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5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41篇
内科学   136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89篇
综合类   305篇
预防医学   15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8篇
  2篇
中国医学   117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以游离旋髂浅动脉为血供的分叶皮瓣修复手部多个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伤手外科应用以旋髂浅动脉为血供的分叶皮瓣修复手部多个创面缺损22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27~59岁,平均41.5岁.机械伤17例,压砸伤5例;手背部12例,手掌部10例.携带2个穿支,形成2个分叶皮瓣20例,携带3个穿支,形成3个分叶皮瓣2例.创面不规则,均伴有肌腱、骨骼外露,皮瓣切取面积2.0 cm×2.5 cm~3.0 cm×8.0 cm.皮瓣供区均采用美容缝合.患者均获门诊或微信定期随访,观察皮瓣的质地、颜色、外形及美观.结果 皮瓣顺利成活19例,术后第1天出现动脉栓塞2例,经手术探查后血管再通畅,皮瓣完全成活,皮瓣远端少许坏死1例,经换药后愈合.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色泽良好,质地可,外形美观,供区美容缝合后仅留线性瘢痕.根据手外科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6例,良6例.结论 旋髂浅动脉为血供的分叶皮瓣供区隐蔽,穿支较恒定,易于解剖,可以携带多个穿支,形成分叶皮瓣,修复手部多个创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究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组织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30只兔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10只.HE染色观察软骨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软骨组织Runx2和Osteocalcin蛋白表达;TUNEL方法检测软骨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Wnt4a、MMP-1和MMP-13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软骨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明显,细胞凋亡水平升高,Runx2、Osteocalcin、β-catenin、Wnt4a、MMP-1和MMP-1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改善软骨组织形态,降低软骨组织细胞凋亡、Runx2、Osteocalcin、β-catenin、Wnt4a、MMP-1和MMP-13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促进兔膝骨关节炎软骨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ASMVT)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的96例ASMVT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不同治疗方式和不同部位血栓对患者结局的影响.结果 96例ASMVT患者中男72例,女24例,年龄46.9±15.5岁;生存83例,死亡13例,死亡发生率13.5%;孤立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SMVT)39例,联合SMVT 57例.死亡组合并重症胰腺炎及孤立SMVT的比例高于生存组(P<0.01).依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开腹手术组(n=23)、介入溶栓组(n=62)和保守治疗组(n=11).开腹手术组患者自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最短,孤立SMVT发生率最高,死亡发生率也高于介入溶栓组及保守治疗组.保守治疗组中无死亡病例.孤立SMVT组出现腹膜刺激征、行开腹手术及发生肠坏死的例数均高于联合SMVT组(P<0.01或P<0.05),发生于脾切除术后的患者比例低于联合SMVT组(P=0.002).结论 孤立SMVT因更易出现腹膜刺激征、更易发生肠坏死而需行开腹手术;联合SMVT易发生在脾切除术后;在重症胰腺炎的基础上发病是ASMVT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大黄汤剂灌胃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炎性递质的影响。[方法]36例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汤剂灌胃;对照组仅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尿淀粉酶,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淀粉酶值,血TNF-α、IL-6、MC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大黄汤剂灌胃治疗AP疗效肯定,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性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盐城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状况及确诊病例的随访情况。通过串联质谱技术在盐城地区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发生率及确诊病例的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亭湖区人民医院及盐城市中医院新生儿科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18 988例新生儿的筛查结果;利用串联质谱(MS/MS)、血液氨基酸谱和酯酰肉谱分析对筛查阳性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分析不同遗传代谢病的临床症状。结果诊断出苯丙酮尿症(PKU)5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CAD)7例,丙酸血症(PA)6例,枫糖尿症(MSUD)4例。结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有利于遗传代谢病患儿得到早期、准确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6.
<正>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全球常见八大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六位~([1-2])。依据组织病理类型分类,食管癌主要包括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食管鳞癌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中东部和非洲等地区,而食管腺癌则在欧美等国家地区多发~([3])。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食管鳞癌高发国,食管鳞癌病例占全部食管癌病例的90%以上,并呈现明显的地理性分布差异,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和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闽粤交界的潮汕沿海地区,鄂皖交界的  相似文献   
57.
目的:建立黄芪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黄芪药材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毛蕊异黄酮苷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为260 nm,对不同产地黄芪药材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毛蕊异黄酮苷在4~20μg/m 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为1.53%;不同产地黄芪药材,总黄酮含量在0.234%~0.383%范围内。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适用于测定黄芪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不同产地黄芪中总黄酮含量以毛蕊异黄酮苷计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兴安岭、甘肃、山西、内蒙古。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90 只健康 SD 大鼠随 机分为 3 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50 mg·kg-1),每组各 30 例,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均采用颈总动脉 阻断的方法建立大鼠缺血性脑梗死模型。阿司匹林组造模前 5 天连续给予 50 mg·kg-1 剂量的阿司匹林灌胃,第 6 日处死 3 组大鼠,TUNEL 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元 Bcl-2、 Bax 蛋白表达及 Cyt-C 释放情况。结果:TUNEL 法检测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率明显少 于模型组,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 Bcl-2 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而 Bax 蛋白表达及 Cyt-C 释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减轻因 缺血性脑梗死引发的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线粒体 Cyt-C 释放,同时升 高 Bcl-2 蛋白表达量以及降低 Bax 蛋白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6月经胃肠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黏膜下肿瘤48例,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部位、大小、治疗经过以及病理结果等,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病灶直径为0.8~5.8 cm,平均(3.3±0.75)cm,ESD手术时间为27~167 min,平均(71.0±22.6)min,ESD完整切除病灶45例(45/48,93.75%),穿孔3例(3/48,6.25%),其中1例大出血,1例食管患者ESD术后出现食管狭窄,经内镜下球囊扩张食管狭窄消失。所有病人均完成了术后6个月的内镜随访,1例患者见肿瘤复发。结论 ESD技术对较大病变可以整块切除,并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消化道SMT行ESD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