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93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盆腔炎与生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育是复杂而有序的生物过程。正常的生育过程至少应具备下列三个条件:首先是两性配子的形成;其次是两性配子的相遇、受精;最后是胚胎在宫腔的植入和妊娠的维持。任何因素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上述各环节,均可导致不育。女性的盆腔是女性内生殖器官的处所,盆腔及其器官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两种人卵巢组织冷冻方案用于生殖细胞保存的效果。【方法】活检卵巢组织来自15名经知情同意的手术患者。组织被随机分配到新鲜组、玻璃化冷冻组和慢速冷冻组。观察和比较各组卵巢组织冻融后的原始卵泡形态完整率,并通过体外培养系统测定培养液中的雌二醇和孕酮水平,观察和比较冻融后卵巢组织内分泌功能。【结果】本研究中新鲜组、慢速冻融组和玻璃化冻融组的原始卵泡形态完整率分别是97.6%、72.6%和80.3%。两冻融组与新鲜组相比明显下降俨〈0.001),而在两冻融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237)。在体外组织培养期间,两种冻融卵巢组织都能持续分泌雌二醇和孕酮,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两种人类卵巢组织超低温冷存的方法是可行的,可适应不同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小鼠窦前卵泡体外培养得到成熟卵母细胞,观察卵母细胞的染色体和纺锤体形态,分析其变化及原因。方法完整小鼠窦前卵泡培养12 d,得到的卵母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结果经过体外培养,得到GV、M I、MⅡ期卵母细胞分别占总数27.9%、37.2%、34.9%;GV期卵母细胞存在完整的染色质圆环,11.8%的M I期卵母细胞显示正常纺锤体和染色体;38.5%的MⅡ期卵母细胞显示正常的纺锤体和染色体。结论小鼠窦前卵泡经体外培养后能够得到成熟的MⅡ期卵母细胞,但是其效率较低。原因可能是卵母细胞骨架结构的异常使染色体分离障碍,部分卵母细胞停留于M I期;同时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低也与纺锤体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用全染色体涂抹探针进行卵母细胞第一极体荧光原位杂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用全染色体涂抹探针(WCP)对卵子第一极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染色体的方法。【方法】收集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中不成熟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成熟和常规试管婴儿(IVF)中未能成功受精的成熟卵母细胞,活检第一极体,固定后行13、14号染色体的全染色体涂抹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活检后,一部分卵母细胞固定行FISH以分析卵子自身的13、14号染色体,其余行ICSI受精,观察受精和卵裂情况。【结果】共获得成熟母细胞93个,成功活检85个,成功固定78个,共29个第一极体处于分裂中期,均有FISH结果。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后立即取极体进行固定,90.5%(19/21)的极体处于分裂中期,而取卵后30-48h和72h后活检的第一极体处于分裂中期的比例分别为27.3%(6/22)和11.4%(4/35),3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11个卵母细胞同时获得了极体和相对应卵细胞的FISH结果,其中10个极体和相对应的卵细胞分别有1条13,14号染色体,剩余1个卵母细胞的极体有2条14号染色体和1条13号染色体,相对应的卵细胞仅有1条13号染色体,二者互补。活检后行ICSI受精的卵母细胞受精率为78.6%(11/14),优质胚胎率45.5%(5/11)。【结论】全染色体涂抹探针对卵子第一极体进行遗传分析可以有效、准确地推测相对应卵母细胞的染色体构成,从而应用于女性染色体易位患者的植入前遗传诊断。  相似文献   
15.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双侧输卵管妊娠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双侧输卵管妊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术后双输卵管妊娠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术后双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腹腔镜检查及开腹盆腔探查手术前诊断均为单侧输卵管妊娠,在术中探查才确诊.[结论]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术后双输卵管妊娠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术中应探查双侧输卵管及卵巢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的冷冻保存时长对人类卵裂期胚胎的组蛋白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方法】采用经患者知情同意捐献用于科研的慢速冷冻的卵裂期胚胎,根据冷冻时长分为6、9和12年组,以新鲜胚胎为对照组,每组6枚捐献胚胎。