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使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心肾阴虚证这两种证候之间差异进行研究,以期找到两种证候间差异的物质基础并初步阐释两者差异的信号通路。方法:采集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心肾阴虚证病人的血浆,用荧光差异蛋白电泳(2D-DIGE)、质谱(MALDI-TOF)等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和鉴定两种证候间蛋白表达的变化,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结果:蛋白组学研究发现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心肾阴虚证相比共有10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7种表达上调,3种表达下调。涉及的通路主要有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及阿尔兹海默症信号通路。结论: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及阿尔兹海默症信号通路与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心肾阴虚证的中医分型有关,但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寻找大鼠寒凝证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热性中药川芎对其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影响,探讨川芎治疗寒凝证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寒凝证的临床表现,制造寒凝血瘀大鼠模型;利用UPLC/Q-TOFMS BPI离子流图谱,分别绘制空白组、血瘀模型组、川芎大小剂量给药组的血浆BPI离子流指纹图谱,对图谱中分子离子峰进行分析,通过Markerlynx软件进行色谱峰自动识别和峰匹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不同组间的数据进行模式识别,从而找到寒凝血瘀证潜在生物标志物及药物的作用靶点,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找到寒凝血瘀证潜在生物标志物有N-甲基花生四烯酰胺、二氢神经鞘氨醇、N-丙基花生四烯酰胺、花生四烯酰基溶血卵磷脂、亚油酰基甘油磷脂酰胆碱、十六烷酸溶血磷脂酰胆碱、油酰甘油磷酯酰胆碱、十六烷基甘油磷脂酰胆碱8种。结论:热性药川芎对寒凝血瘀证大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使磷脂酰胆碱转化为花生四烯酸的磷脂酶A2,使血栓烷的合成水平降低,影响磷脂酰胆碱代谢途径,使血瘀症状减轻而发挥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改进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延迟保护模型制备方法,提高造模成功率。方法选取SPF级健康成年Wistar雄性大鼠30只,体重(220±2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心肌缺血预适应组(IP)、缺血再灌注组(IR),每组10只。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IP组模型建立:首先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5min,再灌注5min,重复3次,24h后缺血30min,再灌注2h;IR组模型建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再灌注2h。整个实验过程在人工机械通气下完成,全程心电图监测,计算心肌梗死范围及检测心肌酶。结果 S组手术前后心电图无明显变化;IR组心电图心律失常频发,心肌缺血范围明显,心肌酶较S组显著升高;IP组较IR组心律失常减少,心肌缺血范围缩小,心肌酶降低。结论此造模方法能够成功制备大鼠缺血预适应延迟保护模型及缺血再灌注模型,可降低大鼠死亡率,提高造模成功率,可靠性强,操作简便,重复性强,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当归Ca2+拮抗作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建立一种利用近红外光谱快速评价当归扩血管功效的方法。方法采用UPLC/Q-TOF结合Ca2+双荧光报告系统对当归药材的Ca2+拮抗成分进行谱效筛选,并通过细胞和离体实验评价确立Q-marker。对多批药材中的Q-marker进行含量分析,并获取其近红外光谱,建立其近红外拟合算法。将当归提取物的整体Ca2+拮抗活性与Q-marker的含量相关联构建量效拟合函数。结果研究发现藁本内酯(X1)和欧当归内酯A(X2)具有明显的Ca2+拮抗作用,且其含量波动与当归提取物的整体活性(Y)的变化相吻合,确认其为Q-marker。经非线性回归分析,确认其量效关系符合下列函数方程:Y=31.257 9 X1+381.352 0 X2-248.979 0 X1X2+18.482 2。所优化的近红外检测方法,其预测值与真实值展示了良好的相关性。结论整合Q-marker研究结果,确立了当归血管舒张作用的Q-marker,以及其与当归药材整体活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了当归药材血管扩张功效的快速评价,为中药品质的快速分析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由于代谢组学从整体上反映生物体的功能水平与中医的整体思想高度趋同,并且代谢组学在整体的前提下同时可以做到精细测量,这正是中医学证候概念无法从微观上解读难以突破的关键问题所在,因此,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为从微观解读中医证候提供了可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艳杰  王倩  姜民  李红艳  邹敏杰  白钢 《中草药》2012,43(11):2120-2126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谱效-构效结合的高效天然化合物活性筛选体系,并采用该体系筛选大黄中酪氨酸酶抑制剂.方法 根据酪氨酸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原理,以大黄为例依次经过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分别检测各极性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针对活性组分通过UPLC-Q/TOF鉴定活性成分,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评价构效关系,进一步筛选抑制剂分子,并结合酶学检测验证药效成分.结果 通过建立的谱效-构效结合筛选体系获得大黄中大黄素、藜芦酚-4'-O-β-D-葡萄糖苷等9种具有间二羟基苯酚、邻三羟基苯酚结构的化合物可能具有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结论 大黄中大黄素和藜芦酚衍生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谱效-构效相结合的筛选模式为天然化合物活性筛选提供了便捷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引入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治咳川贝枇杷滴丸(ZCPDP)挥发油成分并预测其治疗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乙醚加热回流提取方法从ZCPDP中提取挥发油成分,并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反向对接模拟筛选预测其抗炎作用机制,并对相关药效成分α-红没药醇(ABB)的作用进行验证。结果挥发油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8个成分,反向对接结果显示其抗炎机制主要与调节HSP 90-α、TGF-β受体等靶蛋白及其相关通路有关,以ABB为代表的药理验证实验显示,ABB能够很好地作用于预测的靶点及通路,且具有显著抗炎作用。结论 ZCPDP挥发油成分的抗炎机制可能与调节Toll样受体、TGF-β、MAPK等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具有清热凉血、通经及清肝消痈的功效。本文通过调研国内杂志及近十年的国外杂志,对赤芍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为其研究开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的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肌梗死大鼠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评价和研究。方法:使用冠脉结扎法造成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并提取给药组和模型组大鼠心肌缺血区组织的总RNA,用大鼠全基因组芯片分析其基因组表达谱变化。结果:基因芯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表达量发生变化的基因(Ratio〉2或〈0.5)有49条,其中表达下调的有39条,主要有Ppp3r1、Rhoa和Nppa,表达上调的有10条,包括H2,T24、RT1-CE15、Ptprb和Hcst等。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通过调节Wnt信号通路等多个基因和信号途径来减小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脏缺血区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0.
天然冰片与合成冰片对小鼠的一般生殖毒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冰片有天然冰片(TB)和合成冰片(HB)之分。TB又有龙脑香和艾脑之分,龙脑香为龙脑香料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结晶品,又名梅片,主要成分为右旋龙脑。艾脑,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纳香叶提制,又名艾片,主要成分为左旋龙脑。HB是以樟脑、松节油为主要原料,经化学方法合成的精制品,又名机片,合成冰片除含有龙脑外,还含有大量异龙脑。目前中成药多使用合成冰片。近年发现从梅片树和龙脑樟鲜叶中可提取纯度97%以上的右旋龙脑。该来源天然冰片与现用合成冰片药效和毒性有无差别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有研究表明,合成冰片对中、晚期妊娠小鼠具有明显的引产作用。但对冰片的生殖毒性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现主要从一般生殖毒性角度对2种冰片的毒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