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Crain分型联合残端评分方法指导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保残方案设计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54例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保残组(n=26)与联合理念设计组(n=28)。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3个月隧道扩大情况及术后12个月的随访情况。结果联合理念设计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保残组,保残之后移植物游离面积明显小于传统保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联合理念设计组的股骨隧道扩大发生率、胫骨隧道扩大发生率均少于传统保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传统保残组独眼畸形症发生率多于联合理念设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Crain分型联合残端评分方法指导保残方案设计,可以减少术后独眼畸形症、隧道扩大的出现,并可增加宿主组织与移植物接触的面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马尾神经慢性压迫过程中,脊髓诱发电位(SCEP)改变与压迫时间和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压力、压迫时间二者均对SCEP的潜伏期变化相关,压迫时间在回归分析中的作用很小,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压迫时间增加1d,SCEP的潜伏期延长0.000035ms;压迫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压力每增加0.133kPa,SCEP的潜伏期延长0.23579ms。结论:马尾神经慢性受压损伤时SCEP的潜伏期延长,时间因素影响明显小于压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可缓释诱导因子支架的制备及一期获取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冻干缓释支架,应用Elisa方法检测支架缓释诱导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TGF-β2 (TGF-β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猪ADSCs,取2个细胞支架复合体,体外培养3周后观察细胞在支架内的分布情况及软骨外基质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分泌情况.制备猪膝关节7 mm×7 mm正方形软骨缺损,同时一期获取足量ADSCs并与支架复合后一期植入缺损部位,观察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实验组);以猪膝关节微骨折处理作为对照组,每组3只猪.实验动物于术后2、4个月取材,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冻干缓释支架在体外可以缓慢释放诱导因子,释放浓度未呈现迅速下降趋势.体外培养3周后ADSCs在支架内分布广泛、均匀,软骨特异性指标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呈阳性表达.实验组术后2个月有部分透明软骨修复,术后4个月缺损区被软骨组织样填充修复;HE染色显示有典型的透明软骨结构,但细胞密度较正常软骨组织高.对照组关节软骨缺损未能修复,表面充填纤维组织.结论 一期可获取足量用于移植的ADSCs,ADSCs复合在具有诱导分化功能的支架上后可以向软骨细胞分化,从而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4.
背景:核磁共振检查弥补了X射线平片及CT在软骨成像方面的不足,能对骨挫伤和关节软骨损伤做出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MRI对股骨远端负重区骨挫伤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股骨远端骨挫伤35例,观察关节镜下关节软骨损伤情况,比较与MRI所见骨挫伤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关节镜下所见关节软骨损伤与MRI所示股骨远端负重区骨挫伤部位基本吻合,后者信号改变的范围与软骨损伤面积成正比。提示,MRI对骨挫伤合并的关节软骨损伤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尤其Ⅰ度软骨损伤,骨挫伤是重要的间接征象。但在某些情况下MRI尚不能真实反映出关节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结构损伤(内侧副韧带MCL,后斜韧带POL)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0月共治疗14例后内侧结构损伤中12例合并ACL断裂, 2例合并PCL断裂.后内侧结构损伤分型:Ⅰ型:8例,后内侧结构于股骨止点撕裂,带小片骨块,0.8~1.0 cm.Ⅱ型:2例,后内侧结构于股骨止点撕裂,无骨块.Ⅲ型:2例,后内侧结构于体部断裂.Ⅳ型2例,后内侧结构于胫骨止点撕裂.