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柴生颋  庄洪  秦渭志 《新医学》2004,35(7):424-425
目的:观察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好及施)治疗急性软组织挫伤及慢性关节、肌肉疼痛的疗效。方法:64例急性软组织挫伤及慢性关节、肌肉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予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口服,每次0.3g,每日2次,并外用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治疗;对照组32例仅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每次0.3g,每日2次。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0/32)和81%(26/32),各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对急性软组织挫伤和慢性关节、肌肉疼痛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肩锁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术(A组18例)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B组23例),均于术后前臂吊带悬吊,并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A组平均随访13个月,B组平均12.8个月,按照Lazzcano标准和骨折愈合标准评定,A组肩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的优良率明显优于B组(分别为94.4%、78.3%,P〈0.05)。结论: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明显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且具有固定确实、不损伤关节面、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活血法(骨康方)对SD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显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骨折组(A组)及骨折+中药组(B组),建立骨折模型,造模后第3、7、14、21天,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切取骨痂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骨痂显微结构并拍片观察。结果:B组毛细血管侵入时间、成纤维细胞、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出现时间均早于A组,且功能较A组活跃。结论:补肾健脾活血中药(骨康方)能够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骨痂向骨性骨痂转化的步骤,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4.
背景:研究证实,胰岛素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a分别具有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目的:实验拟验证补肾复方中药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肿瘤坏死因子a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7-03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共同完成。材料:选择SPF级6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体质量约260-280g。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手术组,分别为22只和46只。术后3个月后从两组随机各选出10只以确定造模成功。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雌激素组、中药组各12只。剩余12只为空白对照组。补肾中药主要由淫羊藿、补骨脂、丹参、黄芪等10味中药组成,含生药量为1430g/L,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制剂室提供。方法:中药组给予补肾中药按4.8g/kg灌胃,1次/d;雌激素组给予尼尔雌醇按1mg/kg灌胃,1次/周: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蒸馏水按10mL/kg灌胃,1次/d,连续治疗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分别测量各组大鼠全身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双髋部骨密度,以及外周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肿瘤坏死因子a及雌激素含量。结果:最后进入结果分析64只。①造模组全身骨密度低于空白组(P〈0.05)。②治疗后,中药组和雌激素组的全身骨密度、腰椎骨密度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和雌激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能显著降低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和提高雌激素水平(P均〈0.05),与雌激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药组还能提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含量(P〈0.05),雌激素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水平明显均低于其余3组。结论:中药补肾复方在治疗骨质疏松的过程中类雌激素样作用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但其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影响不同于雌激素。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运用手术及中医方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ll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并采用钢板内固定,术后运用分期辩证中药内服,并结合针灸、理疗、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结果:随访6~30月,所有患者植骨均完全愈合,无发生钢板螺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其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或痊愈。结论:颈椎前路钢板手术治疗,内在稳定性好,固定可靠,简单安全;颈椎手术后配合中医分期辩证用药及针灸治疗,有利于减轻术后水肿反应,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测定与临床研究 ,探讨二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生物力学原理和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在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中 ,取 8个新鲜成年男性尸体前臂标本 ,每一标本分别作“无夹板”、“二夹板”、“四夹板”外固定 ,分别在正常扭转、正常分骨、截断分骨、截断扭转状态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实验数据作统计学处理。在临床研究部分 ,则自 1997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 ,对 6 0例前臂双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 ,分别予以手法复位 ,两夹和四夹 (连旋中板共五块夹板 )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结果 :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正常扭转状态下、截断扭转状态下与正常分骨状态下 ,“空白组”、“二夹组”与“四夹组”的组间差别均非常显著 (P <0 .0 1) ;截断分骨状态下、“空白组”、“二夹组”与“四夹组”的组间差别亦显著 (P <0 .0 5 )。通过临床观察可见 :“两夹组”与“四夹组”外固定效果接近 ,解除夹板后前臂旋转功能、腕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为 3~ 6个月。结论 :实验研究表明 :“二夹组”无论抗旋转或分骨方面都明显优于“四夹组”。而临床研究亦显示二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疗效满意 ,与传统的四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比较 ,具有简便、易掌握、疗效可靠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1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动力髓螺钉结合中药补肾活血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随访半年,118例中,优96例,良16例,中2例,差4例(手术伤口感染1例,内固定松脱3例),无病例死亡,优良率达到94.9%,临床效果理想。结论:DHS动力髋螺钉结合中药补肾活血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8.
接骨方治疗四肢骨折延迟愈合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验证研究中药复方接骨方对骨折愈合的临床效果.对21例延迟愈合的四肢骨折运用接骨方进行治疗,时间为4~12周.根据骨折临床愈合指数进行治疗效果评估.结果愈合指数10分者4例,9分2例,8分者3例,7.5分者1例,7分者1例,6分者1例,5.5分者2例,4分者3例,3分者1例,2分者2例,1分者1例.无效者4例,有效者5例,显效者12例,有效率80.9%.表明中药复方接骨方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9.
林一峰  郭星  庄洪  黄宏兴  李钊 《中医正骨》2005,17(11):27-28
近年,随着车祸和高层建筑坠落事故的增多,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逐渐增加,而且病人多正值青壮年,常见的部位为T11~T3,骨折常使脊髓和神经受压损伤,致残率高,常出现截瘫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治疗上比较棘手,目前治疗方法较多,其中AF内固定系统由于已国产化,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对一些经济条件差的病人非常适用.自1997年10月~2003年8月,作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术加AF内固定系统固定减压加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9例,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0.
ET、NO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E2、ET,硝酸还原酶法测量NO的含量,应用回归相关统计方法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ET-1、NO与BMD、E2的关系.结果显示ET-1与NO、BMD、E2均呈显著性负相关,NO与BMD、E2均呈显著性正相关,BMD与E2呈显著性正相关.表明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病情关系密切且互相影响.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内皮细胞功能障碍,ET和NO分泌失调,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下降,从而形成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