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PCSD)肌层厚度、长度、宽度、深度4个维度的超声特征。方法 收集剖宫产术后形成子宫切口憩室的80例患者,观察子宫切口憩室的形态以及切口憩室的长度、宽度、深度、切口肌层的厚度等超声"四维"声像图特征。按照有无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n=60)和无症状组(n=20),比较2组间超声"四维"特征的差异。结果 PCSD超声表现为子宫下段切口处肌层部分或全部缺失,43例(43/80,53.75%)呈半圆形、20例(20/80,25.00%)呈三角形、12例(12/80,15.00%)呈楔形、5例(5/80,6.25%)呈多囊形无回声区,并与宫腔相通。有症状组子宫憩室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无症状组(P均<0.05),切口肌层厚度小于无症状组(P=0.01);2组间子宫憩室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 PCSD的超声"四维"特征比较有特异性,子宫切口憩室的长度、宽度以及切口肌层的厚度可能与临床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2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己成为产科学界的突出问题,同时也成为社会问题,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剖宫产率不应超过15%,超过这一比例,  相似文献   
24.
 【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二维和三维超声在纵隔子宫的诊断、分型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黄浦院区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为纵隔子宫(包括不全纵隔子宫和完全纵隔子宫)、并且经宫腔镜明确诊断的病例共98例,其中41例患者同时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分析经阴道二维和三维超声诊断纵隔子宫及分型的准确性及可行性。结果 经阴道二维超声与宫腔镜诊断结果完全一致的为81例,诊断符合率为82.65% (81/98)。经阴道三维超声与宫腔镜诊断结果完全一致的为41例,诊断符合率为100% (41/41)。结论 经阴道二维超声对纵隔子宫及分型有较高的诊断率,经阴道三维超声的准确率高于二维超声。  相似文献   
25.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筛查诊断模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筛查诊断模式.方法 收集2004年2月-2007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在孕24周前行产前诊断的11 410例孕妇,应用超声筛查其11 544例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情况.超声筛查切面包括四腔心切面、流出道切面(包括左室流出道+三血管切面),计算不同切面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随访胎儿预后.结果 (1)11 544例胎儿中,筛查出先天性心脏病48例,漏诊6例,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0.47%(54/11 544).(2)四腔心切面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33例,主要为室间隔缺损18例(其中9例合并锥干异常)、房室瓣膜异常6例及左、右心不对称9例.四腔心切面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为61.11%(33/54),特异性为99.98%(11 488/11 490).流出道切面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15例,包括肺动脉闭锁1例,肺动脉瓣狭窄3例,大血管错位2例,肺动脉狭窄及大血管错位1例,法洛四联症6例,肺动脉狭窄2例.四腔心切面+流出道切面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为B8.89%(48/54),特异性99.98%(11 488/11 490).(3)48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中,有11例合并其他器官系统异常,另有11例行羊膜腔穿刺检查胎儿染色体,其中5例为21三体.结论 四腔心切面+流出道切面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超声筛查有较高的检出率,此产前超声筛查诊断模式在临床上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6.
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超声检查是乳腺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主要介绍各种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NT)检测期间(孕11~13+6周)经腹部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 方法 于胎儿NT检测期间对200胎单胎妊娠胎儿行超声扫查,主要切面包括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和三血管切面;根据头臀长(CRL)将该胎儿分为2组,A组CRL为45~60 mm,B组为61~84 mm,比较两组胎儿心脏的成功检查率。对200胎均于孕中期(18~24周)行常规胎儿超声检查,出生后行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 200胎平均CRL为(66.00±4.60) mm。A组88胎中,23胎(23/88,26.14%)胎儿心脏获得成功检查,B组112胎中,85胎(85/112,75.89%)获得成功检查,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孕早期经腹部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可行的,有望将某些心脏畸形的检出时间提前4~8周。胎儿CRL>60 mm时,胎儿心脏成功检查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8.
三维超声C平面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C平面成像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及其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经阴道或直肠三维超声对二维超声疑为子宫畸形的97例患者进行检查,通过三维超声C平面成像进行诊断,并与二维超声诊断结果和宫腔镜和(或)腹腔镜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7例患者经三维超声诊断:不全中隔子宫25例,完全中隔子宫20例,双子宫2例,双角子宫1例,弓形子宫23例,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5例,X型中隔子宫7例,双侧始基子宫1例,正常子宫13例(其中1例为宫腔中央部分粘连).子宫畸形类型中不全中隔子宫、完全中隔子宫和弓形子宫的比例较高.三维超声与宫腔镜和(或)腹腔镜的诊断符合率为100%,而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只有51%.结论:三维超声C平面成像可以直观显示子宫轮廓及宫腔形态,在鉴别诊断中隔子宫、弓形子宫和双角子宫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二维超声,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及治疗 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育龄妇女内分泌紊乱和代谢障碍综合征,主要包括临床、内分泌和代谢三方面的特征性改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月经失调(月经稀发或闭经)、多毛、痤疮、无排卵性不孕及习惯性流产等,内分泌改变包括高雄激素血症、高黄体生成素(LH)等,而其代谢特征包括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应用定量超声法测量孕妇跟骨骨密度定量参数,并分析其与孕周及血清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定量超声监测孕妇骨密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来该院行常规产检的孕妇235例作为妊娠组,选取同期235例来该院行妇科体检的健康未孕女性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应用定量超声法测定跟骨骨密度参数宽带超声衰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