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药物扩散机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繁  陆巍  宋涛  安裕文 《贵州医药》2000,24(11):665-666
目的 初步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时药物扩散的初始机制。方法 30例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SA后25分钟内硬膜外腔不注射任何药物;B组SA后5分钟硬膜外腔注射2%利多卡因10ml;C组SA后5分钟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10ml。每5分钟测定一次感觉平面和下肢肌力,直到25分钟,评判麻醉效果和辅助药用量。结果 B、C组在硬膜外注药5分钟后平面上升迅速且较A组快(P〈0.05);B、C组间各时点平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不同靶浓度对异丙酚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适宜的瑞芬太尼靶浓度.方法:将60例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n=20),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2 ng/mL(R2组)、4 ng/mL(R4组)和6 ng/mL(R6组)达到与效应室浓度平衡后TCI异丙酚,每次增加0.50μg/m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瑞芬太尼达血浆一效应室平衡时(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意识消失时(T3)、气管插管前即刻(T4)、气管插管后1 min(T5)、3 min(T6)、5 min(T7)时SBP、DBP、HR.结果:与T0比较.R2组HR、SBP、DBP在T2-T4降低,T5升高,R4、R6组HR在T1-T4、T7降低,SBP、DBP在T2-T7降低(P<0.05或P<0.01);与R2组比较,R4、R6组HR在T1-T2、T5-T7降低(P<0.05),SBP、DBP在T5-T7降低(P<0.01).R6组心动过缓和胸壁肌僵的发生率多于R2、R4组.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浓度4 ng/mL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能较好消除气管插管反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3.
低温麻醉下安氟醚及异氟醚对心内传导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低温 3 0℃下安氟醚、异氟醚对心内传导系统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 4 8只 ,离体 L angendorff灌注 ,随机分为六组 ( n=8) :常温 0 .65 MAC Enf组 ,常温 1.3 MAC Enf组 ,常温1.3 MAC Iso组 ,低温 0 .65 MAC Enf组 ,低温 1.3 MAC Enf组 ,低温 1.3 MAC Iso组。不同组别 K- H液平衡灌注 15分钟后测定 HR、SACT、CSNRT、SNRTI、AVERP、2∶ 1B、QTc、P- R间期、QRS时间。结果 常温 0 .65 MAC Enf对心内传导系统无影响。 1.3 MAC Enf使 SACT、CSNRT、P- R间期显著延长 ( P<0 .0 5 ) ,常温 1.3 MAC Iso使 CSNRT显著延长 ( P<0 .0 5 )。低温 0 .65 MAC Enf,1.3 MACEnf及 1.3 MAC Iso的心电生理参数值 ( SNRTI除外 )分别较常温相应麻醉强度时有显著 ( P<0 .0 5 )或非常显著 ( P<0 .0 1)的差异。结论 常温下安氟醚对窦房结自律性及房室传导功能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 ;低温显著加重安氟醚、异氟醚对心内传导系统的抑制。低温麻醉宜选用异氟醚  相似文献   
54.
重度阻塞性黄疸术中发生尖端扭转性室速安裕文,莫怀忠患者女,70岁,因胰头癌、阻塞性黄疸行剖腹内引流术。术前血压16.3/8.4kPa,心率60bpm,心肺正常。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示STv4下降0.05mV,TⅡ、V1~V3低平、Q-T0.48~0.50...  相似文献   
55.
