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愈障汤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骨髓CD34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磁株分离系统(MACS)分离纯化CAA患者骨髓CD34细胞,并进行细胞培养.采用氚标-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和液体闪烁技术,检测愈障汤对骨髓CD34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愈障汤组骨髓CD34细胞呈浓度依赖性增殖.其放射活性(cpm)与其它各浓度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愈障汤在体外有促进CAA患者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治疗CAA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增殖与抑凋亡的双向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2.
11例CAA治疗前后与正常人骨髓细胞细胞色素氧化酶(CCOase)进行了光镜形态学研究和MPV-TAS显微分光图像分析仪动态定量分析。发现病人治疗前酶平均含量为59.497,与正常人89.76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2.2687,0.01相似文献   
53.
用PAS方法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治疗前后与正常人骨髓中性粒细胞糖原含量进行积分半定量分析和显微分光图象分析仪相对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治疗前CAA患者骨髓中性粒细胞内糖原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讨论中对糖原升高机理作了初步阐明。  相似文献   
54.
将35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药组治疗12例,胸腺组治疗11例,胎肝组治疗12例。有效率分别为83.33%,72.72%和100%,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就35例总体有效率与华东区再障协作组报道SSL方案治疗的268例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0.01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灭活A组链球菌诱发红细胞破裂的机制,为A组链球菌导致的溶血性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杂种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只并分别称重,实验组从耳缘静脉注射2.5mL灭活的A组链球菌全菌体,对照组从耳缘静脉注射2.5mL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后第6h、48h、96h、7d、14d时从耳缘静脉取血2mL,常规分离红细胞并提取膜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各组红细胞膜蛋白的百分含量。每次取材均做涂片,瑞氏染色,光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和计数异常率。结果实验组家兔的体重在相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注射A组链球菌第96h、7d、和第14d,实验组家兔光镜下均见红细胞形态异常,大小不等,部分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消失,部分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计数红细胞畸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SDS-PAGE电泳分析各组红细胞膜蛋白的百分含量,发现有多条带实验组红细胞膜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灭活A组链球菌从耳缘静脉注射第96h始能引起红细胞形态异常,其机制可能是红细胞膜蛋白的含量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脾大部切除术后腹膜后长期存在的残脾其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网状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从微观角度评价残脾免疫细胞的状况。方法:选取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行脾大部切除患者8例,采用手术和穿刺活检获取脾组织标本,分为巨脾组和残脾组,另设外伤性脾破裂8例为对照组。制作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内皮细胞呈"长杆状"形态,基膜清晰,膜孔存在,胞质内线粒体结构大致正常;2)可见中、小淋巴细胞,形态大致正常;3)部分巨噬细胞出现凋亡现象,核染色质边集,核膜消失及核染色质外溢;4)网状细胞减少,胞体大,核质多,胞内张力丝较清晰,线粒体等细胞器未见异常。结论:残脾脱离高压状态细胞超微结构会发生适应性改变,是残脾免疫细胞功能恢复的基础。  相似文献   
57.
被动吸烟鼠肺超微结构和表面活性蛋白A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鼠肺早期超微结构和表面活性蛋白A(SPA)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昆明小鼠被动吸烟4周,通过电镜观察鼠肺早期的超微结构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观察鼠肺SPA表达的变化。结果透射电镜下实验组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空泡变性,板层小体数量增多,部分脱颗粒,肺泡巨噬细胞内有大量吞噬颗粒,血管内皮细胞核染色质边聚成块状,核固缩,核周隙增宽。随着被动吸烟时间的延长,实验组SPA表达逐渐减弱。实验组SP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被动吸烟鼠肺早期即有超微结构改变,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终末细支气管黏膜上皮SPA表达减弱,表明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降低,形成细支气管及肺泡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大面积自体游离髂骨膜移植于狗股骨头后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16只成年健康杂种狗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只,对照组4只。咬除右侧股骨头关节软骨近端2/3,用纤维蛋白粘合剂将髂骨膜粘附于修整好的股骨头上并固定4-6针;对照组仅咬除软骨。术后2,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移植部位取材作光镜,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59.
研究生组织学技术教学改革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学技术作为研究生教学课程,对研究生进一步掌握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发展较快的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补充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使研究生既掌握基本的理论方法,又能灵活地运用到将来的科研工作中,是这门课程最关键的问题.我们在近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补肾活血通络法为主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CAA)的临床疗效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 79例C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 0例 )和对照组 (39例 )。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 ,治疗组用补肾活血通络方加西药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血浆sFas ,sFasL水平。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37.5 0 % ,2 5 .0 0 % ,87.5 0 %和 2 0 .5 1% ,17.95 % ,6 1.5 4%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sFas水平比健康组明显减低 (P <0 .0 1) ,治疗后治疗组sFa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CAA疗效高 ,毒副作用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从而阻抑了CAA患者造血细胞的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