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目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找到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以期阐明证候的科学内涵。方法取心气虚弱、心肾阴虚证型进行蛋白组学研究,探索冠心病不同证型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的差异蛋白有凝血酶原、α2巨球蛋白、膜联蛋白A5、补体C3、甘露糖结合蛋白C、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E、载脂蛋白H、活化T细胞核因子5亚型b等,这些差异基因和蛋白涉及凝血系统、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补体系统、脂代谢系统,Wnt途径、凋亡系统。这些差异蛋白与不同证候的形成有关,有望作为证候实质的标志性蛋白。结论以蛋白质作为证候规律研究的物质基础,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和方法对这一物质基础进行定量和定性,了解其变化规律,对了解证候实质及临床辨证的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红花中酪氨酸酶抑制成分的快速筛选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红花中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筛选,明确红花中酪氨酸酶抑制剂成分,为美白祛斑剂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依次提取红花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种提取物,分别检测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针对活性组分通过UPLC-Q/TOF鉴定活性成分,并结合分子对接和酶学检测验证药效成分。结果 初步筛选结果显示红花水层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通过液相色谱分离,质谱检测,以及分子对接预测技术,推测其中9种成分可能具有酪氨酸酶抑制作用,选取代表性单体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行验证,确认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 谱效结合构效的筛选模式为天然产物中美白祛斑成分的筛选提供了便捷方法;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酪氨酸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冰片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P450,CYP450)含量及其亚型CYP3AI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合成冰片(设0.3g/kg和0.03g/kg剂量组,1次/d,连续7d)灌胃,以溶媒羧甲基纤维素纳(CMC-Na)和苯巴比妥钠为对照组,钙沉积法提取肝微粒体,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YP450含量,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肝脏CYP3AImRNA的表达。[结果]0.3g/kg合成冰片口服可诱导大鼠肝脏CYP450酶含量增高(P〈0.05),CYP3A1 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高剂量合成冰片口服可能影响肝脏药物代谢。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对观察丹酚酸A对缺氧/复氧(H/R)损伤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因子-1(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丹酚酸A对缺血再灌注急性期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培养BMEC,丹酚酸A预处理20 h后制作(H/R)/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BMEC细胞间黏附因子-1 ICAM-1 mRNA的表达.以尼莫地平作为阳性对照药.[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CAM-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丹酚酸A组ICAM-1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丹酚酸A可降低H/R损伤条件下BMEC 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提示阻抑粒细胞黏附作用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比研究中药归脾汤结合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防治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化疗前血白细胞计数全部正常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归脾汤加减口服同时给予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予利血生、鲨肝醇口服。两组化疗前、化疗第3和第5天分别检查血常规,记录两组白细胞减少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及白细胞减少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中药归脾汤结合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有助于预防及治疗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清胰汤防治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ERC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均给予常规治疗;中药组加用清胰汤.观察两组患者ERCP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例数,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变化,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中药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或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血清淀粉酶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血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胰汤能减少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加快血淀粉酶恢复和临床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筛选丹参中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 基于受试物抑制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多巴的反应原理,将丹参经80%乙醇提取后依次经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饱和正丁醇和水5种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分别检测各提取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通过UPLC-MS/MS技术鉴定活性最强提取部位化学成分,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各成分潜在活性,并通过酶学检测验证。结果 丹参氯仿萃取层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生物活性与丹参素、原儿茶醛等6种成分有关,酶学检测验证结果与筛选结果一致。结论 丹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等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8.
复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其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目前中医药现代化及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制约瓶颈.该文通过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目的、假说及发展过程进行探讨,提出病证结合,方、证、量、效的系统一系统整体动态循证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究桑菊饮的抗炎活性,明确其抗炎活性物质基础;为进一步阐明桑菊饮抗炎作用机制,建立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Q/TOF技术结合核因子-κB(NF-κ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筛选桑菊饮中具有抗炎活性的药效成分,并选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建立炎症损伤模型,对咖啡酸、绿原酸、甘草酸、马钱子苷和胡萝卜酸等成分的抗炎活性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16种具有抑制NF-κB活性的成分,其中胡萝卜酸、22β-乙酰基-甘草酸、甘草皂苷G2抑制NF-κB活性为首次报道。结论桑菊饮可以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其抗炎活性主要与16种单体物质相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引入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治咳川贝枇杷滴丸(ZCPDP)挥发油成分并预测其治疗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乙醚加热回流提取方法从ZCPDP中提取挥发油成分,并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反向对接模拟筛选预测其抗炎作用机制,并对相关药效成分α-红没药醇(ABB)的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挥发油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8个成分,反向对接结果显示其抗炎机制主要与调节HSP 90-α、TGF-β受体等靶蛋白及其相关通路有关,以ABB为代表的药理验证实验显示,ABB能够很好地作用于预测的靶点及通路,且具有显著抗炎作用。结论 ZCPDP挥发油成分的抗炎机制可能与调节Toll样受体、TGF-β、MAPK等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