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蒿属花粉致呼吸道痉挛窒息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外源性过敏源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我们诊治了2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其中有5例是由蒿属花粉过敏所致,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痉挛,窒息症状,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注射用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近年来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往在老年人中多发。目前中青年发病亦占一定比例。因此对本病的治疗问题显得更为重要,我们采用注射用长春西汀治疗42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次给予羟乙基淀粉或高渗氯化钠(NaCl)溶液对实验性脑出血(ICH)大鼠脑组织局部炎性反应和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16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20)、ICH组(M组,n=38)、氯化钠组(N组,n=55)和羟乙基淀粉组(H组,n=54).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向大鼠右侧尾状核注入自体血50μl建立ICH模型,S组仅刺入基底节,但不注血.N组分别于造模后2 h、24 h、48 h、72 h静脉输注7.5%NaCl溶液5 ml/kg,H组分别于造模后2 h、24 h、48 h、72 h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30 ml/kg.S组和M组分别于造模后2 h、24 h、48 h、72 h随机取5只大鼠断头处死,N组和H组则在上述时间点于进行输液治疗前、后各抽取5只大鼠处死.测定血肿周围区脑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生存情况.结果 N组IL-6在24 h、72 h输液后高于M组(P<0.05).H组TNF-α在24 h、48 h输液前低于M组(P<0.05).M组SOD在48 h、72 h降至最低;N组和H组SOD在24 h、48 h和72 h输液后均高于M组(P<0.05);H组在72 h输液后MDA明显低于M组(P<0.01).结论 多次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或7.5%NaCl溶液可降低实验性脑出血脑组织局部的氧化损伤,减轻炎性反应,可能具有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安立新 《黑龙江医学》2003,27(7):542-543
外源性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 ,各年龄人群均可高发 ,它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的 ,有时甚至危及生命的气道慢性炎症。世界各地哮喘的患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儿童。儿童和成年人 (尤其是老年人 )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不断地提示我们 ,如果哮喘诊断不清 ,其直接后果便是治疗不当。那么 ,如何才能对外源性支气管哮喘建立一个正确的诊断 ,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病历采集、临床检查、一般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测定和特异性变应原检测 5个方面确定诊断。1 病例采集哮喘诊断的第一步是病史采集。病史采集中 ,应特别询问…  相似文献   
16.
穴位封闭与局部湿敷治疗慢性唇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穴位封闭、局部湿敷治疗慢性唇炎的临床效果.实验组用2%利多卡因与注射用水各2ml进行穴位封闭,每日2次湿敷,局部涂布红霉素眼膏,对照组每日2次局部湿敷和涂抹软膏.以病损区自觉症状及愈合情况判断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68.75%和64.23%,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电针复合局部监测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应用于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观察对其术中维持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内,行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85例,分为局麻电针组(LA组,n=41)和局麻对照组(LC组,n=44),全麻电针组(GA组,n=38)和全麻对照组(GC组,n=42)。穴位的选择为术侧,水沟连百会,合谷连外关。对电针组患者进行针刺,对照组患者采用假电针做对照。记录术中的循环变化,记录血管活性药及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基本情况表示,采用局部监测麻醉的患者均为前循环堵塞的脑卒中患者;而必须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大部分为后循环堵塞(GC=28例,GA=29例)的脑卒中患者。LA组术中尼莫地平使用总量明显小于LC组(P0.05)。而全麻2组中术中多巴胺平均使用量GA组小于GC组(P0.05)。全身麻醉的患者,GA组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少于GC组(P0.05)。术后拔管期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GA组小于GC组(P0.01)。4组患者术后出现中等疼痛以上(VAS评分≥4分)的例数,在术后第1天9 am、术后第1天4 pm,LA组少于LC组(P0.05);GA组少于GC组(P0.05)。结论: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麻醉方式的选择与血管堵塞部位密切相关。针刺辅助局部监测麻醉或全身麻醉应用于CAS术中,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麻醉药物用量,具有辅助镇痛、促进麻醉恢复的功效,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及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对局部麻醉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患者术中循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局部麻醉行CAS的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A组(A组,41例)、TEAS组(T组,42例)、假EA对照组(C组,41例)。穴位的选择为术侧,水沟连百会,合谷连外关。对A组患者进行EA;对T组患者进行TEAS;对C组患者,采用假EA做对照。术中将BP和HR维持在基础值的80%~110%范围。记录术中的循环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以及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 3组患者术中及术后1 d BP和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T组术中尼莫地平的平均使用量均明显小于C组(P〈0.05)。A组和T组在术后1 d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T组麻醉非常满意的患者例数明显高于C组(P〈0.05),麻醉一般满意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5)。 结论 TEAS及EA复合局部麻醉行CAS手术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降低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围术期脑脊液和血浆中前列腺素E2(PGE2)、白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趋势以及应用氟比洛芬酯后对上述介质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行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随机分为F组(芬太尼组)和K组(氟比洛芬酯组),分别于术前,切皮后6h、24h、48h留取静脉血和脑脊液,ELISA法检测血浆和脑脊液中PGE2、IL-4和TNF-α的含量。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F组脑脊液中PGE2和IL-4含量明显升高,TNF-α无显著变化。K组脑脊液中PGE2升高的幅度低于F组,在切皮后24h时显著低于F组(P〈0.05)。切皮后48hK组血浆中IL-4浓度显著高于F组(P〈0.05)。TNF-α的浓度在两组均未观察到显著变化。两组术后镇痛均满意。结论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脊液和血浆中的PGE2、IL-4上调,TNF-α无变化;给予氟比洛芬酯能够获得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降低脑脊液和血浆中PGE2的含量,增加血浆中IL-4的浓度。  相似文献   
20.
近年,军队圆满完成了云南旱灾、青海玉树地震、松花江抗洪等多样化军事任务。在一个个特殊战场,及时有效的卫勤保障为救援官兵在灾区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真分析研究多样化军事任务对卫勤保障工作的特殊要求,切实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是我军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