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去乙酰化酶HDAC1、组蛋白(H3K9ac、H3K4me3、H3K9me3)的表达量在各组胚胎中的差异,并以单细胞RT-qPCR技术检测去乙酰化酶HDAC1、甲基化酶(SUV39H1、SET?DB1)、去甲基化酶KDM5A对应mRNA的表达量。【结果】4组胚胎的去乙酰化酶HDAC1、组蛋白(H3K9ac、H3K4me3和H3K9me3)的蛋白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同时去乙酰化酶HDAC1、甲基化酶SUV39H1对应mRNA的表达量也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随着胚胎冷冻时长的增加,甲基化酶SETDB1对应mRNA的表达量有递增趋势,然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基化酶KDM5A对应的mRNA的表达量也随冷冻时长的增加而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速冷冻保存时长对卵裂期胚胎的组蛋白(H3K9ac、H3K4me3和H3K9me3)的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影响,甲基化酶(SUV39H1、SETDB1)对应的mRNA表达量没有明显影响;但随着冷冻保存时长增加,胚胎去甲基化酶KDM5A对应的mRNA表达量增加,有可能导致胚胎转录抑制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中心接收外送标本进行诊断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外接标本与本中心同期地中海贫血PGD周期的诊断结果。结果外接标本与本中心的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胚胎实验室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接标本α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正常胚胎率、杂合子胚胎率、异常胚胎率、诊断失败率分别为27.92%、35.10%、36.98%、16.93%,本中心α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正常胚胎率、杂合子胚胎率、异常胚胎率、诊断失败率分别为27.10%、38.01%、34.89%、14.63%,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接标本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正常胚胎率、杂合子胚胎率、异常胚胎率、诊断失败率分别为30.48%、44.28%、25.24%、9.87%,本中心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正常胚胎率、杂合子胚胎率、异常胚胎率、诊断失败率分别为25.71%、46.43%、27.86%、7.28%,两组间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接标本经过当地生殖中心的处理,运输至我中心检测不会显著影响诊断结果,PGD诊断中心接收外送标本进行合作的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应用多重置换扩增技术(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进行全基因组扩增的预处理是否影响β地中海贫血着床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的准确效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因双方均为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而行PGD治疗的周期资料,其中34个周期采用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单细胞进行诊断,另有38个周期行MDA进行全基因组扩增的预处理后,再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进行诊断。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获卵数等实验室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MDA组未检出(扩增失败)率为9.79%,低于行巢式PCR组的15.24%,而杂合子率46.33%则略高,但两种方法在诊断结果上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MDA技术进行全基因组的预扩增可有效增加检测模板,实现多位点及多种疾病的诊断,而且不影响β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索利用废弃胚胎进行人原核移植的方案。【方法】收集废弃多原核受精卵117个。用显微操作-电融合的方法构建原核移植重构胚胎。分别比较钙离子浓度0.05mmol/L(n=39)和0.1mmol/L(n=58)的两种电融合液以及电压分别为1800V/cm(n=58)和2000V/cm(n=20)的两种电场条件对重构合子融合率和发育的影响。【结果】操作成功率70.1%,融合成功率59.8%,得到43个卵裂胚胎,其中23个(53.5%)6细胞以上胚胎。共14个重构胚发育至8细胞或以上,得到3个囊胚。将电压由2000V/cm下降到1800V/cm,重构胚胎融合率、卵裂率和囊胚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细胞率明显上升(22.2%vs60.9%,P〈0.05)。和钙离子浓度为0.05mmol/L的融合液比较,0.1mmol/L的融合液融合率明显上升(39.3%强69.0%,P〈0.05),卵裂率、6.细胞率和囊胚率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显微操作.电融合的方法,用废弃胚胎重构人核.质异质的胚胎模型,是可行的、经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