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中医以宏观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个体化治疗理念。原发性肝癌存在广泛肿瘤异质性,有复杂的基因突变背景。原发性肝癌微观辨证学研究应把握疾病基因多态性特点,以揭示同一种疾病不同临床证候实质及其转变规律。现代科学的发展及多学科交叉为中医对疾病整体观与微观辨证之间的关系架起研究的桥梁,为阐明原发性肝癌中医宏观辨证与现代多学科(即微观辨证学)之间的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4.
肝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揭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方法 以回顾性临床研究的方式,对我院165例诊断为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及中医证侯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结果 1.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的发病年龄以41~50岁为多;性别以男性为主;而肝硬化是其高危因素;HBV的病毒复制是诱发因素之一;过度劳累、思虑、饮酒是其主要发病诱因及加重因素.2.辨证定位多以肝、脾、胆、胃、肾为主;其辨证定性多以血瘀、湿热、热毒、气虚、肝郁为主,主要证型为湿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瘀热发黄证、阳虚发黄证.湿热发黄证治疗后总有效率比其他证型要高,而气虚瘀黄证和阳虚瘀黄证死亡率高.结论 通过对165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52例慢性乙肝护肝治疗患者随访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随访13年肝硬化累积发生率为30.5%,共4个因素(HBVDNA,HBeAg,ALT分级、观察时间分级)被纳入回归模型;ALT水平越高,肝硬化累积发生率风险越高(P=0.047)。结论:HBVDNA高水平与HBeAg阴性状态是慢性乙肝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发生的高风险因素。长期护肝治疗可有效地降低ALT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累积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生脉散对慢性肝衰竭大鼠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诱导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Cl。混合液腹腔注射复制慢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观察LPS诱导2h后生脉散后对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CCl。混合液能明显增加大鼠血清IL-6[(64.50±18.79)pg/mlVS(4.79±0.57)pg/m1]、ICAM-1[(25100.00±5258.85)pg/mlVS(4215.50±942.79)pg/m1]和TNF-α[(17.55±2.39)pg/mlVS(10.92±5.02)pg/m1]水平(P〈0.05),但对血清LPS水平无明显影响[(0.058±0.007)EU/mlVS(0.040±0.002)EU/ml,P〉0.05];中药生脉散能显著降低CCl。慢性肝衰竭大鼠血清IL-6、ICAM-1和TNF-α水平[分别为(17.20±3.12)pg/ml、(9490.00±2725.78)pg/ml、(3.00±1.00)pg/ml,P〈0.05]。LPS攻击2h后能明显升高CCI。混合液大鼠血清LPS、TNF-α、IL-6、ICAM-1水平[分别为(0.501±0.019)EU/ml、(19750.00±9655.17)pg/ml、(5615.00±490.50)pg/ml、(41000.00±589.88)pg/ml,P〈0.01]。结论在慢性肝衰竭模型中,LPS能增加TNF-α,IL-6和ICAM-1等炎症因子水平,中药生脉散可降低LPS水平,并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水平,阻断了炎性介质及LPS本身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深圳地区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特征及中药芪术抗癌方联合TACE治疗方案对HCC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门诊及住院的260例HCC患者,分析其性别、发病年龄、病因的分布情况;对260例HCC患者中采用芪术抗癌方联合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TACE)的63例(实验组)、采用TACE治疗的34例(对照组)和采用中药芪术抗癌方治疗的14例(中药组)进行生活质量(KPS)评分及生存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深圳地区男女HCC发病率比为4.5∶1,多发于40~60岁,HCC的主要病因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及肝硬化;实验组KP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及中药组在提高生存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对照组;60岁以上患者中中药组的生存率较实验组及中药组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地区HCC多发于40~60岁,HBV感染或肝硬化的男性;部分老年HCC患者不行手术治疗而给予适当的中药治疗同样可以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中药芪术抗癌方联合TACE可以提高中晚期HCC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上手术、肝移植、生物疗法、中医中药等的进步,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部分可治之症”,特别是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在原发性肝癌研究和治疗中的渗透,给肝癌的攻克带来了一束曙光。现就目前原发性肝癌中医中药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软肝冲剂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的影响,以探讨软肝冲剂促进肝细胞再生及阻止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免疫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采用Rennard方法检测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及肝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及肝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药软肝冲剂和西药秋水仙碱能明显降低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及肝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优于中药低剂量组和西药秋水仙碱组(P<0.05或P<0.01);中药低剂量组与西药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软肝冲剂能明显降低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以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