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观察启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重症监护室(ICU)中急性肾损伤(AKI)患者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对肾功能转归及预后的研究。方法前瞻性收集由我科医师会诊后确诊为需行CRRT治疗的AKI患者50例,留取会诊时收集的血清NGAL、第1次CRRT治疗后24时患者血清Cr及NGAL。同时追踪患者28d肾功能转归情况(肾功能恢复与肾功能丢失)及死亡率,运用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曲线分析启动CRRT治疗的ICU AKI患者肾功能转归及预后的确定性。结果治疗4周,50例患者会诊后近期存活共24例(48%);存活患者中,肾功能恢复肾功能恢复8例(18%),肾功能丢失16例(34%)。死亡26例(52%)。第1次CRRT治疗后24时NGAL分析启动CRRT的AKI患者近期肾功能转归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性、约登指数、AUC的95%CI分别:0.792、60%、92%、0.60、0.668-0.915。Cr+NGAL为:0.865、93%、64%、0.64、0.746-0.983。NGAL预测死亡率为:0.943、93%、94%、0.92、0.872-0.1000。Cr+NGAL预测死亡率:0.901、89%、93%、0.89、0.872-1.000。Cr+NGAL预测死亡率:0.943、93%、94%、0.89、0.872-1.000。结论启动CRRT后24小时后监测NGAL及Cr有预测AKI患者近期肾功能转归及病死率,联合Cr的预测价值较高,两指标联合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2.
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冰  杨超  田竞  周大鹏 《中国骨伤》2015,28(10):955-959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伸直位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胫骨近端骨折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26~57岁,平均42.2岁。所有患者为单侧闭合骨折,采用膝关节半伸直位髌上入路META-NAIL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愈合时间、胫骨力线和膝关节活动范围,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所有16例患者手术时间65~95 min,平均(75.7±8.3) min.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6±8.1)个月。15例获得Ⅰ期骨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3.6±1.8)个月(3~5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胫骨力线良好,无膝前疼痛。患侧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平均(124.4±18.8)°,健侧(127.5±16.7)°。Lysholm膝关节评分77~92分,平均86.4±12.3.结论:膝关节半伸直位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术中复位及固定操作方便,术后并发症少,患肢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3.
建筑业和交通业的发展使得骶髂关节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采用闭合复位、微创置入空心钉固定骶髂关节的治疗方法已逐渐得到临床广泛认可,相对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骶髂关节螺钉微创置入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4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技术的普及,临床上老年人外伤性假体周围骨折的病例逐渐增多。由于髓腔内金属假体的存在,加之老年患者多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质量下降和内科疾患,这类骨折在处理上较为困难,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近年来5例老年人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9年12月~2005年2月,我院共收治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伤致假体周围骨折的老年患者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62~75岁。其中自行跌伤4例,交通伤1例。原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原发病:4例为股骨颈骨折,1…  相似文献   
45.
背景:陈旧性跟腱断裂是足踝外科的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蹿长屈肌腱常被移植用作跟腱的修复,但存在单束重建时腱体单薄、双束重建时长度不足等问题。目的:观察Endobuuon联合双束蹿长屈肌腱于跟腱解剖止点重建跟腱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对21例MyersonIII型陈旧性跟腱断裂伤患者采用自体蹰长屈肌腱移植、双束蹿长屈肌腱联合Endobutcon跟腱解剖止点重建的方法进行治疗。男16例,女5例,年龄33-47岁,平均39.5岁。均为闭合性跟腱断裂。随访包括临床评价、X线及MR检查,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以及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21例获得平均16个月随访(12-30个月)。AOFAS—AH评分从术前63.2-8.3分提高到93.5±8.1分;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从术前71.5±9.1分提高到93.2±5.9分。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X线示Endobuaon固定位置良好,MRI示移植肌腱位置及形态良好。结论:Endobuaon联合双束蹰长屈肌腱解剖止点重建的方法可为跟腱提供强度和长度更为满意的自体移植物,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异型锁定钢板结合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4例新鲜Hoffa骨折,术中先应用空心加压螺钉从前至后固定骨折,然后于外髁应用异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14例获平均13.6(8~21)个月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骨折继发移位等并发症。疗效按Letenneur评估系统评价:优9例,良4例,差1例。结论该方法治疗Hoffa骨折入路简单、操作方便、固定牢固、疗效满意,是目前可供选择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第2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4月我科应用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第2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症患者8例,术后采用美国足踝AOFA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本组8例均获随访,时间3~29(15.3±8.3)个月。全部患者疼痛、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第2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症的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疼痛、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个体化治疗复杂骨盆骨折运用3D打印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30例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CT扫描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机三维建模,3D打印模型,研究制定手术方案,在模型上进行模拟手术,并针对拟用固定钢板进行预塑形,指导手术治疗。术后12个月骨盆骨折复位Matta评分及骨盆骨折功能Majeed评分作为术后随访评价标准。结果 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手术时间65~150 min,平均(85.25±18.45) min;术中出血量400~1 000 mL,平均(617.50±265.32)m L。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骨盆骨折复位Matta评分:优22例,良6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3%。骨盆骨折功能Majeed评分:优24例,良3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90%。结论 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3D打印技术可以全面、精确了解骨折形态,准确分型,个体化制定骨折手术治疗方案,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术前评估及规划。  相似文献   
49.
膝关节镜用于诊治膝关节内大部分病损有疗效确实、创伤小、恢复快、确诊率高等优点。与膝关节镜相配套有一组比较精巧的小器械,用于关节腔内的切割、钳夹等操作。但由于关节腔并非一个空旷的空间,胫骨髁间嵴,股骨髁等结构,形态各异,不同部位的手术操作,受关节本身结  相似文献   
50.
患者女性,70岁。平素身体健康,无免疫性疾病及应用激素病史,入院前可适当做轻工作。2001年12月23日因左股骨头无菌性环死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过程顺利,安装美国WREGHT公司非骨水泥关节,手术用时100min,出血约400ml,术后应用头孢他喧预防感染,4g/d,切口一期愈合。术后2周出院,开始扶拐,不负重行走,无痛。术后3周开始每日低热,体温由37.2℃逐渐升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