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目的探讨改良式无肝素抗凝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40例具有高危出血倾向行无肝素CVVH治疗的患者按治疗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肝素抗凝治疗68例次,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无肝素抗凝治疗68例次。观察两组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实际超滤量、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下降值、体外循环凝血及治疗后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实际超滤量、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下降值、滤器和静脉壶凝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改良式无肝素CVVH治疗,同时做好无肝素抗凝的常规护理,不但能起到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还可延长有效治疗时间、降低滤器和静脉壶凝血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改良无肝素抗凝方法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具有高危出血倾向行无肝素CVVH治疗的患者,共治疗128例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肝素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无肝素抗凝法治疗,比较2组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净超滤量、滤器和静脉壶凝血及治疗后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及净超滤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滤器和静脉壶凝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无一例诱发或加重出血。结论改良式无肝素抗凝法是高危出血倾向患者CVVH治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血液净化方法,不但能起到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还可延长有效治疗时间,减少生理盐水冲洗量,增加净超滤量,降低滤器和静脉壶凝血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帮助脊髓损伤患者改造家居环境对患者心理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26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及对照组14例,出院时对患者进行焦虑状况及ADL评分,观察组在装修公司技术人员指导下为其家庭制定家居环境改造措施,并跟踪督促。患者出院3,6个月后对脊髓损伤患者焦虑状况及ADL进行重新评估比较两组结果。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焦虑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焦虑(SAS)评分为(31.64±5.8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8.86±7.95)分和本组出院时(48.72±8.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245,5.716;P〈0.01);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0.52±5.24)和(60.58±8.5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0,P〈0.01);出院时与出院后6个月焦虑评分比较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953,P〈0.05);出院3个月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提出预见性家居环境改造对策,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残存功能,提高患者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4.
马骏  张仲华 《全科护理》2020,18(14):1710-171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肝素封管剂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后携管病人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11月97例行动静脉内瘘术且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病人随机分为A组47例、B组50例,在内瘘术后7 d内行血液透析治疗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后分别予以6250 U/mL浓度的肝素封管液和1250 U/ml浓度的肝素封管液封管,严格按照导管的标称容量推注肝素封管液。比较两组病人在封管前及封管后30 min从外周采集静脉血检测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计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观察导管封管后出血并发症、内瘘侧支手术部位出血情况。[结果]A组在封管30 min后APTT显著延长,PT、TT延长,INR显著升高。B组在封管30 min后APTT延长,但未见TT、PT、INR的明显变化。A组PT、APTT、TT较B组延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病人在行动静脉内瘘术后7 d内采用低浓度1250 U/mL肝素封管液封管,可以减缓APTT值的延长,使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并且满足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对于动静脉内瘘术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改良式吸附法无肝素联合盐水冲洗法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HD)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8例具有高危出血倾向行无肝素血液透析(HFHD)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肝素法治疗78例次,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无肝素法治疗78例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问(Aerr)、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净超滤量、体外循环凝血及治疗后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b、PT、APTT检测结果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PLT、Fbg分别为(88.66±40.57)×10^9/L,(3.28±1.24)g/L,治疗后分别为(70.16±38.64)×10^9/L,(2.65±1.27)g/L,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6,3.135;P〈0.01);观察组治疗前PLT、Fbg分别为(88.59±40.76)×10^9/L,(3.26±1.26)∥L,治疗后分别为(70.18±37.94)×10^9/L,(2.67±1.25)g/L,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0,2.936;P〈0.01)。两组间Hb、PT、Am、PLT、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净超滤量、透析器和静脉壶凝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无一例诱发或加重出血。结论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HFHD治疗,采用改良式吸附法无肝素联合盐水冲洗的方法,不但能起到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还可延长有效治疗时间、减少生理盐水冲洗量、增加净超滤量、降低透析器和静脉壶凝血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对脊髓损伤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需行间歇导尿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护理,依据医院拟定的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家属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间歇导尿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记日记、观看多媒体视频、床旁练习等。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家属对间歇导尿知识的掌握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2周、4周时真性菌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实施间歇导尿的脊髓损伤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和专业技能,降低患者泌尿系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SAP患者在给予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CVVH治疗,并配合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常规准备,治疗中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充分抗凝、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仪器报警、维持循环稳定、正确输入置换液、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结果21例患者中16例痊愈出院;治疗后患者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血清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CVVH治疗SAP,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8.
本文应用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创建的灰色系统理论,对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因素变化过程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精制腹蛇抗栓酶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值中的血沉、纤维蛋白原有较大的影响,再次是全血低切粘度.  相似文献   
79.
患者男,50岁,因臀骶部被巨石压伤致双髋剧痛伴活动障碍1h入院。查体:骨盆稍向右侧扭转,右髋膝屈曲、外展、外旋畸形,腹股沟区可及一坚硬骨性隆起;左髋膝屈曲、内收、内旋畸形,臀后隆起可及股骨头;双髋均弹性固定,肢端均无感觉及运动障碍。X线片示:右髋呈极度外展外旋位,股骨头脱出于闭孔部;左髋股骨头位于髋臼外上方,小粗隆消失,无骨折征象。诊断:右髋前下脱位,左髋后上脱位。即在硫喷妥钠静脉麻醉下予手法复位,术后摄片复查示双髋已复位,给双下肢皮牵引制动3周,5周后下地行走,观察半年无再脱位及股骨头坏死。 讨论 本例双髋相反方向脱位,与其特殊的受伤机制有关。患者被身后的巨石(重约400kg)压在臀骶部,因不堪重压,致患者向左侧跪仆于地,巨石则由身左侧滚落。在患者跪仆过程中,左髋正处屈曲内收位,而右髋则呈屈曲外展位,因暴力巨大致双股骨头分别冲破髋关节囊壁而致双侧相反方向脱位。及时复位,早期避免负重是治疗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法(RCA)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改良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9例(68例次)具有高危出血倾向行CVVH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次)和对照组(34例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法,观察组采用体外局部枸橼酸抗凝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治疗时间、实际超滤量、各种生化指标及体外循环凝血情况.结果两组透析器凝血、静脉壶凝血情况、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以及治疗时间和实际超滤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游离钙、钠、碳酸氢根浓度及体外活化凝血时间(AC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68例次治疗过程中无1例次发生体外循环凝血,19例患者无1例诱发或加重出血,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法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CVVH治疗安全有效,护理中需注意监测患者各项指标,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