中性粒细胞(PMNs)介导组织损伤(NMTI)在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过滤、应用药物或抗中性白细胞血清等方法消耗白细胞,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应用去白细胞血的方法复苏失血性休克对多器官再灌注损伤影响尚无定论。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回输去白细胞血和全血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重要器官组织(心、肺、肝、肾、肠)髓过氧化物酶(MPO)、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活性氧(OH°)的影响,探讨去白细胞血复苏失血性休克对多器官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陆巍  安裕文  高鸿  郭兵  曾庆繁 《吉林医学》2010,31(21):3453-3454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家兔非经胸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家兔1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氯胺酮预处理组(K组5只)及对照组(C组5只)建立非经胸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浓度。结果:两组间各时点血流动力学稳定。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及S100β蛋白浓度随着体外循环时间变化而升高,但组内各时点两两比较发现降温至20℃时,深低温低流量循环30min后NS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体外循环NSE浓度及S100β蛋白浓度均较对照组低。结论:S100β蛋白和NSE是检测体外循环早期脑损伤有效神经生化指标。氯胺酮预处理对DHLF致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多途径抗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安氟醚麻醉下牵拉胆囊对家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健康家兔 2 4只 ,动物随机分为A、B、C三组 ,A组对照组 (n =8) ,B组 0 6 5MAC安氟醚 ,C组1 3MAC安氟醚。暴露胆囊 ,坠以 10 0g重物牵引 10分钟。于牵拉前、牵拉时、牵拉结束后 10分钟、牵拉结束后 30分钟测定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中心静脉压 (CVP)、左心室收缩压 (LVSP)、左心室压力微分 (±dp/dtmax、±dp/dt)。最后迅速开胸 ,取冠状窦静脉血测全血乙酰胆碱 (Ach)、取心肌组织测定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结果C组除CVP外 ,其余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 ,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dp/dtmax、+dp/dt与B组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牵拉时 ,各组与牵拉前比较 ,HR均明显减慢 ,MAP、LVSP、±dp/dtmax、±dp/dt降低 (P <0 0 5或P <0 0 1)。其中C组与A组、B组比较LVSP、±dp/dtmax、±dp/dt降低 (P <0 0 5或P <0 0 1)。B组、C组的Ach、低于A组 (P <0 0 5 )。C组的E低于A组、B组 (P <0 0 5 )。结论 1 牵拉胆囊可抑制心肌收缩力。 2 安氟醚麻醉可加重牵拉胆囊对心肌收缩力的抑制作用。 3 胆系手术时应慎重选择适合病人情况的安氟醚吸入浓度 ,并加强有关循环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58.
有研究表明术后0~24 h是发生心肌缺血(MI)的高危险期,术后伴有MI者比无MI者发生心脏意外的危险性约增加9倍[1,2].因此,有效防治术后MI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近2年于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严重MI 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靶控输注(TCI)与传统给药方法比较,具有简便精确并使血药浓度维持在较稳定水平的优点。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均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的特点,适宜联合TCI全静脉麻醉。本研究将此方法用于8例老年肺功能不全病人全麻,以期能避免苏醒延迟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不同靶浓度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期间意识消失及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丙泊酚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的适宜靶浓度。 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以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将患者随机分为0 ng/mL (Ⅰ组)、0.2 ng/mL( Ⅱ组)、0.4 ng/mL (Ⅲ组)、0.8 ng/mL (Ⅳ组) 4组,每组15例。舒芬太尼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开始TCI丙泊酚,丙泊酚初始靶浓度为0.50 μg/mL,每次增加0.50 μg/m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静注顺式阿曲库铵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 基础值)、舒芬太尼达血浆-效应室平衡时(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意识消失时(T3)、气管插管前即刻(T4)、气管插管后1 min(T5)、3 min(T6)、5 min(T7) 时SBP、DBP、HR值。 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第Ⅰ、Ⅱ组病人在气管插管前HR、SBP、DBP均降低,插管后均升高(P<0.05 ),除第Ⅲ组病人在气管插管前SBP降低外(P<0.05 ),第Ⅲ、Ⅳ组各时点HR、SBP、DBP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或Ⅱ组HR、SBP、DBP在气管插管前低于Ⅲ、Ⅳ组、插管后高于Ⅲ、Ⅳ组(P<0.05 ),而Ⅰ组与Ⅱ组相比各时点HR、SBP、DB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诱导期间各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舒芬太尼靶浓度0.4~0.8 ng/mL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应用于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