹处位于胫骨前肌外侧(9.44±4.26)m m,在跖附关节中点外侧(2.00±2.22)m m,跖趾关节中点外侧(1.32±1.46)m m,止点位于末节趾骨基底中点(2.22±2.42)m m范围内,长屈肌腱在跖趾关节中点外侧(0.44±2.42)m m。在外翻的患者中,长伸肌腱在踝横纹处位于胫骨前肌外侧(9.32±3.46)m m,在跗跖关节中点外侧(3.00±2.22)m m,跖趾关节中点外侧(4.22±2.26)m m,止点位于末节趾骨基底中点(2.02±2.32)m m范围内,长屈肌腱在跖趾关节中点外侧(3.24±2.32)m m。趾背侧皮肤由隐神经、腓浅及腓深神经支配。结论:(1)正常与外翻足的比较中,伸肌腱的位置在足横纹及止点处无明显的差异,在跖附关节及跖趾关节处,外翻足的伸肌腱明显外移(P<0.05)。长屈肌腱也明显外移(P<0.05)。(2)手术中隐神经终末支易受损伤。(3)伸肌腱内移并止点重建可矫正外翻。  相似文献   
29.
拇外翻矫形后并发症的特殊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拇外翻术后并发症的起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于1994—03/2004—08选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拇外翻畸形患者113例(186足)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选择Keller术式67例,Macbfide术式56例,Mitchell术式12例,Wilson术式18例,Scaffe术式4例,Loison术式20例,跖趾关节融合术9例。分析并发症原因,参照原术式、症状严重程度和患者要求采取针对性措施。首先保守治疗,无效则再次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理疗、按摩、主被动功能锻炼和支具固定等。手术参照并发症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所有患者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系统中拇跖趾关节评分标准评分,其中疼痛占40分,功能占45分(包括日常生活及体育活动10分,穿鞋情况10分,跖趾关节活动5分,趾间关节活动5分,关节稳定性5分,拇趾有无胼胝5分),外观占15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低于70分为差。 结果:术后2.5-41个月,平均13个月出现并发症,其中拇外翻复发6例,拇内翻3例,转移性跖骨痛10例,截骨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3例,第l跖骨头坏死2例及第1趾列活动受限21例。该组患者首次术后评估,优97足(52%),良45足(24%),可31足(17%),差13足(7%),优良率为76%。针对并发症采取保守治疗38例,手术治疗7例,治疗后评估,优111足(60%),良61足(33%),可12足(6%),差2足(1%),优良率为93%。 结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出现并发症后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闭合性无骨盆骨折的髂动脉损伤的原因、诊断及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闭合性无骨盆骨折的髂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髂总动脉血栓3例,髂外动脉血栓5例(右侧2例、左侧3例),左臀上动脉断裂2例.3例髂总动脉及2例髂外动脉血栓行人造血管移植术,获得成功.髂外动脉切除损伤段直接吻合术1例成功.髂外动脉取栓再通术1例成功,1例失败.左臀上动脉断裂行血管造影栓塞术获得成功.结论 闭合性无骨盆骨折的髂动脉损伤,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以挫伤、血栓形成为主,髂内动脉以破裂为主,应根据损伤的部位及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