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5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05篇
内科学   157篇
皮肤病学   64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512篇
预防医学   163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173篇
中国医学   219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5例资料,其中保留脾脏血管的开腹保脾胰体尾切除3例,切断(或切除)脾脏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1例,腔镜下保脾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发生胰瘘、脾梗死、脾脓肿及脾出血等。随访3~6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胰体尾部良性肿瘤,应首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方法,手术安全,效果好,且避免了脾脏的不必要切除。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初步探讨消幻汤含药血清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SY的增殖及形态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7d给家兔灌胃给药,制备消幻汤含药兔血清、利培酮含药免血清及空白兔血清。将上述血清作用于SH—sY5Y细胞24~72h,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舍药血清干预48h的SH—SY5Y细胞的形态,并且每24小时采用MTT法检测SH~SY5Y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消幻汤含药血清处理48h的SH—SY5Y细胞突起较长,细胞间接触紧密,并且伸出伪足,虽表现为增殖旺盛,但消幻汤含药血清对SH—SY5Y细胞的增殖与空白血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利培酮含药血清则可显著增加sH—SY5Y的细胞数量,呈现对数增殖趋势,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幻汤含药血清对SH—SY5Y细胞的正常形态有促进作用,而对SH—SY5Y细胞的正常增殖无显著干预作用,与利培酮舍药血清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分析儿童年龄、性别和近5年来的HBV分布特征及其血清学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1 973例患儿临床资料,住院患儿血液标本进行输血和手术血清学检测,采用酶免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е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项目。采用软件对HBV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总HBsAg的阳性率为0.86%,以11~年龄段为主;总HBcAb的阳性率为5.47%,以0~年龄段为主;单HBsAb的阳性率为65.18%,以2~年龄段为主;全阴的阳性率为28.28%,以5~年龄段为主;5年内总HBsAg和总HBcAb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年单HBsAb的阳性率最高为68.54%,2011年最低为58.46%,5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57,P=0.027);2011年全阴的阳性率最高为35.13%,2015年最低为24.88%,5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1,P=0.017);HBV血清学模式以"单HBsAb(+)"为主,占65.18%,其次为"全阴"占28.28%。结论本地区儿童HBV的HBsAg指标阳性率低于一般人群,"单HBsAb(+)"检出率最高,其次为"阴性"模式。加强婚前医学检查以及孕期和产前检测,以利于优生优育减少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儿童7岁时再次接种疫苗强化免疫,以提高保护性抗体的效价和达到保护机体能力。  相似文献   
65.
目的 了解安徽省2017—2021年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钉螺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历史钉螺调查资料,收集2017—2021年安徽省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环境数据信息,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和分析钉螺新发现和复现环境形成的原因。结果 2017—2021年,全省累计新发现钉螺面积840.41 hm2,其中湖沼型地区新发现钉螺559.14 hm2(占66.53%),山丘型地区为281.27 hm2(占33.47%);复现钉螺1 176.87 hm2,其中湖沼型地区复现钉螺669.39 hm2(占56.88%),山丘型地区为507.48 hm2(占43.12%)。池州、安庆、芜湖3个市新发现有螺面积之和占全省89.35%,复现有螺面积之和占全省88.82%。钉螺新发现和复现面积最多为2021年,分别为611.52 hm2和976.84 hm2。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环境主要分布传播阻断地区,分别占65.54%和84.30%;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环境类型均以滩地为主,分别占65.54%和52.12%。钉螺复现环境中,复现时间间距最长为50年以上。洪涝灾害、钉螺随水系漂移扩散等自然因素是造成新发现钉螺环境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总新发现钉螺面积71.44%和21.75%,工程建设有螺环境取土、水利设施建设、耕地抛荒、苗木移栽等人为因素也可导致局部环境新发现钉螺。洪涝灾害是造成钉螺复现的主要原因,占总复现钉螺面积72.29%,历史残留钉螺、工程建设有螺环境取土、耕地抛荒、苗木移栽、生态保护区禁止灭螺、水利设施建设等因素也是造成钉螺复现的原因。结论 洪涝灾害是钉螺复现和新发现的重要因素,工程建设及苗木移栽等人为因素也易引起钉螺复现和新发现。为及时发现并处置新发和复现钉螺环境,防止钉螺扩散蔓延,应加强洪涝灾害后钉螺分布调查和历史有螺环境的常规监测,做好工程建设、苗木移栽等有螺土的处置。  相似文献   
66.
徐艳  柏如静  袁玲  冯波  陈可塑  周舒 《护理学杂志》2022,27(17):102-106
目的 系统检索与分析ICU患者安宁疗护筛查工具,为ICU患者安宁疗护筛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指南网及相关专业网站,获取与ICU患者安宁疗护相关的筛查工具。 结果 纳入21篇文献,包含21种ICU患者安宁疗护筛查工具,其中普适性工具2种,专科性工具19种;筛查工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条目有:晚期/转移性癌症、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ICU入住次数≥2次、心脏骤停、多器官功能衰竭、晚期痴呆、治疗决策的分歧与冲突等。 结论 ICU患者安宁疗护筛查工具较多,但质量仍存在不足。可适当借鉴并结合我国国情研制筛查工具,以早期准确识别有安宁疗护需求的患者。  相似文献   
67.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CT在诊断右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分析4例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超声与CT检查结果。结果:彩色多普勒和CT诊断下腔静脉癌栓的准确性相同,彩色多普勒对判断梗阻程度及癌栓上界有其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抑制人成纤维细胞(Fb)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人瘢痕组织,经体外培养及鉴定Fb后,将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溶液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于倒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采用四氮唑盐比色分析法(MTT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计算增殖抑制率和凋亡指数。结果青蒿琥酯对人瘢痕成纤维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浓度为240、120 mg/L的青蒿琥酯的凋亡率和坏死率较对照组高(P<0.01)。组织学观察试验组见成纤维细胞呈椭圆性,胞质颗粒增多,甚至可见细胞核浓缩、核碎裂等现象。结论青蒿琥酯可抑制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体机制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9.
本文报道400例HBsAg阴性者(179例为门诊肝炎患者,221例为服务行业查体者)的血清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结果。1.检测方法: (1)HBsAg:RPHA法,试剂由卫生  相似文献   
70.
目的:设计一种皮肤固定式可调脑内血肿定向引流管并用于临床.方法:所设计的引流管前端为单引流孔,引流孔开口方向由引流管长度刻度标志线标示,用皮肤固定器将引流管固定于皮肤,保证引流管开口指向特定引流方向,根据术后引流方向需求,可利用方向控制夹调整引流孔方向.结果:引流管可定向引流脑内血肿,并可在术后根据血肿引流情况,通过皮肤固定装置,调整引流管管内口方向,实现血肿充分引流.结论:该引流管具有定向引流、引流充分、固定牢固、方便可调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