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究补益心脾法对伴自杀意念的抑郁障碍(MDD)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招募全国13家中医、中西医结合及精神专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MDD患者3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自然形成中医、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队列,并根据中药暴露时间(TCM-ET)分为高、中、低3个水平。间隔3个月随访,以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评定量表(MARDS)评估患者抑郁症状变化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队列的2年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39.0%、49.1%、29.0%。在自杀意念发生率的多因素比较上,以西医队列为参照,中医队列自杀意念发生率降低28.1%(HR=0.719,95%CI为0.476~1.08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西医队列自杀意念发生率降低42.1%(HR=0.579,95%CI为0.373~0.899,P<0.01)。中医队列中,以低水平TCM-ET为参照,中水平TCM-ET自杀意念发生率降低22.2%(HR=0.778,95%CI为0.404~1.5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水平TCM-ET自杀意念发生率降低66.6%(HR=0.394,95%CI为0.167~0.931,P<0.05)。中西医队列中,以低水平TCM-ET为参照,中水平TCM-ET自杀意念发生率降低70.3%(HR=0.419,95%CI为0.189~0.927,P<0.05),高水平TCM-ET自杀意念发生率降低83.1%(HR=0.217,95%CI为0.094~0.501,P<0.01)。结论:补益心脾法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具有同等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更好降低心脾两虚型MDD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中、高水平TCM-ET对降低心脾两虚型MDD患者自杀意念的临床疗效与低水平TCM-ET相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2.
脓毒症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疾病,与炎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回顾近年来针灸治疗脓毒症的机制,认为针灸可以从调节细胞因子及通路的表达、激活神经抗炎通路的角度治疗脓毒症。同时,针灸对脓毒症及由脓毒症引发的多器官损伤的患者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目前的研究尚不深入,仍需继续钻研,以期为临床利用针灸治疗脓毒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3.
周立新  孙忠人  尹洪娜 《陕西中医》2023,(10):1482-1486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治疗虽已取得一定程度的进展,但神经系统病变的痊愈和神经损伤的再生依旧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尿失禁和尿潴留,常并发于脊髓损伤。针灸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针灸和相关联合疗法已被证明在改善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因此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笔者整理归纳针灸治疗的相关临床观察文献,发现包括单纯针刺、电针、温针、艾灸、联合针灸疗法等多种针灸疗法可以提高疗效。本文旨在为相关研究和临床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4.
<正>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嗳气、腹痛、腹泻、腹胀等胃肠道症状,无明显器质性改变,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功能性腹胀、功能性便秘等。全球发病率约为40%[1]。  相似文献   
65.
中风病是寒地高发病之一,其治疗、预防一直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重点。寒地独特的环境气候、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形成了以风、寒、燥、痰热邪气为主的病理邪气。寒地中风病临床特征及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风邪袭络,内外为患;寒滞经脉,肌肤失养;燥热伤津,虚风内动;痰热窜犯,闭阻清窍。治疗上立足脑府,病症结合,以头针增效;重视手法,温通先行;分期辨证,精准治疗;调护上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分析针刺结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型脑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肝肾阴虚型脑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六味地黄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1次/d, 6次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鸣功能评估观察表评分、脑鸣严重程度评分及等级、中医证候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优于对照组的66.67%(20/30,P<0.05)。治疗后两组脑鸣功能评估观察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鸣严重程度评分及等级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各项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型脑鸣,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7.
根据古籍记载,部分医家认为骨关节病变与“经筋”密不可分,随着研究证明,经筋理论在针灸治疗骨关节病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以经筋理论为基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方法也在逐年增多。本研究以经筋理论为基础,结合经筋病理分期与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分期,探讨分期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可行性与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