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6 毫秒
91.
某女,28岁,未婚未育。因"头痛、左侧肢体偏瘫1d"于2014年7月17日17:09入住我科治疗,住院号:0039704。自诉昨日中午12:30午餐时双眼突然出现黑蒙,0.5h后出现左侧颞部剧烈疼痛,伴恶心欲呕,持续约3h;同时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并逐渐加重,至今晨肢体不能活动,后又逐渐缓解,但肢体仍不能活动,门诊诊断为"偏瘫性偏头痛?"。患者既往有偏头痛病史,  相似文献   
92.
陈瑶  周德生 《光明中医》2011,26(12):2563-2564
本文拟从配伍特色、功能主治、各家论述、现代研究及临床运用几方面探讨参麦饮与生脉饮之异同.  相似文献   
93.
94.
95.
脑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化生神机总统众神,调控一身之活动,窍闭乃非意识障碍神经病产生的主要病因病机。本文通过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假性球麻痹、视神经脊髓炎、混合神经性耳聋、脑外伤后嗅觉味觉障碍、颈椎病舌体感觉异常5个医案,以脑窍理论为基础,认为治疗此类疾病需从病因病机出发,以通为用,开郁宣闭,调神导气,虚实分治,形神窍脏同治,同时配合调治奇经,目的在于恢复脑窍玄府开阖常度,从而使脏腑、形体、官窍、神明调和,神机得使。  相似文献   
96.
脉为气血之神,邪正之鉴,详查脉象,知常达变,有从有舍,对头痛的辨证、病情的判断及指导用药大有裨益。在六经辨证中,太阳头痛多见脉浮紧,少阳头痛多见脉弦细,阳明头痛多见脉浮缓长,太阴头痛多见脉沉缓,厥阴头痛多见脉浮缓,少阴头痛多见脉沉细。在八纲辨证中,外感头痛常见浮脉,风寒头痛多浮紧脉,风热头痛多浮数脉,风湿头痛多濡脉;内伤头痛多弦脉,其中,气血亏虚头痛以沉脉、细脉常见,亦有气虚外浮之浮脉,肾虚头痛可见尺脉沉细无力,肝阳头痛常见弦脉,或兼细脉、滑脉、数脉,火热头痛以洪、数、大之脉为主,痰浊头痛常见弦滑脉,亦常兼见数脉、紧脉、浮脉,瘀血头痛常见涩脉,或细涩脉,血少且瘀者可见结代脉。  相似文献   
97.
脑梗死荣气虚滞病机特征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气包含了一切精微物质,属精微之源。荣气与脑的生成及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荣气以气化流通为用,内化脑髓神机,外显为各种生理现象。脑梗死荣气虚滞病机以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兼挟内生邪气为特征,以脑络阻滞、神不导气、脑髓失充、神机受损为临床表现,治以补荣气之虚、通荣气之滞方能显效。所以,荣气理论指导下的荣气虚滞病机是脑梗死辨证论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8.
眩晕病为临床常见病证,以视物旋转、站立不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起病的原因不同,可伴有耳部、眼部、自主神经、中枢神经等症状.本病可反复发作,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厥证或脱证等危重疾病.周德生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其临床主张治病主方主药学术思想,病证方药相对,专治辅治主次分明.故本文基于眩晕病主要病种的辨病论治与病证同治原则,归纳出其临床上常用的鹿衔草、蓝布正、桂枝、天麻、山羊角丝、青礞石、蜈蚣等14组3味或者4味药物药组,作为固定结构配伍应用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化痰法治疗青中年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2例青中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47例和西药对照组45例,分别采用中药养阴清热化痰组方和阿普唑仑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比较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PSQI、SDS、S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中药治疗组改善睡眠质量总有效率为85%,阿普唑仑组为76%,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改善抑郁症状疗效优于阿普唑仑组(P<0.05),而改善焦虑症状疗效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阴清热化痰治法能显著改善青中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伴随的抑郁、焦虑症状,总体疗效优于阿普唑仑。  相似文献   
100.
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23139例调研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