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51.
目的 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110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血必净组.皮下注射创伤弧菌悬液制备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分别于术后1、6、12、24、48 h活杀10只动物,留取肺组织,检测iNOS活性、NO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组肺组织iNOS活性(U/mg)在染菌后1、6、12、24 h(分别为12.57±3.20、22.17±7.29、19.73±6.23、14.37±3.7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69±1.87,均P<0.01);血必净组6、12、24 h iNOS活性(分别为14.97±3.48、15.15±5.46、10.28±4.13)明显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P<0.05或P<0.01).模型组肺组织NO含量(μmol/g)在染菌后1、6、12、24、48 h(分别为14.53±3.82、31.52±7.01、41.32±7.28、32.82±5.42、24.82±6.01)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94±1.48,均P<0.01);血必净组肺组织NO含量在12 h、24 h(分别为30.93±5.19、25.25±4.67)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调(均P<0.01).模型组肺组织MPO活性(U/g)在染菌后1、6、12、24 h(分别为1.21±0.32、2.11±0.28、2.05±0.24、1.07±0.36)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55±0.18,均P<0.01);血必净组MPO活性在6 h、12 h(分别为1.69±0.47、1.37±0.42)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明显下调(均P<0.01).染菌后24 h,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损伤明显,血必净组大鼠肺损伤较模型组有所减轻.结论 iNOS和NO参与了创伤弧菌脓毒症肺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血必净注射液干预治疗能显著下调肺组织iNOS活性及NO生成,减轻创伤弧菌感染所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52.
5—Br—PADAP直接光度法测定血清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锌。方法在表面活性剂 Triton X- 10 0存在下 ,用 2 - (5 -溴 - 2 -吡啶偶氮 ) - 5 -二乙氨基酚 (5 - Br- PADAP)作显色剂 ,不去蛋白直接光度法测定血清锌。结果该方法显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 5 5 8nm ,线性范围达 5 1.0μm ol/ L ,表观摩尔吸光数为 1.0 5× 10 5 L· mol- 1 · cm- 1 。回收率为 98.1%~ 10 3.2 % ,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 (CV)分别为 2 .1%与 3.6 % ,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比较相关良好 ,Y=1.0 2 X- 0 .41,r=0 .986 2 ,P>0 .0 5。 48名健康人血清锌含量为 (9.5~ 2 4.3)μmol/ L (x± 2 s)。结论该法血清用量少 ,不必去蛋白 ,具有操作快速、简便、结果灵敏可靠等优点 ,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更为突出.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我们对1997年1月~1998年12月确诊的65例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
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分析和总结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对65例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VITEK-AMS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细菌,并用其配套GNS-KI或GNS-201卡测定该菌的体外药敏。结果:65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各种恶性血液病最常见,其次为各种恶性肿瘤;60%入住ICU病房;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化疗、放疗、激素使用、意识障碍及各种侵入性治疗为本病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发热100%;咳嗽、咯痰87.7%,肺部影像诊断多表现为双下肺斑片状的阴影;药敏试验;该菌对常用抗生素广泛耐药,敏感率>50A%的抗生素依次为哌拉西林(91%)、头孢哌酮/舒巴坦(84%)、妥布霉素(77%)、复方新诺明(69%)、替卡西林/克拉维酸(67%)、环丙沙星(53%)。结论: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各种高危因素又促成本病发生;临床表现危重复杂;该菌耐药现象严重,正确、合理治疗有赖于药敏结果。  相似文献   
55.
曹建明  方芳  周铁丽 《现代预防医学》2002,29(2):180-180,192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分光光度法测定发样中微量铁。方法 :在表面活性剂 Triton X- 10 0存在下 ,用 2 - (5 -溴 - 2 -吡啶偶氮 ) - 5 -二甲氨基酚 (简称 5 - Br- DMPAP)作显色剂直接光度法测定发样中微量铁。结果 :该方法在 p H4.0的乙酸 -乙酸钠缓冲液中 ,以 746 nm为测定波长 ,可选择性测定发样中微量铁 ,本法线性范围为 0~ 10 μg/ 10 m l,表现摩尔吸光数为 2 .75× 10 4L/ (mol.cm) ,回收率为 98.4%~ 10 1.3%。结论 :该法具有操作快速、简便、结果灵敏可靠等优点 ,适应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6.
