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对Hela细胞微管稳定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50 nmol/L雷帕霉素预处理Hela细胞24 h后,加入5 μmol的诺考达唑处理30、60和120 min,免疫荧光检测微管蛋白的稳定性;使用50 nmol/L雷帕霉素处理Hela细胞24 h后,蛋白质印迹检测促微管解聚蛋白stathmin、KIF2A,促微管聚合蛋白CLIP170,微管切割蛋白Katanin、Spastin的表达变化。转染ATG5-shRNA抑制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related gene5, ATG5)后,免疫荧光检测微管蛋白稳定性的改变。使用50 nmol/L雷帕霉素预处理Hela细胞24 h后,蛋白质印迹检测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as homolog gene family member A,RhoA)的表达;转染GFP RhoA-Q63L或GFP RhoA-N19、p190RhoGAP-siRNA质粒后,免疫荧光检测微管稳定性的改变。结果: 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C1的活性后Hela细胞微管的稳定性增强,但微管稳定性相关蛋白stathmin、KIF2A、CLIP170、Katanin、Spastin无明显变化。抑制细胞自噬后,微管的稳定性无明显改变。雷帕霉素抑制 mTORC1的活性后RhoA GTP酶的活化水平下调;下调p190RhoGAP的活化水平后,微管的稳定性减弱。结论: RhoA在mTORC1介导的Hela细胞微管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恶性肿瘤的多药耐药是目前治疗的瓶颈。表观遗传学与肿瘤多药耐药之间的关系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作为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后起新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SIRT1是细胞生理及病理过程如细胞增值、分化、DNA损伤与应激反应、衰老及肿瘤的形成的关键调节器。该文对SIRT1对肿瘤作用及耐药性进行文献回顾,为寻找SIRT1调节剂特别是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对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探讨心理护理对手术成功的影响。方法:将60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缠裹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能平静地接受手术,其焦虑、恐惧程度较对照组轻,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可消除手术带给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迅速康复,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4.
革兰阴性杆菌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由于临床上对抗生素应用不断扩大和更新,细菌对其耐药性日趋严重。多种耐药菌株的并存使得临床治疗更为困难,且预后较差。为了解我院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降低临床病死率,我们对我院2000年10月~2003年12月间痰标本中分离出的854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分析,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水蛭粗提物对实验性动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向内膜移行和过度增殖,导致内膜增厚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形成的中心环节。本文用Fishman空气干燥法建立的大鼠动脉损伤模型观察了水蛭粗提物对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蛭粗提物8g/kg·d×16ig能抑制实验性动脉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36.
川芎嗪预防动脉去内皮后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动脉去内皮后内膜增生及对离体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的影响,以探讨川芎嗪预防动脉再狭窄的可能性。方法采用Fishman空气干燥法建立18只大鼠(3月龄)的动脉损伤模型。术后12小时观察动脉去内皮程度;术后14天测量动脉最大内膜、中膜厚度。利用细胞计数和氚-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方法观察川芎嗪对离体培养的4只兔(4月龄)动脉SMC增殖的影响。结果空气干燥法去动脉内皮完全。川芎嗪组动脉内膜最大厚度35.9±3.8μm,对照组80.2±23.4μm,差异有显著性(P<0.01)。川芎嗪抑制SMC对3H-TdR的摄取,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嗪抑制动脉去内皮后的内膜增生,可能具有预防动脉再狭窄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采用抗生素-过氧乙酸两步消毒法对甲状腺去细胞支架进行消毒并对其评价。方法 :震荡法制备兔甲状腺去细胞生物支架,分别采用PBS、抗生素及抗生素-过氧乙酸处理去细胞支架,观察处理后支架的三维结构、细胞毒性以及微生物含量。结果 :H-E染色和电镜扫描提示3组支架结构无破坏,三维空间结构完整;CCK-8检测提示处理后3组支架无细胞毒性,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生物定量检测分析提示抗生素-过氧乙酸组支架内微生物含量为0 CFU/g,显著低于抗生素组3.45×103 (2.4×10~3~4.7×10~3)CFU/g和正常对照组2.30×10~8CFU/g(0.9×10~8~4.1×10~8),3组间微生物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抗生素-过氧乙酸两步法成功对甲状腺去细胞生物支架进行消毒、灭菌,方法简便、有效,灭菌后支架无毒性残留及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38.
目的总结急性脑血管患者发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149例急性脑血管患者临床观察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对脑血管病患者制订适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训练,可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结论立即提供适宜的治疗、监护,精心护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延长患者的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展定位和目标、现状和成果、特点、问题等,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以实现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更好地发展,打造更高效的临床研究转化平台。方法:通过对山东省前两批12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年度评估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共性和个性;对标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目标,得出成果和不足;SWOT...  相似文献   
40.
刘志明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学家,早年以治热病闻名。1955年参与组建卫生部中医研究院,负责传染病组的创建。1957年北京地区流行小儿病毒性肺炎,刘老与首都儿科研究所协作,进行临床研究。经过数百例的临床观察,提出小儿病毒性肺炎分3型,即表证型、表里俱实型、热胜伤阴型。根据该病来势急、传变快的特点,刘老提出治疗不必拘泥于卫气营血的顺序,在发病初期即应发汗透表、清营解毒并举。并进一步探讨了卫气营血理论、治未病理论、阴阳交理论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