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4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5岁.因周身红斑、水疱、糜烂7年,于2010年6月至我院就诊.2003年患者左膝内侧瘙痒,搔抓后出现水疱,破后结痂.因疲乏和站立困难,至外院内分泌科就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住院调整血糖,血糖控制正常后,皮损消退.2004年皮损逐渐发展至双侧小腿、足部、大腿及躯干,散在分布,诊断为"皮炎",在外院皮肤科予肌内注射3次复方倍他米松,病情可得到控制,但易复发.2009年,患者皮损泛发至全身,至外院皮肤科就诊,后转至内分泌科住院治疗,查胰高血糖素235 ng/L(正常值<150 ng/L),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奥曲肽皮下注射(具体用量不详),口服复方甘草酸苷、阿司匹林等治疗.  相似文献   
52.
本文报道1例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瘤并对WHO最新分类、EBV感染相关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男,38岁。全身反复皮疹30年,加重1年,患者病程中伴有发热,皮损预后遗留凹陷性瘢痕。血清EB病毒抗体IgG阳性。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小叶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示:CD2(+++),CD3(++),CD8(++),TIA-1(++),CD56(少量+),CD20(灶状+) ,Ki-67>30%。EB病毒原位杂交:阳性。诊断: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瘤。  相似文献   
53.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躯干部出现红斑伴褐色斑6年余。约6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上腹出现一块1角硬币大红斑,界清,轻度隆起,并逐渐向外扩大,呈环状,红斑消退后遗留灰蓝色斑,无不适。半年后,红斑逐渐增多,累及右侧腹部、双侧胁  相似文献   
54.
报告1例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男,27岁。双足背红斑伴瘙痒半年,双下肢环形瘀斑及结节2个月。既往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病史4个月。皮肤科检查:双足背散在红斑,双下肢多发黄豆至鸡蛋大结节,浸润明显,表面可见紫癜样改变,部分皮损呈环状,少数皮损破溃及结痂。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总IgE 712 kIU/L,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3.0×109/L,白细胞分类:EOS 0.29。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及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MPO)均(-)。鼻窦CT:鼻窦炎。肌电图:双下肢周围神经中度受损,双下肢感觉神经中度受损。下肢血管超声:右侧足背动脉闭塞。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血管周围及皮下脂肪组织可见大量EOS浸润,局部区域可见嗜酸性肉芽肿结构。诊断:EGPA。  相似文献   
55.
报告1例播散型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病。患者男,68岁。全身泛发浸润性斑块、脱屑30年,多发溃疡半年,伴发热。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真皮有异形淋巴样细胞浸润,类似Paget细胞。不典型淋巴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CD45RO和CD3阳性。基因重排T细胞受体(TCR)-γ阳性。诊断:播散型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病。给予患者化疗,皮损迅速消退,但出现胸腔积液和腹水,腹腔淋巴结增大,最后死于多脏器衰竭。  相似文献   
56.
患者女,61岁。因胃院部疼痛18个月,左胸部暗红斑1个月,于2003年10月来我院就诊。患者1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胃脘部出现阵发性疼痛,在外院诊断为胃溃疡。6个月前行胃镜检查,确诊为贲门部胃癌。[第一段]  相似文献   
57.
以红皮病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告1例以红皮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男,78岁。全身红斑、丘疹反复30年,泛发红皮8个月。全身皮肤弥漫潮红,粗糙,部分呈苔藓样改变,可见散在圆顶丘疹,色素沉着,细白脱屑,头皮为甚。外周血EOS明显升高超过半年,并随皮疹反复而增多,未发现其他器官损害,结合皮肤组织病理及骨髓象检查,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相似文献   
58.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恢复期患者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SARS的疗效。方法 选择SARS恢复期患者 80例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四联疗法 ;治疗组在西药疗法的基础上 ,给予益气养阴法为主的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肺部阴影吸收、激素撤减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段亚亭教授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随段师临床跟诊学习,收集整理并归纳段师临证心得,初步探析其学术经验。结果:段亚亭教授从医近70余载,擅长治疗内外妇儿多种疑难杂病,尤精于妇科疾病的诊疗,段师学古不泥,通融诸家,提出了重视脾肾,治疗疑难;三因制宜,除湿为上的治疗思想,并且在中医治疗急危重症中,有着独到的见解。结论:段亚亭教授的学术经验值得我们积极地挖掘整理,我们应努力继承学习并发扬践行。  相似文献   
60.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驻北京胸科医院医疗队从2003年4月28日~6月2日,共接治42名确诊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全部临床治愈出院,以下报告典型病例1例。1 病历摘要患者某男,34岁。病历号:北京胸科医院52092。主因“反复发热20天,咳嗽10天”于2003年4月17日收入北京胸科医院。患者3月26日因劳累而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7℃,继而咽喉疼痛,伴全身关节肌肉疼痛,无咳嗽及胸闷。曾在某医院门诊治疗,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