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目的 探索如何将病灶SUVmax与薄层CT相结合,提高18F-FDG PET/CT对肺孤立性结节的定性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67例经手术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证实的SPN患者的18F-FDG PET/CT及薄层CT显像结果,依据薄层CT将SPN分为实性结节与非实性结节.分别采用标准1 (SUVmax≥2.5)和标准2(SUVmax结合薄层CT综合分析)诊断肺癌,以病理和临床随访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标准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采用两种标准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0.4%、76.4%(标准1)和91.0%、87.2%(标准2)(均P<0.05).在非实性结节中,良、恶性病灶的SUVmax无明显显著性差异(P>0.05),而病灶大小和分叶征、含气支气管征或空泡征以及病灶内有无粗大血管等CT征象对鉴别诊断有意义(均P<0.05).40例PET表现为低代谢的肺癌患者,均被误诊为良性病变,结合薄层CT图像,纠正了其中50%(20/40)的诊断.采用标准1诊断肺癌,灵敏度为40.0%,而采用标准2诊断肺癌,灵敏度为90%,标准2对非实性结节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标准1(P=0.000),但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75.2%vs58.3%,P=0.667).然而,对实性结节,薄层CT对于诊断结果无明显影响(均P>0.05).结论 对于肺孤立性结节,仅依据SUVmax≥2.5诊断肺癌,诊断效能并不理想.对非实性结节,须依据SUVmax和薄层CT所见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18氟 脱氧葡萄糖 (18 fluorinefluorodeoxyglucose ,18F 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 ,PET) CT融合显像在头颈肿瘤的原发灶诊断、复发的检测和诊断分析未知原发肿瘤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 7例已确诊头颈部原发肿瘤或转移癌 ,进行18F FDGPET CT全身显像 ,并与临床资料对照。结果 鼻咽癌组治疗前 4例PET CT均查出原发灶 ,其中 2例确诊有颈淋巴结转移 ,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鼻咽癌放疗后 12例中 4例PET CT检查鼻咽部及颈部淋巴结均为阴性表现 ,符合临床和病理诊断 ;2例放疗后原发灶复发经病理检查证实 ,其中 1例查出颈部淋巴结及全身多处转移经随访证实 ;6例鼻咽原发灶PET CT检查阴性表现 ,但 4例颈部显示淋巴结转移经病理检查证实 ,2例肺部、纵隔等有转移灶未经病理检查证实。未知原发肿瘤颈淋巴转移组4例患者PET CT均检出原发灶 ,3例病理检查证实 ,另 1例未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他头颈肿瘤组 7例治疗后患者中 ,2例患者无复发转移表现 ,5例不同部位肿瘤检出原发部位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 ,有 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 ,1例放弃治疗未经病理检查证实。结论 18F FDGPET CT将PET提供的肿瘤代谢图像和CT提供的解剖图像结合 ,对头颈原发肿瘤诊断 ,检测治疗后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93.
目的通过对比[~18F]氟乙基-埃罗替尼与[~11C]埃罗替尼在HCC827荷瘤鼠中的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显像,评价新PET显像剂~18F-FEAErlotinib的应用潜力。方法经一步亲核取代反应制得~18F-FEA-Erlotinib,而~11C-Erlotinib经[~11C]碘代甲烷(~11CH_3I)甲基化反应合成;先由~18F-FEAErlotinib在HCC827荷瘤鼠中进行1 h Micro-PET动态显像,探索其体内生物分布并确定最佳显像时间;然后分别进行~18F-FEA-Erlotinib与~11C-Erlotinib的1h静态显像,并勾画感兴趣区域(ROI),测定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经动态显像结果确定1 h为最佳显像时间。1 h静态显像中,~18F-FEA-Erlotinib图像中,肿瘤边界清晰,分辨率、对比度高。1 h静态显像半定量研究发现,~18F-FEA-Erlotinib显像中,肿瘤/脑、肿瘤/肺、肿瘤/骨骼、肿瘤/肌肉的比值分别为5.87±1.21,2.97±0.58,3.33±0.60,3.80±0.72;~11C-Erlotinib显像中,肿瘤/脑、肿瘤/肺、肿瘤/骨骼、肿瘤/肌肉的比值分别为5.48±1.45,1.10±0.34,2.63±0.54,2.10±0.63。结论~18F-FEA-Erlotinib显像肿瘤摄取高,靶/非靶比值较~11C-Erlotinib显像更高,显像清晰,具有较好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4.
肺癌骨转移病灶18F-FDG PET/CT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骨性和溶骨性骨转移癌18F-FDG摄取的差异,分析骨转移癌18F-FDG摄取与肺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肺癌骨转移的初诊患者60例,皆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转移灶的SUV,根据同机CT显示的密度改变确定骨转移灶为成骨性或溶骨性。结果:PET/CT显像检出骨转移病灶392个,其中PET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的病灶为389个,18F-FDG摄取无明显增高而CT出现明显骨质密度改变的病灶3个,以上392个病灶均经临床随访证实。392个病灶中CT表现为溶骨性病灶201个(51.3%)、成骨性病灶75个(19.1%),骨密度无明显改变者116个(29.6%),这3组病灶的SUV分别为3.5±1.3、2.7±0.6、3.0±1.2,溶骨性骨转移癌的SUV高于后两者(P值均<0.01),而后两组间的SUV无统计学差异(P>0.05)。腺癌组、鳞癌组、大细胞癌组、小细胞癌组的骨转移灶的SUV分别为3.4±1.3、3.1±1.4、3.3±1.1、2.5±0.6,小细胞肺癌组骨转移癌的SUV低于肺腺癌及大细胞癌组(P值均<0.01),但与鳞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后3组骨转移癌的SUV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PET对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同机CT,溶骨性骨转移灶的18F-FDG摄取较成骨性转移灶的高,CT与PET对于肺癌骨转移灶的检出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95.
