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由于匹莫林的风险大于效益,该产品将停止在美国市场上市和销售,美国药监局已得出匹莫林的总体肝毒性风险大于效益的结论,因此建议医生改用其他药品为患者治疗。美国药监局表示,虽然匹奠林导致肝衰竭报告的绝对数量并不多,但肝衰竭报告率超过普通人群背景发生率10-25倍。目前我国有该药品的仿制产品生产、上市,不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至今未收到有关该品种的不良反应或事件报告。  相似文献   
52.
不同健康教育形式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糖尿病教育形式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13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集体教育组(A组)76例、小组及单人教育组(B组)56例,每组患者均于教育前、教育后3个月、6个月调查糖尿病知识积分(DKN)、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每周主动运动治疗次数及每周血糖监测次数,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了解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自控能力、精神障碍及糖代谢改善情况,进行组内教育前后及同期组间比较。结果A组患者在教育后6个月DKN、血糖、HbAlc有改善(P<0.05),自控能力无改善(P>0.05)。B组患者在教育后3个月,6个月自控能力提高,DKN、血糖、HbAlc、SDS、SAS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优于同期A组患者(P<0.01)。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控能力,增加对糖尿病的认识,同时能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其中在单人教育及小组教育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金芪降糖片加饮食与运动疗法治疗肥胖伴空腹血糖升高(IFG)是否有效。方法将59例肥胖伴IFG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原有饮食治疗及运动疗法不变的情况下,每日睡前口服金芪降糖片6片,对照组仅用饮食及运动疗法。观察4周,观察治疗前后检查受试者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臀围、肝肾功能、血胰岛素(FINS)、空腹血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行OGTT检查,每周检查1次空腹血糖(FBG)。结果观察组服用1周后FBG开始下降,1个月后FBG<6.1 mmol/L。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服药后肥胖患者的体质量与腰围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用金芪降糖片对肥胖伴IFG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可以使IFG正常糖耐量状态,效果优于单纯生活干预。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金芪降糖片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对临床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联用金芪降糖片和格列吡嗪控释片,对照组单用格列吡嗪控释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且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的下降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芪降糖片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更能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同时降低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且对肾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无明显的毒副反应,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选用。  相似文献   
55.
杭州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耐药性和基因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杭州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ES-BLs基因型分布.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测定分离自杭州市五家医院的51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及克隆测序分析其所产生的ESBLs基因型.结果 51株菌株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率为60.00%~80.00%,而对其它抗菌药物敏感率较低,对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仅为5.88%.51株菌株有47株产CTX-M型ESBLs,其中CTX-M-14最多见,其次为CTX-M-3、CTX-M-24、CTX-M-22.结论杭州市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严重,ESBLs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  相似文献   
56.
庆余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院于1997年10月~1998年10月应用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生产的庆余救心丸(神香苏合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按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座谈会修订的标准进行诊断(疾病诊疗标准.南宁:广西人民出版...  相似文献   
57.
背景: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穴位组方规律。方法:系统检索9个数据库,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和网络分析,对FD治疗中的穴位处方进行提取和分析。通过正向推理、反向推理、贝叶斯分析等方法对伴有烦躁症状的FD患者的穴位处方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共纳入45篇文献,涉及30个穴位,总应用频次为172次,涉及29个经穴和1个奇穴,分布于10条经脉。使用频率居前三位的穴位分别为足三里(19.77%)、内关(16.86%)和中脘(12.21%)。穴位涉及经脉最多的是足阳明胃经(34次)。最常用的穴位组合为内关和足三里。核心处方为足三里、内关、天枢、中脘。对于伴有烦躁症状的FD患者,经正向推理,穴位处方为:内关、太冲、期门、中脘、膻中、天枢、足三里;采用反向推理和贝叶斯分析,穴位处方为:内关、中脘、膻中、三阴交、天枢、足三里。结论:足三里、内关、天枢、中脘可作为治疗FD患者的主要处方。对于伴有烦躁症状的FD患者,可同时穴取内关、中脘、膻中、天枢、足三里。  相似文献   
58.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上皮表达 ICAM-1 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HP感染对胃粘膜上皮ICAM-1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地47例HP感染阳性和41例HP感染阴性患者的胃粘膜上皮细胞膜ICAM-1表达进行研究。结果:HP感染阳性者ICAM-1表达增高,且与HP感染阴性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促进胃粘膜上皮ICAM-1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采用自体带骨膜的骨皮质片修复根治后缺损的耳道壁并同期作听骨重建的初步结果。方法手术病例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19-72岁,均为开放式乳突根治手术后遗有巨大根治腔和感染流脓,术前平均气导为(63.43&#177;15.57)dB,平均气骨导差(43.04&#177;7.66)dB。耳后切口,按欲取骨片大小(直径约为2cm)切开骨膜并分离之,骨膜仍与骨片中央保持连接。用铣钻、摆锯及平凿凿下,修整后植入根治腔,修复缺损的外耳道、鼓窦壁。9例有镫骨存在,作臼柱自体听骨重建;10例仅存足板者,作枪柱自体听骨重建;4例因各种原因未同时处理听骨。统计分析采用U检验。结果23例全部获得乳突腔封闭.耳道呈现光滑的外观。4例CT复查见上鼓室和乳突腔再气化。术后平均气导为(51.78&#177;12.77)dBHL,3月后随访为(43.0&#177;16.40)dBHL。气骨导差(gap)为(33.08&#177;7.63)dB,与术前相比,P〈0.05;随访gap为(23.48&#177;8.71)dB,与术前相比,P〈0.01;与术后相比,P〈0.05,差异均有显著意义。11例随访gap〈20dB,1例随访gap〉20dB,但gap缩小〉30dB,此12例为成功,占52%。5例gap〈10dB,2例虽〉10dB,但差值〉30dB,这7例为显效,占33%。15例gap缩小15dB以上,为有效(71%)。4耳遗留穿孔。结论带骨膜骨片与髂骨填塞及人工材料相比较,能更快愈合且保留固有的乳突空腔,形成正常光滑的耳道,也有利于听力恢复。  相似文献   
60.
赵茜  吴佳丽  余文丽  魏丹霞 《陕西中医》2020,(12):1695-1698,1707
目的:观察清热润燥口服液对哮喘小鼠模型的气道反应、肺组织病理学、气道炎症中IL-13诱导表达的黏蛋白5AC(MUC5AC)和水液代谢的水通道蛋白(AQP5)等因子的影响,探讨“润养与通利”辨治哮喘的理论。方法:采用卵蛋白制造小鼠哮喘模型。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清热润燥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各组药物作用后观察相关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清热润燥低剂量组吸气峰流速减少,气道炎症稍好转,BALF中IL-13、MUC5AC均减少; 清热润燥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吸气峰流速增加、气道炎症好转,IL-13、MUC5AC均减少,AQP5增加。结论:清热润燥方在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性反应、减少MUC5AC及增加AQP5的表达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