后内侧结构损伤修复:8例采用星状钢板螺钉,4例采用GⅡ锚钉(2例固定于股骨内上髁,2例固定于胫骨内侧止点).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 8例ACL断裂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重建ACL(tranfix)术式,2例ACL断裂采用骨-髌腱-骨术式,2例ACL于胫骨止点撕脱关节镜下复位空心钉固定,2例PCL断裂采用一端带骨块异体跟腱重建PCL.[结果]本组14例中2例随访4个月后失访,平均随访12个月(6~18个月),交叉韧带损伤重建后评分(Lysholm)74~94分(平均81.2分),术前50~60分(平均56.7分).后内侧结构修复后10例膝伸屈范围正常,2例伸直受限5°.外翻应力试验于0°位,9例正常,2例+,1例++.[结论]膝后内侧结构损伤积极外科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的手术效果,恢复膝关节内后侧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78年起开展大段异体半关节移植 ,现将远期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近关节部位肿瘤患者 8例 ,其中男 2例 ,女 6例。年龄 2 2~ 47岁 ,平均年龄 31.4岁。内生软骨瘤1例 ,软骨瘤 2例 ,骨巨细胞瘤 5例。本组异体半关节均来源于意外死亡者 ,年龄 18~ 35岁 ,平均年龄 2 4.4岁。异体半关节置换长度 12~ 2 0cm (平均13.2cm)。无菌条件下剔除软组织及骨膜 ,截成 30cm段 ,浸入 75 %酒精 ,4℃保存 3个月以上。本组 8例患者均为Enneking外科分级为低度恶性或恶性者 ,肿瘤均位于室间隔内 ,无远处转移。均行肿瘤扩大…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89年初从荷兰引进多管道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开展了多种癌症的后装治疗技术。在治疗中,其照重建像这一必要环节,我们利用TOSHIBA DC-15KB型模拟定位机来完成。通过实践证明,在后装治疗中模拟定位机可以代替后装治疗机配套的专用CPX光机。一、腔内插管如肺、鼻咽、食道、直肠、阴道等,如果是单管道,可直接应用重建箱(Reconstruction box)照像。病人插管后平卧于模拟机床上,体位固定,插管治疗部位透视下与重建箱中心点置于模拟机等中心点,透视下体内假源金属丝及各假源点清晰可见,用模拟机Collimator标定源所需要停留长度(治疗长度),照正位、侧位各一张定位像。但有时由于解剖位置关系使管道自然弯曲并假源位各点重叠(如肺支气管鼻咽腔)需  相似文献   
8.
滑动加压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1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院自 1998~ 2 0 0 0年采用滑动加压鹅头钉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5 1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4例 ,女 17例 ;年龄 2 0~ 81岁 ,平均 5 5 4岁。根据Evans分类[1] :Ⅰ类 4 2例 ,其中Ⅰ型 5例 ,Ⅱ型 7例 ,Ⅲa型 10例 ,Ⅲb型 8例 ,Ⅳ型 12例 ;Ⅱ类 9例。本组有 4例合并股骨颈基底部骨折 ,12例合并股骨粗隆下骨折。致伤原因 :直接暴力伤 33例 (摔伤 19例 ,车祸伤 14例 ) ,间接暴力伤 18例。2 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髋臀部垫高。取大粗隆外侧切口。若术前牵引复位较好者 ,为减少组织创伤可不显露骨折…  相似文献   
9.
横钉固定四股半腱肌股薄肌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横钉固定4股半腱肌、股薄肌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2月关节镜下采用4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移植股骨端横钉固定法治疗18例ACL损伤患者,男15例,女3例;年龄19~34岁(平均22.4岁)。结果17例患者术后获6~26个月(平均12.1个月)随访。Lysholm评分术后为74~94分(平均81.2分),较术前[50~62分(平均56.7分)]明显增加。结论自体4股半腱肌、股薄肌移植重建ACL避免了肌腱供区的并发症。股骨端用横钉固定方法可靠,有效地避免了因雨刷效应而导致的骨隧道扩大,术后可早期活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医学领域在微创外科道路上走过艰难的历程.正如李斯特无菌技术引入医学领域,在此期间外科学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外科学的概念仍以手术作为治疗方法,但在工具和操作上却发生了质的飞跃,很多外科手术的侵入性或创伤程度大大减小,从而使手术的效果显著改善,存活率上升,住院时间缩短,康复时间大大提前,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信心,合并症下降.追求更小或最小创伤是外科发展的必然方向,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外科医生做手术时不再直接触摸或用肉眼直视术野,而是可以通过内镜技术及手术器械来完成较复杂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