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结合X线胸片、胸部CT、磁共振成像等术前确诊98例(79.0%).手术治疗118例(95.2%)均获确诊,治愈110例(88 7%),死亡3例.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病史、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尽早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 FTS)理念在胸腔镜肺癌手术围手术期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肺癌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手术结合FTS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麻醉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住院总费用减少(P<0.05),术后化疗开始时间提前(P<0.05),术后3~5 d VAS评分减少(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FTS理念在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经济的。  相似文献   
3.
<正>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全球常见八大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六位~([1-2])。依据组织病理类型分类,食管癌主要包括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食管鳞癌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中东部和非洲等地区,而食管腺癌则在欧美等国家地区多发~([3])。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食管鳞癌高发国,食管鳞癌病例占全部食管癌病例的90%以上,并呈现明显的地理性分布差异,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和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闽粤交界的潮汕沿海地区,鄂皖交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胸前外侧切口和上腹正中切口不同入路在胃底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与手术近期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138例贲门癌手术治疗患者,其中左前外胸小切口76例(经胸组)、上腹正中切口62例(经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食管切除长度、胃食管吻合情况、术中清除淋巴结例数、上切缘阳性率、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吻合口狭窄)、手术后住院时间、切除率、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术清除淋巴结例数、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手术后住院时间、切除率、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食管切除长度、上切缘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中的肺部感染有差异(P<0.05).结论: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治疗责门癌经左前胸小切口患者应该注意预防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经上腹正中切口要注意病例的选择,注意术中上切缘情况,应用术中冰冻活检,预防上切缘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心房纤颤、左房血栓及心房肌病理改变严重程度这3个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心房纤颤患者发生左房血栓的病理学基础。方法:2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资料,按照房颤持续时间、左房血栓大小、心肌病理改变严重程度整理成三组等级资料。运用SPSS软件,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两两之间的相关关系,求出相关系数,并对相关系数进行假设检验。结果:心房纤颤持续时间与左房血栓大小的相关系数为0.416(P<0.05),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心房纤颤持续时间与左房心肌病理改变的相关系数为0.517(P<0.05),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左房血栓大小与左房心肌病理改变的相关系数为0.593(P<0.01),两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病中,心房纤颤持续时间、心腔血栓大小、心肌病理学改变严重程度是三个密切相关的因素,三者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房颤时间的延长,心房肌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排列走形紊乱程度、Aschott细胞数量、间质水肿程度、心内膜纤维组织增生程度等方面都进一步加重,心腔血栓的发生率及血栓重量也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特征并分析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选取64例T2DM合并NAFL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4例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脂、肝肾功能等进行检验,分析T2DM合并NAFLD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谷丙转氨酶(ALT)、血清尿酸(SUA)分别为(26.31±3.18)kg/m^2、(5.57±1.13)mmol/L、(2.63±0.79)mmol/L、(3.41±1.02)mmol/L、(4.20±1.53)、(35.64±21.57)U/L、(365.49±31.72)μ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23.89±3.07)kg/m^2、(4.52±0.82)mmol/L、(1.31±0.75)mmol/L、(2.59±0.67)mmol/L、(2.06±1.07)、(20.59±16.48)U/L、(268.49±34.72)μmol/L,尿酸清除率(9.31±3.05)ml/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26±4.27)ml/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血清肌酐(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BMI、TG、HOMA-IR、SUA为导致T2DM患者合并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BMI、TG、HOMA-IR、SUA在T2DM患者合并NAFLD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影响,临床应当重视T2DM患者的指标变化,采取对症处理干预,进一步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83年4月至1991年4月在45例法乐四联症矫治术中,应用戊二醛处理的自体心包补片作流出道加宽缝合的方法。其中单纯行流出道加宽缝合10例,流出道并切开肺动脉瓣环加宽缝合19例,跨瓣环肺总动脉加宽缝合16例。经1~8年随访,所有病例发育正常,无后遗症。本文并对自体心包补片的制作,优点作了介绍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预防血管桥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37例患者,按术后早期不同抗凝方案分为t-PA组与常规组,其中t-PA组12例,常规组25例。 t-PA组手术24 h后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治疗,同时应用t-PA 0.25 mg/( kg· d)静脉泵入,连续3 d;常规组仅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治疗。患者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估桥血管通.情况。结果 t-PA组大隐静脉血管桥在术后3个月时平均狭窄程度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周、1个月时,两组移植血管狭窄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移植血管通.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应用t-PA,能有效预防大隐静脉血管桥的早期再狭窄,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ASD)术前、术后及随访中左、右心室功能及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比较45例成功施行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的成人房间隔缺损及40例成功施行心脏停跳手术治疗的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于手术治疗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左、右心室功能及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作为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及左室晚期充盈分数(AFF)作为反映左房收缩功能的指标,左室偏心率(LVE)及长径/短径比值(LV L/D)作为反映左室几何构型的变化。结果:心脏不停跳ASD术后较心脏停跳ASD术后LVEF、LAEF、AFF增大,RVEF、LVE及LV L/D减少,LAEF、LV L/D在随访中持续改善,二尖瓣血流峰值流速(E/Amv)明显增加,三尖瓣血流及肺动脉血流峰值流速明显下降。结论: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术由于术中改善了心肌保护,减轻了右室的容量负荷,在改善左室、左心房的收缩功能及几何构型方面较心脏停跳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术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探讨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食管、贲门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了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28例贲门腺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活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食管癌与贲门癌P53蛋白阳性率分别是60%和57.1%.53.3%的癌旁组织中有P53蛋白过度表达.食管癌有淋巴结转移者P53蛋白阳性率和细胞增殖活性较无转移者明显增高(P<0.01),说明p53基因的突变以及导致细胞恶性增殖不仅与食管、贲门癌的发生有关,而且在其淋巴结转移中也起重要作用.结论 检测P53蛋白和细胞增殖核抗原对食管、贲门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评估预后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