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9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6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84篇
预防医学   95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比较复方血竭灌肠液及口服5-氨基水杨酸(SASP)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维持缓解治疗中的疗效。方法以血竭、白芨为原料制备复方血竭灌肠液,对51例UC患者(血竭组)进行灌肠治疗6个月;SASP组给予SASP1.5g1次/d口服维持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及治疗中的副作用。结果血竭组和SASP组疗效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竭组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毒性、肝肾功能损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血竭灌肠可用于高危患者及SASP治疗无效者的维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同步新辅助放化疗应用疗效。方法选取45例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组患者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同步新辅助放化疗,比较联合组新辅助放化疗前后肿瘤分期(TNM)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及术后3个月保肛率、复发率、转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新辅助治疗后联合组TNM分期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242(CA24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转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保肛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同步新辅助放化疗,可以有效提高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保肛率,降低复发率,改善肿瘤TNM分期,降低CEA、CA19-9、CA242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
为了监测白喉免疫成功率,掌握人群白喉抗体水平,预测发病趋势,评价百白破混合制剂(DPT)接种效果,以便为预防白喉制定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省近几年来开展了白喉初免成功率和人群白喉免疫水平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分析湖北省武汉市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医疗机构防治和诊断能力,为输入性疟疾监测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7年武汉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对病例性别、年龄、地区、职业、发病时间、血检阳性率、入院?检出时间采用描述性分析,对虫种、疫源地、就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7年武汉市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424例,其中恶性疟301例(70.99%),20 ~ 49岁男性为主要发病群体,发病无季节相关性。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输入性病例的疟原虫感染类型不同([χ2] = 205.83,P < 0.01),卵形疟和三日疟均来自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初诊(Z = -3.89,P < 0.01)和确诊([χ2] = 53.88,P < 0.01)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8年后医院发热门诊血检能力快速提升,至2010年实现所有疟疾病例均在实验室(镜检)诊断,且24 h检出率逐年提高至90%以上,而6 d检出率降至0(2016年)。结论 虽然武汉市医疗机构应对境外输入性疟疾能力已处于较高水平,但输入性疟疾防控形势依然较严重,须持续加强医疗机构的相关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2例资料完整的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的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正常36例,宫腔异常4例,单侧输卵管梗阻46例,双侧输卵管梗阻55例,输卵管不完全性梗阻5例,造影剂逆流2例,宫外孕输卵管切除术后10例,其中健侧梗阻者7例.结论: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是行之有效且简便实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6.
肝硬化失代偿期顽固件腹水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机制较复杂,影响患者预后,正确有效的腹水治疗很重要,本文对目前治疗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7.
加强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培养理工科综合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向新兴的生物医学工程产业输送严谨求实的学术型人才、专业扎实的研究型人才、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交叉学科人才,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不断加强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逐步构建一个具有交叉学科特色的、规范化与开放式相结合、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实验实践体系,可为理工科综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教学实验和科研实践环境,对促进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快速、持续地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初步探讨S100A6基因对于胃癌细胞生长、增殖状态,细胞周期,凋亡状态等生物学特性及成瘤、浸润转移能力等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S100A6基因的RNAi载体通过脂质体介导法转染S100A6基因高表达SGC7901细胞,后经G418压力筛选法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系,经过RT—PCR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bloting法证实。对稳定表达株进行鉴定,而后使用流式细胞仪、生长曲线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法、细胞迁徙实验等方法分析稳定表达株相关生物学特性与恶性表型的变化,每种检测实验均设立RNAi载体稳定转染细胞组、IMGS00空载体稳定转染细胞组和空白SGC7901细胞组。结果:稳定的S100A6基因RNAi细胞系经过RT—PER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bloting法证实,mRNA抑制率可达75%左右,蛋白产物的抑制率达85%左右。与转染IMGS00空载体及空白SGC7901胃癌细胞相比转染S100A6RNAi载体的稳定表达细胞株生长减慢,各时间点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后两组之间亦无显著差异,细胞周期检测显示S100A6RNA干扰组G0—G1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G2-M及S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期细胞比例均无显著差异。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100A6RNA干扰组克隆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迁徙实验结果提示S100A6RNA干扰组穿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100A6基因可能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增殖作用,同时可影响细胞周期,增加处于分裂期细胞的比例可能具有促进细胞分裂作用,并可促进胃癌细胞侵袭转移。降低S100A6基因表达可能抑制胃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目的 了解输入性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基因(Pfcrt基因)K76T点突变发生情况。方法 方法 采集 2008-2012年从非洲、 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回国人员恶性疟现症患者血样, 根据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序列设计巢式PCR引 物, 以血样中的恶性疟原虫DNA为模板, 进行巢式PCR?RFLP分析。结果 结果 92份输入性恶性疟现症患者血样中, 突变型Pf? crt基因50份, 占54.3%; 野生型Pfcrt基因42份, 占45.7%。采自非洲国家 (尼日利亚、 赤道几内亚、 利比里亚等9国) 回国人 员的70份血样中, 野生型Pfcrt基因37份, 突变型Pfcrt基因33份, 分别占52.9%和47.1%; 采自东南亚国家 (缅甸和印度尼西 亚) 回国人员的22份血样中, 野生型Pfcrt基因5份, 突变型Pfcrt基因17份, 分别占22.7%和77.3%。不同地区回国人员Pfcrt 基因突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12, P < 0.05)。结论 结论 来自不同流行区的恶性疟原虫分离株Pfcrt基因突变发 生率也不同, Pfcrt基因K76T位点突变检测在输入性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监测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中医自古是在中华文化圈发展完成的,但"西方中医"却是在近现代特殊历史时期,在西方异文化中形成。"西方中医"的文化形态在西方社会存在多样性,但许多奇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规则并不为国内学者熟知,而且无合适的名词概念与之相对。基于文献研究基础上,梳理西方中医、西式中医、西传中医和海外中医等新概念并加以阐释,探讨中医走向世界的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