四种方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四种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方法的优劣,寻求适合医院常规应用的方法。方法:以胶乳凝集法为对照,比较琼脂扩散法、VITEK自动化药敏检测法及苯唑西林琼脂筛选法检测MR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用胶乳凝集法检测的51株金黄色葡萄球茵,测得MRSA 25株,占49%(25/51);琼脂扩散法和苯唑西林琼脂筛选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VITEK自动化药敏检测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与100%。结论:胶乳凝集法虽然检测快速,结果可靠,但检测成本高,限制了在基层实验室的推广应用;苯唑西林琼脂筛选法是成批检测的理想方法;琼脂扩散法是实验室常规检测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VITEK自动化药敏检测法检测MRSA的结果也较理想。各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有利于MRSA检测的普及。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继发感染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变加重的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平均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坏死性胰腺炎(ANP)组、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INP)组。8h后抽血测定血清淀粉酶、α-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并取胰腺组织行光镜、电镜检查和细菌培养。结果 (1)胰腺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对照组为0(0/8);ANP组为12.5%(1/8);INP组为100%(8/8)。(2)光镜检查结果:对照组未见出血、坏死改变;ANP组可见出血,偶可见点灶状坏死,中等量炎细胞浸润;INP组出血常见,多见片状的坏死,大量炎细胞浸润。(3)电镜检查结果:对照组未见异常改变;ANP组可见分泌颗粒增多,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INP组可见分泌颗粒明显增多,粗面内质网扩张明显。(4)对照组、无菌性胰腺坏死(SNP)组、INP组的血清淀粉酶、α—TNF、IL-1检测结果分别为[(1903.8±224.6)U/L,(19.03±5.09)pg/ml,(7.73±0.92)pg/l],[(9371.4±1451.8)U/L,(48.55±14.92)Pg/ml,(20.36±4.90)pg/l],[(16980.0±2745.3)U/L,(131.40±39.17)pg/ml,(32.03±5.57)pg/l],其中INP组和SNP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1),INP组比SNP组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 (1)继发感染可导致无菌性胰腺坏死病变明显加重;(2)以促炎细胞因子过度分泌为特征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是继发细菌感染致无菌性胰腺坏死病变加重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8.
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 ,耐药菌株不断产生 ,细菌的耐药已成为临床上一个大问题 ,定期观察致病菌耐药情况 ,对及时调整临床用药 ,减少耐药株的产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耐药率的变化情况 ,笔者对 1996~1999年我院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了调查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选择常用的 10种抗菌药物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三嗪、头孢哌酮 /舒巴坦、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氟嗪酸及复方磺胺甲恶唑 ) ,分别统计 1996~ 1999年我院各科所有住院患者的痰、…  相似文献   
59.
目的:了解痰液及血液来源铜绿假单胞菌III型分泌系统(T3SS)和VI型分泌系统(T6SS)的基因分布特性及其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至2018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中不同标本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共92 株(痰液来源61株,血液来源31株);PCR法检测菌株T3SS效应蛋白基因exoS、exoT 、exoU 、exoY 、pscC 和T6SS效应蛋白基因tssB1、tse1、tse2 、tse3 、tssB2 、pldA 、tssB3 、pldB 的携带情况;琼脂稀释法检测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统计分析不同感染与分泌系统基因携带情况的关联性,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基因与耐药的关系。结果:痰液及血液来源的菌株中T3SS蛋白基因exoT 以及T6SS蛋白基因tssB1、tse2 、tssB2 、pldB 的检出率均高达90%以上,痰液来源菌株T3SS蛋白基因exoU 的携带率(32.8%)显著高于血液来源菌株的携带率(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显著高于血液来源菌株(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xoU 和pldA 之间存在正相关(r =0.474,P <0.01);携带不同T3SS及T6SS基因的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6SS效应蛋白基因pldA 与T3SS效应蛋白基因exoU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常同时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中;痰液和血液来源铜绿假单胞菌T3SS效应蛋白编码基因exoU 的携带率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存在明显差异,提示我们要及时检测T6SS效应蛋白基因pldA 在菌株中的分布,关注菌株致病特性,并关注痰液来源菌株的毒力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用药及治疗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60.
答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抗体检测是诊断HIV感染及艾滋病的重要方法之一。HIV抗体检测分为初筛和确认两步 ,初筛试验结果阳性者再做确证试验以明确诊断。目前初筛常用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PA)、胶体金试验 (SPOT)等 ,其中以ELISA应用最广泛。确认试验的检测方法有蛋白印迹试验 (WB)、条带免疫试验 (LIA)及免疫荧光试验 (IFA)等 ,其中以WB最为常用。后者只能在具有HIV确认资格的确认实验室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试验有哪些,如何应用?@周铁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