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bcr基因重排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常见,并与Ph染色体的形成密切相关,Ph染色体阳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亦可见重排,但重排区域多发生在bcr基因的5’端上游,而类似于CML的分子学变化罕有。本文应用克隆的3’bcr(1.2kb)探针。以Southern印迹、分子杂交技术对5例儿童ALL进行分析,其中3例同时作细胞遗传学检查。现就结果作一简要报道。 5例确诊的儿童ALL标本来自本省协和医院小儿科,健康献血员作对照测定。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白血病细胞和正常人自细胞,苯酚/氯仿:异戊醇/L醇程序提取大分子DNA。各样本取15μg DNA,经  相似文献   
102.
采用硫酸铵分级分离、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DEAE-cellulose 离子交换层析以及5′-AMP-Sepharose 4B 亲和层析,从猪肝微粒体中纯化得到可溶性的 NADH-细胞色素 b_5还原酶,提纯倍数为750~800,总回收率为40%左右。纯化的酶呈典型的黄素蛋白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273,390和460nm,在415和475nm 处有一肩峰,A273/A460比值为5.8。荧光光谱分析该纯酶含 FAD 基团。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板上呈单一的蛋白质区带。分子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寻找可作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克隆的基因标记。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T细胞受体γ链基因重排,选用四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扩增产物。结果初诊或复发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中,有5例出现清晰扩增带,约400bp,扩增物经四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后形成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图谱各具特色;5例处于缓解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有4例被检出清晰扩增带。结论应用PCR扩术扩增T细胞受体γ链基因重排,能用于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如果结合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图谱分析,则能用于研究白血病细胞的克隆演化  相似文献   
104.
家族性白血病是指同一家族成员中有1例以上患白血病者,国内仅见数篇报告。我们对本省一个家族成员中有7人罹患急性白血病的家系进行调查及染色体检查,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981年5月我们对福建省将乐县白血病家族冯××的家系进行调查,发现这一家祖孙三代16年中连续发生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接受调查的直系亲属48人,均经询问病史、体检及血象检查,其中  相似文献   
105.
患儿女,5岁。因面色苍白加重20余天于1991年10月1日入院。查体:体温37℃,重度贫血貌,皮肤见散在的瘀斑,无出血点。双侧腹股沟可触及一黄豆大淋巴结,可滑动,无触痛。胸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55g/L,血小板16×109/L,白细胞9.9×109/L,原粒0.28,早幼粒0.05,中性中幼粒0.12,淋巴细胞0.55。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粒0.185,早幼粒0.125,中性中幼粒0.585,嗜酸粒0.005,早幼红0.005,淋巴细胞0.085。以异常中性中幼粒系增生…  相似文献   
106.
快速高效提取白色念珠菌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两种简便的白色念珠菌DNA提取方法,即纯DNA提取法和快速DNA提取法。方法以原生质体提取法为基础进行改良,两种方法均用Lyticase破壁。结果与结论纯NDA提取法提取DNA耗时6~7h,产量较高,每10~(10)个菌细胞可提取4μgDNA,且纯度高,OD_(260)OD_(280)>1.7,对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敏感,适用于各种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快速DNA提取法全过程仅需3~4h,每10~(10)个菌细胞提取1μgDNA,OD_(260):OD_(280)=1.4,不能进行核酸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但可用于作PCR扩增。  相似文献   
107.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内β-TG含量,结给血小板聚集功能及PAIgG测定,探讨这些指标与出血程度之间的关系。发现血小板聚集功能与血小板内β-TG含量之间存在相关,血小板内β-TG含量低者出血较明显;ITP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并非因PAIgG从空间上阻碍了致聚剂在血小板上的结合部位所致,而是与血小板贮存池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108.
出血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见临床表现及主要死亡原因,其发生机制较复杂,除了血小板显著减少外,还存在凝血纤溶方面的异常,近来,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出凝血疾病中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这方面研究十分活跃,为此本文探讨了一些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活性物质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改变,对其可能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9.
恶性血液病细胞WT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预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不少学者发现 WT1基因在白血病中存在高表达 [1 - 3 ] ,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与白血病的预后关系也有争论[4,5 ] 。我们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了多种白血病细胞系和淋巴瘤细胞 ,以及 15 2例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患者WT1m RNA表达情况 ,探讨其临床意义。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细胞系  K5 6 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变 )、HL- 6 0 (急性髓系白血病 )、HEL(急性红白血病 )、DAMI(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H9(T细胞淋巴瘤 )及 U937(组织细胞型淋巴瘤 )。1.2 病例组 收集本院 1995~ 1998年住院的造血系统…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从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方面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出血倾向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活动期SLE除存在外周血小板破坏过多,骨髓巨核细胞代偿增生外,同时有血浆TXB_2含量减低、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还存在内皮细胞产生的活性物质(6-Keto-PGF_1α,vWf:Ag和Fn)显著升高(P均<0.01)。并探讨了其发生可能的机理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