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造血干细胞(HSCs)自我更新受到所处微环境和自身内在基因的共同调控。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如WNT、NOTCH/JAGGED、FGF及JAK-STAT和一些重要基因家族如HOX、MYC、BMI-1等在HSCs的自我更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致使红髓被脂肪髓所替代,造血功能部分或全部衰竭的一组综合征。国内将再障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再障可归属于文献所载虚劳、亡血、血证等范畴;急性再障可归属于急劳、热劳等范畴。其发病与五脏均有关,尤与肾的关系更为密切。1989年大连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会议将慢性再障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肾阴阳俱虚型等三型以来,就确立了慢性再障从肾论治的治疗方向。现就近几年来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再障作一综述。1慢性再障从肾论治的…  相似文献   
63.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从肾论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致使红髓被脂肪髓所替代,造血功能部分或全部衰竭的一组综合征.国内将再障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相似文献   
64.
目的运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中药益气养阴方及其拆方后的扶正组方、祛邪组方对人白血病CD34+CD38-干细胞群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分离人白血病CD34+CD38-干细胞群,MTT法检测中药复方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益气养阴制剂对白血病干细胞的体外抑制率为(24.390±0.046)%,扶正组抑制率为(9.270±0.052)%,祛邪组为(9.370±0.017)%,益气养阴组与扶正组、祛邪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扶正组与祛邪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养阴方对白血病干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补肾益髓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按中医辨证分为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分别服用补肾益髓Ⅰ、Ⅱ、Ⅲ号方,治疗6个月。对照组给予西药康力龙、一叶秋碱治疗。[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8例,缓解12例,明显进步11例,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基本治愈2例,缓解4例,明显进步6例,总有效率为60.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证候改善及血红蛋白(H b)、血小板(PLT)的升高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造血细胞正向调控因子白介素-3(IL-3)水平的升高、负向调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下降,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益髓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中医症状及外周血象,并能改善造血细胞调控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66.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后基因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学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直接运用蛋白质组学分析将对不明发病机制的疾病研究有较大突破,并对新的治疗方法、诊断技术和新的药物靶点提供直接线索。由于蛋白质翻译调控和翻译后修饰的存在,蛋白质组学能弥补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缺陷,提供比基因组学更多的信息,直接揭示基因的功能。本文拟将蛋白质组学及其在血液病研究中的有关技术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7.
在多发性骨髓瘤的疾病进展和治疗过程中,约 20%-40%的患者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从而可能会影响化疗药物剂量及种类的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自噬包括线粒体自噬作用贯穿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治疗过程中。硼替佐米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用药,但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PN)等副作用。中医结合临床辨证论治采用“温经化瘀”的思路,使用“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中药,对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和缓解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