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自体骨髓移植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缓解后欲达长期生存的有效疗法之一,但开展此项技术需要一定的技术设备条件,如放疗相关设备和训练有素的人员、骨髓冷冻装置等,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1989年我们设计了不含照射,不需骨髓冷冻的2天预处理方案,对24例急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52.
急性白血病102例并发霉菌感染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刘庭波吕联煌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自身病变和反复化疗所致免疫和造血功能受抑,极易并发霉菌感染,成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因。为此,我们对本院1994~1996年间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02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3.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 方法 用 AHSCT治疗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共 5 8例 ,年龄 31.9± 10 .5 (14~ 5 8)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 L ) 30例 (CR1 2 4例 ,CR2 5例 ,CR31例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 18例 (CR1 13例 ,CR2 3例 ,CR32例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 3例 (均获血液学缓解 ) ,恶性淋巴瘤 7例 (CR4例 ,PR3例 )。预处理化疗方案选用以下药物中任意两种或三种联合 :阿糖胞苷 3~ 4g/ m2 ,环磷酰胺 4~ 6 g/ m2 ,鬼臼乙叉苷 (VP- 16 ) 0 .5~ 1.0 g/ m2 。除 5例联合全身骨髓照射 (剂量为7~ 8Gy) ,其余均单用化疗。 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 ,移植相关死亡 1例 (1.72 % )。ANL L、AL L CR1期移植者 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 5 2 .4%± 4.2 %和 46 .1%± 3.5 % ,复发率分别为 37.7%± 4.5 %和 40 .5 %±6 .7%。 10例 CML 和恶性淋巴瘤患者中 ,除 1例 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复发 ,余均获持续完全缓解。 结论 为降低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复发率 ,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无造血干细胞供者的 CR1 期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应积极行 AHSCT。  相似文献   
54.
急性白血病细胞肿瘤坏死因子mRNA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不同类(亚)型及不同病期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在mRNA水平表达的差异。方法 应用RT-PCR半定量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65例(初治49例,复发8例,缓解8例)外周血或骨髓血单个核细胞TNF-mRNA表达量,并以15例献血员及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结果 (1)急性白血病初治组的TNFmRNA表达阳怀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平均表达量显示高于对照组,其中M5a的TNFmRNA表达量显示  相似文献   
55.
应用PCR/RFLPs对甲型血友病携带者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PCR/RFLPs对甲型血友病携带者的诊断石奇珍,吕联煌,张学敏甲型血友病是一种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是由凝血因子Ⅷ基因缺陷所致[1]。发病几乎全为男性,女性为携带者,其诊断可通过测定FⅧ组分进行判断,但有一定误诊率[2]。我们应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对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机制及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TGFβ_1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应用白血病细胞集落试验测定TGFβ_1对HL-60、DAMI、K562细胞增殖的作用;应用ELISA方法测定3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TGFβ_1水平。结果:TGFβ_1对HL-60、K562、DAMI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血病细胞系(HEL、HL-60、K562、U937、DAMI、MEG-01、HUT78)及CA均表达TGFβ_1及其受体mRNA。外源性TGFβ_1抑制DAMI细胞IL-6、IL-6R、GM-CSFR及IL-3的基因表达,上调DAMI细胞本身TGFβ_1表达,并诱导DAMI细胞凋亡。白血病患者血清TGFβ_1水平明显减低;患者达完全缓解时,该水平恢复正常;复发时,该水平又趋减低。结论:TGFβ_1是白血病细胞抑制性自泌因子;其抑制作用与其调控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因子与受体表达有关;血清TGFβ_1水平是监测白血病病情转归的一项有价值指标;TGFβ_1作为负调控因子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反义bcl-2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8.
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PCR-ELISA半定量方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68.6%(59/86)急性白血病(AL)患者和80%(12/1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CML-BP)患者表达高端粒酶活性;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无一例表达高端粒酶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端粒酶活性高于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CML-BP端粒酶活性高于CML-CP,而CML-CP端粒酶活性则低于正常对照组。AL端粒酶活性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也与治疗后缓解率无关。结论:激活或上调端粒酶活性在大多数AL发生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测定可鉴别CML-BP与CML-CP;端粒酶可能是一潜在的治疗白血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77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血瘀证的调查,并与35例健康青年人作对照,结果发现51.79%的健康人群有血瘀证出现,不同年龄组血瘀证检出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同时随年龄增长,血瘀证检出率呈递增变化规律。采用发色底物分析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的活性及P/t比值。结果显示:老年前期及老年期血浆t-PA活性均明显高于青年人(P均<0.01)。而PAI活性各年龄组均无显著差异,P/t比值老年人显著下降(P<0.05)。实为老年机体对抗高凝状态的生理代偿反应,对促使老年人维持生理平衡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对134例20岁以上健康人进行了血瘀证的调查,发现45.52%的健康人群表现血瘀征候,随着增龄血瘀征候检出率呈递增变化。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T/K比值。结果显示:中年及老年组TXB2水平均明显高于青年人(P均〈0.01)。而6-keto-PGF1α水平各年龄组变化不大,T/K比值老年人显著高于青年人(P〈0.01)。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