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8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51.
目的 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MRT)对鼻咽癌患者血清TGF-β1、IL-8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115例鼻咽癌患者按照放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58例),分别采用常规二维放疗与IMRT治疗。比较2组患者5年生存率及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清TGF-β1、IL-8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无区域复发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略大于对照组(P>0.05);②对照组患者放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35%(23/57),观察组为34.48%(20/58),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GF-β1及IL-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④2组患者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 结论 IMRT对鼻咽癌的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血清TGF-β1、IL-8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2.
肠上皮细胞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作为抵御抗原入侵的免疫防御首道防线,其在肠黏膜屏障中发挥着重要免疫调节作用而日趋受到关注。上皮细胞在接触病原微生物或受损时,可通过产生趋化因子、细胞因子招募炎症细胞;抑或以直接激活或转分化方式,与黏膜固有层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以调节微环境中炎症及免疫反应的格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肠上皮细胞不仅是肠黏膜物理屏障,更可能是内外环境信号转导枢纽,并在调节肠黏膜固有免疫防御及损伤-修复的平衡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肠道疾病尤其是炎症性肠病(IBD)正常以黏膜损伤、溃疡形成为主要表现,与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变密切相关。为此,基于上皮细胞生物学功能及其免疫调节角度对此作深入探讨,可为IBD相关研究以及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53.
亚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亚健康现状及研究进展的分析,旨在提高人们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作者从亚健康的概念、发病因素、流行病学、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4.
Significance of P-selectin expression in human glomerulonephritis.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SignificanceofP┐selectinexpresioninhumanglomerulonephritisLiXiao李晓,ZhouTong周同,HaoCuilan郝翠兰,DongDechang董德长,ChengFeng程砜andChenS...  相似文献   
55.
肾脏疾病实验诊断学新进展Ⅰ.免疫学检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肾脏科200025周同,姚建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不断发展,肾脏疾病在发病病因、机理方面的研究有了长足进步。同时在实验室检测方面也有新的进展,本文在免疫学检查方面作一概述。一、溶链菌...  相似文献   
5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双荧光染色法,分析了3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粘附分子表型(CD_(11a)/LFA-lα、CD_(18)/LFA-1β、CD_(54)/ICAM-1)。结合淋巴细胞变化对SLE作进一步探讨。结果发现SLE活动期CD_(11a)、CD_(18)表达随CD_4细胞减少而降低、CD_8细胞增多而增高,CD_(54)在CD_(20)细胞上亦增高。此外,CD_8细胞的CD_(18)增高与CD_4CD_(45)RA ̄+细胞降低呈负相关(P<0.05),而与CD_(20)细胞的CD_(54)增高呈正相关(P<0.01)。提示粘附分子可能在SLE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肾切除大鼠肾小管间质中的分布与作用及缬沙坦对DC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慢性肾衰5/6肾切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n=18)、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和缬沙坦治疗组(n=18).分别于建模1、4、12周,采用免疫双染和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CD1a+CD80+DC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的分布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P-选择素和各纤维化相关指标在肾组织中的表达;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程度.结果模型组CD1a+CD80+DC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以肾间质最为明显;其分布数量于12周较1周、4周明显增多,且与慢性肾功能减退呈正相关;12周时,P-选择素和各纤维化相关指标以肾小管间质为主表达和TIF程度明显增加,并与CD1a+CD80+DC分布数量呈正相关;经缬沙坦治疗后,CD1a+CD80+DC分布减少,P-选择素和各纤维化相关指标表达下降,TIF程度减轻及肾功能改善.结论DC可能启动或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缬沙坦对此具有明显的抑制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8.
P—选择素在胃癌中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金联  周同 《上海医学》1996,19(5):249-251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60例胃癌患者P-选择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中的55例作长期随访,以研究与胃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淋巴转移,TNM分期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60例胃癌组织中32例阳性。P-选择素不仅在肿瘤血管内皮上表达,也在肿瘤细胞膜上表达。  相似文献   
59.
树突状细胞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一组形态、结构和功能异质性并体内广泛分布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能刺激初始T细胞启动早期免疫应答,调节T细胞和B细胞应答,在免疫应答反应及免疫耐受的诱导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近年众多研究证实,DC及其生物学功能与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及肿瘤等密切相关,而通过调节DC功能来调控免疫应答,已显示出对上述疾病的防治效果。DC作为免疫监视的“哨兵”细胞,可从外周血迁移到肾脏组织,呈递外来和自身抗原于T细胞,其启动的免疫机制可能参与了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然而迄今尚不清楚。本文就其目…  相似文献   
60.
细胞粘附分子与SL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粘附分子(CAMs)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间相互粘附和作用的膜糖蛋白。它们在胚胎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构建和维持、炎症与免疫应答、伤口修复、血液凝固以及肿瘤进展和转移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CAMS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本文结合我们的工作就CAMs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研究进展作一简介。一、细胞粘附分子种类和性质[1~4]迄今对CAMs结构、性质与种类尚未完全搞清。一般似将CAMs分成5类:①钙粘素家族(CF);②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