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3 毫秒
51.
手术治疗不稳定锁骨骨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不稳定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8月~2005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锁骨骨折患者,按Robinson分类2B1型12例,2B2型24例;3A1型1例,3B1型13例,其中存在多发损伤13例。应用重建钛板治疗37例,锁骨钩钛板固定12例,1/3管状钛板固定1例。根据骨愈合时间、愈合质量、肩关节功能等情况综合评价疗效。结果50例患者随访2~57个月,平均19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2.5个月。3例出现畸形愈合,无感染或骨折不愈合。32例肩关节功能为优,18例为良。疗效评价:优22例,良23例,可5例,优良率90%。结论对于不稳定锁骨骨折,手术治疗能够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功能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2.
有限切开间接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间接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有限切开间接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1例,采用Schatzker分型:Ⅰ型6例,Ⅱ型13例,Ⅲ型11例,Ⅳ型6例,Ⅴ型3例,Ⅵ型2例。Ⅰ型骨折用点状复位钳闭合复位,经皮拉力螺钉固定。Ⅱ、Ⅲ、Ⅳ型骨折恢复关节面平整后植骨,点状复位钳复位,经皮支撑钢板固定;Ⅴ、Ⅵ型用骨折牵开器及点状复位钳间接复位,经皮支撑钢板固定。结果36例获得随访,随访6~60个月,平均30.2个月。36例全部获得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按Rasmussen评分标准,优25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1%。结论应用有限切开间接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3.
微创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适应证以及手术方式。 方法 对 83例经微创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GardenI型骨折 12例 ,II型 39例 ,III型 2 3例 ,IV型 9例。损伤至手术时间平均 6 3 4h ,手术时间平均 6 5 7min ,手术出血量平均 6 4ml,住院日平均 7 7天 ,均未出现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或内固定物断裂现象 ,无死亡发生。随访 12月~ 4 8月 ,平均 31 3月。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 ,4例 (4 83,4 8% )术后股骨颈短缩移位 ,7例 (7 83,8 4 % )出现不同程度的股骨头坏死 ,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4 6分。 结论 微创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颈骨折有效 ,适用于年龄 >6 5岁的无移位的GardenI II型骨折及年龄<6 5岁的所有类型的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优劣,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157例,获得随访7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59例,年龄15~90岁,平均60.5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3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6例。根据AO分型,A型49例,B型21例,C型8例。行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24例(微创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4例(非微创组)。术后行体格检查、X线片检查随访,使用VAS评分评估术后1周、术后6个月以上肩关节疼痛程度,使用Constant-Murley评分和ASES评分评估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以上患者肩关节功能水平。结果:78例获得随访患者随访时间为6~85个月,平均33.8个月。根据秩和检验分析显示:手术时间(P=0.002)、术后住院日(P=0.001)、患者满意度(P=0.029)、术后1周肩关节疼痛VAS评分(P=0.024)、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P=0.012)、术后3个月ASES评分(P=0.001)微创组与非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愈合时间(P=0.446)、术后6个月以上肩关节疼痛VAS评分(P=0.894)、术后6个月以上Constant-Murley评分(P=0.122)、术后6个月以上ASES评分(P=0.351)微创组与非微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内固定松动2例(8.3%),外展受限1例(4.2%),非微创组未愈合1例(1.9%),内固定松动1例(1.9%),外展受限1例(1.9%),均无内固定断裂、肱骨头坏死。结论: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方式是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在患者早期(术后1周)疼痛控制和早期(术后3个月)功能恢复方面较传统手术更有优势,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患者满意度上均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55.
手是人类所特有的劳动器官,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手在劳动过程中的特殊功能,使得它成为人身最易受伤的部位。在技术不发达、医疗条件落后的年代,因劳动和战争而造成的手外伤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造成感染、畸形愈合,受伤者因而致残以至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大量存在。就是在生产技术、医疗条件有了相当大的进步的今天,手部外伤给人们和社会带来的问题也仍然是相当严重的。医学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就是修复和保护劳动力,手外科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对于手外伤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有着直接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6.
骨折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姬洪全  党耕町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9):544-546,I003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在骨折后不同修复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变化,了解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来源及产生机理。材料与方法:大鼠肋骨骨折标本,制作脱钙石蜡切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骨折修复细胞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信使核糖核酸。结果:骨折后2、5、10、15天分别在相应修复细胞中检测到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阳性信号,即骨膜生发层细胞、膜内成骨区的成骨细胞、软骨形成区的软骨细胞及软骨内成骨区的成骨细胞。其中成熟软骨细胞内信号最强,而肥大软骨细胞内显示阴性信号。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可以在骨折局部由修复细胞自身产生,其产生量与细胞的分化状态、功能水平有关,它可能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参与骨折愈合的调节。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不同术式及治疗结果,总结术式选择的经验和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收治的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19例,其中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联合组)9例,单纯后路手术(后路组)7例,单纯前路手术(前路组)3例.总结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资料及影像学结果.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 ~20个月(平均14个月).联合组术后4~6个月骨折愈合,1例发生喉返神经麻痹,术后3个月恢复,7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脊髓功能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改善多于1级,内固定位置维持良好无松动移位.后路组术后4~6个月骨折愈合,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内固定无松动及移位,5例脊髓不全损伤者均获得神经功能改善多于1级.前路组1例术后4周发生内固定松动进行二次手术,2例术后4个月及5个月骨折愈合,内固定无松动. 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手术选择前后联合入路为主,对骨折局部存在缺损或骨折端分离的患者,可选择前后联合入路固定手术,术后不需要外固定.对骨折经过椎体、无骨缺损、骨折端间隙小、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患者,可选择单纯后路复位固定术,术后需要外固定.单纯前路存在内固定失败的风险,术后需要外固定.  相似文献   
58.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最常见的骨折之一,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和教育,踝关节骨折的诊治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1],达成了很多共识;目前,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已成为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治疗的标准方案[2]。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引入,以患者为中心,为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治疗的各个环节提供了全面优化标准[3]。随着认识的深入,对年轻活跃、合并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也引起了新的关注。本团队在ERAS理念指导下,对踝关节损伤结构进行了全修复,以期尽可能恢复踝关节解剖关系,尽早开始功能锻炼,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疗效。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分析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113例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资料,男77例,女36例;年龄11~73岁,平均40.2岁.骨折部位:股骨36例,胫骨30例,腓骨4例,肱骨15例,尺骨17例,桡骨11例.骨折不愈合按Weber-Cech分类:肥大型28例,萎缩型85例.综合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造成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所有患者最终手术方式包括:接骨板固定42例,髓内钉固定67例,外固定支架固定4例;自体髂骨植骨者80例,人工骨植骨者2例,自体髂骨及人工骨混合植骨者9例,未植骨者22例.术后1、2、3、6、12个月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包括:手术治疗失败77例,包括固定操作不当、不牢固53例,固定物选择不当42例,手术严重破坏骨折断端血供13例,内固定物弯曲或断裂失效8例,骨折复位不满意、断端明显存在骨缺损7例;石膏外固定失败27例;软组织严重缺损6例;过早负重2例;全身条件差1例.91例患者最终治疗后获12 ~ 36个月(平均25.2个月)随访,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13个月(平均5.3个月).无术后感染、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无疼痛或骨折断端不稳定表现.结论 医源性因素是导致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只要充分掌握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原则,选用正确的内固定物结合植骨治疗,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索后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无神经功能损害的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44例患者纳入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男性74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