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221篇
内科学   1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365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68篇
  2篇
中国医学   208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二匹伏酯(ADV)联合抗乙型肝炎球蛋白(HBIG)预防存在YMDD变异者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效果.方法 16例患者肝移植前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其HBV DNA聚合酶发生YMDD变异,对拉米夫定产生耐受,术前患者开始口服ADV,并肌肉注射小剂量HBIG,以预防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术后监测移植肝功能以及血清和肝组织中HBV标志物.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9.4个月,除1例死于肝癌复发外,其余患者存活.15例于术后4周内、1例于术后6个月HBVDNA转阴,此后HBV DNA持续阴性.结论 采用ADV联合小剂量HBIG肌肉注射可以有效预防存在YMDD变异者肝移植后的乙型肝炎复发.  相似文献   
10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结局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00年1月~2008年5月5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妊娠结局(研究组),同期分娩的非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正常孕妇(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ICP组患者中总胆汁酸平均值、谷丙转氨酶平均值、谷草转氨酶平均值、总胆红素平均值、直接胆红素的平均值、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的值分别为29.7umol/L、135.4U/L、147.3U/L、31.2umol/L、17.33umol/L、78.6%、14.3%,非ICP组患者中胆汁酸平均值、谷丙转氨酶平均值、谷草转氨酶平均值、总胆红素平均值、直接胆红素的平均值、剖产率、产后出血率分别为6.9umol/L、39.4U/L、29.9U/L、10.4umol/L、7.3umol/L、30.3%、3.8%,两组间各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ICP组患者中围生儿结局(如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Ⅱ度、宫内死胎、新生儿窒息、早产率、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分别为37.5%、55.4%、7.14%、21.4%、32.1%、60.7%,非ICP组孕妇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1.4%、20.5%、0.8%、6.8%、8.3%、15.9%,两组间各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具有不良的妊娠结局,对母婴危害较大。故应加强母婴监护,重视此类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改善母婴预后.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肝移植围手术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监测肝移植受体体内HBV存在及活动状态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2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移植受体给予口服恩替卡韦联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作为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案,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周、4周、12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ER法检测血清HBV DNA、PBMC内HBV DNA.结果 术前1 d、术后1周、4周、12周PBMC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5.0%(17/20)、45.0%(9/20)、45.0%(9/20)和40.0%(8/20),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1周以后阳性率无显著变化;围手术期PBMC内HBVDNA定量均值分别为104.07±2.07、101.69±1.96、101.15±1.72和101.30±1.63拷贝/106细胞,同样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随术后时间的延长,下降趋势越来越缓慢,术后4周后定量值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血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0.0%(14/20)、25.0%(5/20)、5.0%(1/20)和0;血清HBVDNA定量均值分别为103.27±2.54、100.91±1.63、100.23±0.98和0拷贝/106细胞.结论 肝移植术后PBMC内HBV DNA迅速转阴并维持在同一稳定水平.PBMC内HBV DNA定量检测似乎较血清HBV DNA能更好的反映肝移植围手术期体内残存病毒的存在及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细菌性肺炎患儿肠道微生态及其与血清转录因子叉头蛋白(FOXP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的关系。 方法选择细菌性肺炎患儿120例为肺炎组,其中轻度组55例,重度组6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患儿12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肠道微生物、血清FOXP3、G-CSF水平,分析肠道微生物与FOXP3、G-CSF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肺炎组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及真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重度组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及真杆菌低于轻度组;肺炎组FOXP3、G-CSF高于对照组,重度组FOXP3、G-CSF高于轻度组(P<0.05)。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及真杆菌与FOXP3、G-CSF呈负相关(P<0.05)。 结论细菌性肺炎患儿肠道微生态与肺炎病情程度有关,且与血清FOXP3、G-CSF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5.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多见于各种创伤和战伤,如锈钉、木刺伤和污秽的擦伤,也可发生于烧伤、冻伤、新生儿脐带残端感染、产后感染、动物咬伤等。护理工作在破伤风尤其是重症破伤风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对我院2001年4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6l例破伤风患者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6.
王翠屏  姜华 《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1):514-514
制备汤剂时对某些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菟丝子等)需采用包煎。经长期的实践发现,包煎对药物煎煮后过滤虽有一定好处,但对成分浸出的影响则易被人们所忽视。为了提高制剂的质量,对几种常用包煎的药物进行了初步实验,观察包煎对包煎药物及其他药物成分浸出的影响。1 实验方法1.1 以含粘液质较多的车前子、葶苈子、菟丝子为例,分别选择4个古成方,按处方药物比例量配方,加10倍水量,同样做3份,置烧杯中于电炉(500W)加热煎煮45min后,用一层纱布过滤,提得滤液进行总煎出物测定,并分别与对照方进行比较。处方A为车前散(含车前子、竹叶、茯苓、…  相似文献   
107.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18岁。自出生以来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自主漏尿,量不多,每日更换裤子1次,每次只是浸湿大腿上部,与体位改变及活动无关。能正常自主排尿,无发热、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等不适。体检:生命体征正常,一般情况好,外阴发育正常,尿道外口无红肿,无异常分泌物,左侧阴道前庭处见一异常开口,观察可见少量清亮液体渗出。  相似文献   
108.
<正> Med Rehabil.-1997,76.-389~394 肌电图(EMG)自发电位包括纤颤电位和正锐波,可出现于脊髓损伤患者的麻痹或不全麻痹的肌肉中。脊髓损伤患者同样可在受累肢体出现痛觉异常,即麻木、束带感、烧灼感、切割样痛或电击样痛等自发或由刺激引起的感觉异常。在临床实验中,作者发现颈髓损伤患者的痛觉和自发电位之间有一定关系。 资料与方法 选择61例损伤节段在C_(4~7)的单纯的脊髓损伤(SCI)患者,病程均小于6个月。其中31例有痛觉异常,在患者损伤后6~24周内进行双侧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测量,以及双侧拇  相似文献   
109.
刘玉洁  张我素  姜华 《天津医药》2002,30(4):220-220,I004
1 病例报告 例1 男,79岁。主因反复劳累后胸骨后疼痛20年,加重持续6小时于1999年10月2日而入院。ECG提示:窦性心律,V1~V4、I、aVL导联ST段上抬1~3mm,QRS波在V1~V2、I、aVL导呈rS波形,在V3~V4导呈QS波形(图1),血清心肌酶(CK-MB)升高达255u/L(正常为0~25u/L),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入院后急行冠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中段100%闭塞,左冠状动脉前  相似文献   
110.
急性右室梗死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急性右室心肌梗死(ARVI)时的心源性休克伴低血压,多年来一直采用容量负荷法治疗。近年来的尸检结果证实:ARV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除大面积右室梗死外,同时存在左室梗死〔1〕。左室梗死的面积大小与心指数间有很好的相反关系。此种情况下容量负荷法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