对脑外伤脑灰质受损的判定,脑血流灌注显像有重要价值。脑外伤患者脑灰质受损常呈多灶性,其脑受损程度常需根据病灶的多少、大小及缺血程度进行判定,但目前尚缺乏客观量化指标。我们在脑血流灌注显像所示病灶的多少、大小和缺血程度基础上设立了1个综合指标:脑受损严重度记分,以评估闭合性脑外伤者的病情和预后,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闭合性脑外伤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15~55岁,平均332岁。其中重型闭合性脑外伤者9作者单位:510515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核医学科(吴湖炳、彭武和、郑普德、陈仰真),康复科(洪军)例,伤…  相似文献   
96.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作为无创性癫■灶定位方法,早在1977年已被Engel应用于临床[1],而我国这一工作在近几年才得到开展。我们用~(18)F-FDGPET对36例顽固性癫■患者进行致■灶定位,其中10例行开颅脑皮层电极检查监测并行致■灶切除术,现报道如下。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顽固性癫■患者,2次以上脑电图或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确诊。经神经内科正规抗癫■药物治疗2年以上效果不佳或无效。其中男25例,女11例,…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术后组织病理和随访结果为标准,比较发作间期^18F-FDG PET显像、EEG、MRI在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前癫痫灶定位中的价值。方法:术前均行发作间期^18F-FDG PET脑显像、2-3次EEG和MRI检查,术中行ECoG检查,以PET和ECoG定位的癫痫灶范围行癫痫灶切除或多处软脑膜处横纤维切断术,术后切除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与外科治疗切断术,术后切除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与外科治疗效果进行随访,比较三者术前定位癫痫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24例术前发作间期^18F-FDG PET脑显像23例阳性,其中17例有1处明显低谢区,4例有2处明显低代谢区,2例为轻度低代谢区;(20/24)、16.7%(4/24)。PET与ECoG定位癫痫灶一致者20例,阳性检出检出出符合率为50%(10/20),MRI阳性与PET、ECoG阳性检出符合率为100%(4/4),MRI所示病变区域小于后两者所定位的癫痫灶范围。术后切除组织均有病理改变,表现为皮质结构不良、神经元固缩、胶质细胞增生、血管畸形、炎性癫痫等。随访6月-2年以上,癫痫安全消除75%。结论:发作间期^18F-FDG PET脑显像对癫痫灶检出的灵敏度较高,优于MRI和EEG,但^18F-FDG PET显示的低代谢区与癫痫灶的位置并非完全一致,特异度稍低于MRI。如能结合EEG和PET脑显像定位癫痫灶,是一种非常灵敏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不明原因腹腔积液患者积液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不明原因腹腔积液入院的初诊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 显像、同机CT平扫和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PET/CT显像计算病灶SUV.结果经组织病理学、腹腔镜、胃镜、肠镜等检查及临床随访确定,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对疑有胃肠道病变患者行PET/CT 延迟显像以明确诊断.有无腹膜转移组间SUVmax差异行两样本t检验;PET/CT、同机CT平扫及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对腹膜转移诊断效能比较用McNemar检验;三者与最终结果吻合度检验用Kappa检验.结果 腹腔积液患者70例,经手术、腹膜活组织检查或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证实48例为腹膜转移癌引起的恶性积液,22例为良性积液.2组腹膜的SUVmax分别为6.08±3.92和2.66±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3,P<0.001).PET/CT诊断45例为恶性积液,其中2例为假阳性,另有5例恶性积液被误诊为良性积液,PET/CT诊断腹膜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6% (43/48)、90.9% (20/22)和90.0% (63/70).定位CT诊断27例为腹膜转移,其中4例为假阳性,CT 准确诊断良性腹腔积液18例,另有25例假阴性;定位CT诊断腹膜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7.9% (23/48)、81.8% (18/22)和58.6% (41/70).PET/CT与定位CT诊断腹膜转移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86,P<0.001).70例腹腔积液患者中仅21例腹腔积液中见癌细胞,其余患者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腹腔积液细胞学对腹膜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3.8% (21/48)、100% (22/22)和61.4% (43/70);PET/CT与细胞学检查对腹膜转移诊断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85,P<0.001).PET/CT检查结果与最后诊断结果吻合度较强(Kappa=0.776,P<0.001),定位CT、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最后诊断结果吻合度均较弱(Kappa值分别为0.236和0.328,P均<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不明原因腹腔积液患者腹膜转移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可用于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比较胃肠间质瘤(GIST)与胃肠原发淋巴瘤(PGIL)18F-FDG PET/CT征象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GIST患者和26例PGIL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计算CT和18F-FDG PET对病变的检出率,比较GIST和PGIL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最大厚度(THKmax)及18F-FDG PET/CT征象差异。结果 CT检出20例(20/21,95.24%)GIST、24例(24/26,92.31%)PGIL;18F-FDG PET对GIST和PGIL检出率均为100%。PGIL病灶SUVmax显著高于GIST(11.14±7.78 vs 7.30±4.44,P<0.05),二者THK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1±4.30)cm vs(3.80±2.16)cm,P>0.05]。GIST多为单发病灶(14/21,66.67%),以胃肠壁局限性增厚为主(18/21,85.71%),1例(1/21,4.76%)继发性肠腔扩张,7例发生转移;PGIL多为多发病灶(15/26,57.69%),以胃肠壁弥漫性增厚为主(15/26,57.69%),5例(5/26,19.23%)继发性肠腔扩张,20例发生转移。结论 GIST和PGIL的18F-FDG PET/CT特点各异,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