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71.
常琳  周长钰  尹力  张承宗 《医学综述》2013,19(10):1873-1876
目的评价国产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间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0例,根据其是否应用替罗非班[PCI术中静脉推注10μg/kg,继以静脉滴注0.15μg/(kg.min),维持36 h]分为替罗非班心肌梗死组(A组)71例,替罗非班心绞痛组(B组)45例,非替罗非班心肌梗死组(C组)32例,非替罗非班心绞痛组(D组)52例。所有患者随访1年,比较四组基础临床状况、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绞痛复发率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四组基础临床状况及冠状动脉病变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及心肌梗死再发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再发心绞痛患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C组(P<0.05)、与B组、D组无显著差异(P>0.05);③严重出血3例均发生于A组急诊PCI患者,A组轻度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呈现了相对较高的发生率,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显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年内MACE发生率及心绞痛的复发,但其可能增加急诊介入治疗的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临床中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研究对象266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40例,分为心绞痛组7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62例;对照组126例为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示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 Gensini 评分,并对冠状动脉病变形态进行分型。所有对象均检测 Lp-PLA2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结果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的 Lp-PLA2水平分别为(257.41±89.06)μg/L、(332.02±61.62)μg/L,均高于对照组(225.15±71.2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心肌梗死组 Lp-PLA2水平高于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Ⅱ、Ⅲ型病变患者平均血清 hs-CRP、LP-PLA2水平显著高于Ⅰ型病变者(12.55±16.34)mg/L、(18.20±35.16)mg/L,(326.46±56.32)μg/L、(307.05±84.51)μg/L vs (4.49±9.40)mg/L,(256.96±97.73)μg/L(P <0.01),但Ⅱ型病变与Ⅲ型病变患者血清 hs-CRP、LP-PLA2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血浆 Lp-PLA2水平与 hs-CRP、Gensini 积分水平均呈正相关(r =0.277,P <0.01;r =0.174,P <0.01)。结论 Lp-PLA2可反应冠心病的炎症活动情况及斑块的不稳定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73.
硝苯地平控释片预防对比剂肾损害的随机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CIAKI),是指接受血管内注射对比剂后2~3d发生的急性肾功能下降,已成为医院获得性肾衰竭的第三大原因,增加患者住院及随访期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现阶段尚无有效治疗CIAKI的方法,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74.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密切相关,可加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胰岛素抵抗(IR)与多种因素有关,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子[1-2].  相似文献   
75.
纳洛酮对重度颅脑损伤伴呼吸骤停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平  门中华  尹力  李忠 《新医学》2002,33(9):552-552
l引言 颅脑损伤并发呼吸骤停是急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在抢救中颇为棘手[1].我科于1998年2月~2001年2月应用纳洛酮在抢救60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呼吸骤停的患者,使其恢复自主呼吸,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及再梗死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3,他引:5  
目的 :确定尿激酶 (UK )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住院期和随访期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 (心梗 )的预测因素。方法 :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 ,观察 190例 AMI患者住院期和随访期的临床结果。将死亡和再发心梗合并为恶性事件 ,应用 Spearm an等级相关法分析及多变量L ogist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住院期和随访期恶性事件的相关因素及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住院期恶性事件发生率UK组为 15 .4 6 % ,PTCA组为 6 .4 5 % ;随访 (13.81± 7.39)月累计的恶性事件发生率 U K组为 30 .93% ,PTCA组为 9.6 8%。与 U K组和 PTCA组住院和随访期恶性事件发生呈正相关的因素包括 :年龄、Q波导联数、Killip分级、住院期心力衰竭 (心衰 )、既往高血压病史、心梗史等 ;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吸烟史、收缩压、住院期射血分数值等。介入治疗是两组患者住院期和随访期恶性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也是介入治疗组患者恶性事件惟一的独立预测因子 ,能降低恶性事件的发生率。 U K组住院期恶性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还有增龄、住院期心衰和 Q波导联数 ;随访期恶性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还有增龄、住院期心衰。梗死前心绞痛与心梗住院期恶性事件发生呈负相关 ;溶栓治疗与补救性 PTCA组患者住院期恶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7.
胡坤  冉斌  赵桥  陈竹  谌小清  尹力  张若兰  刘康  冯刚 《西部医学》2021,33(8):1106-1110
目的 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及其抑制剂在脊髓损伤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30只SD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在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A组在造成脊髓损伤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B组在造成脊髓损伤后腹腔注射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在治疗后的运动功能障碍评分、脊髓损伤行为学评分(BBB评分),HE染色检测两组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Ki67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的细胞增殖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核凋亡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生理盐水组运动功能障碍评分与JAK 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BBB评分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Ki6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细胞增殖减少明显(P<0.05);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AK-STAT信号通路参与脊髓损伤的发生、发展,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凋亡,减轻炎性反应进而减缓脊髓损伤,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大叶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50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大叶性肺炎将其分为研究组95例(大叶性肺炎)和对照组55例(非大叶性肺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入院常规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大叶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年龄、发热时间、发病至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时间及心动过速、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的发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分别为(64.08±12.06)%、(36.62±25.08)mg/L、(364.43±152.23)U/L及(39.91±16.65)mm/h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感染患儿发生大叶性肺炎与发热时间、发病至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时间及入院时血清CRP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MP感染患儿发生大叶性肺炎与发热、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及CRP水平等有关,临床医生应对其风险给予全面的评估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及时逆转疾病的重症化趋势,达到改善患儿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二次心脏开胸手术后并发症和在院病死率, 探讨二次开胸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实施心脏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信息。根据是否行二次开胸手术分为二次手术组和首次手术组, 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匹配后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在院病死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纳入146例患者。术中指标方面, 二次开胸组体外循环时间[(141.48±47.88)min对(105.31±33.5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7.0(70.5, 113.3)min对71.5(53.0, 92.0)min]、ICU停留时间[2(1, 4)天对2(1, 2)天]、术后胸腔引流量[750.0(460, 1300)ml对610(410, 840)ml]、术后输悬浮红细胞[0(0, 3.5)U对0(0, 2)U]明显增加(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 二次开胸组术后低氧血症[15(10.3%)对6(4.1%)]、急性肾损伤[10(6.8%)对0(0)]、术后感染[24(16.4%)对4(2.7%)]、脑部并发症[7(4.8%)对1(0.7%)]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两组间在院病死率[7(4.8%)对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心脏开胸手术时间更长, 术后恢复更慢,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但不提高在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孕酮升高对辅助生殖技术(ART)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及与获卵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新鲜周期移植D3胚胎的不孕患者,共纳入2 437例患者。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平滑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hCG日孕酮升高对ART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并通过分层分析评估其影响是否与获卵数有关。结果 所有患者调整混杂因素后,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hCG日孕酮≥1.5 ng/mL时,孕酮每增加1 ng/mL,临床妊娠率下降60%(95%CI:0.2~0.7,P=0.004),宫内妊娠率下降70%(95%CI:0.2~0.7,P=0.003),活产率下降70%(95%CI:0.1~0.7,P=0.004)。按获卵数分组后结果显示,获卵数5~10时,hCG日孕酮≥1.8 ng/mL时,孕酮每增加1 ng/mL,临床妊娠率下降100%(95%CI:0.0~0.1,P=0.002);宫内妊娠率下降100%(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