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88篇
内科学   140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513篇
预防医学   10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4篇
  2篇
中国医学   187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8篇
  196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研究中药材龟板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抗衰老药物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将龟板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95%乙醇等极性递增的溶剂提取得不同提取部位溶出物,用1,1—二苯基—2—苦基肼基游离基法(DPPH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并与抗坏血酸(VitC)进行比较。结果:龟板95%乙醇部位提取物与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95%乙醇部位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清除半数DDPH所需样品用量(EC50)与VitC相比相差2.38个数量级。结论:龟板95%乙醇部位提取物具有很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进一步进行研究并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2.
《金匮要略》温、通、清、和四法在脾胃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中阐述脾胃病治疗的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可归纳为温、通、清、和四法,代表方有大、小建中汤,大、小承气汤,泻心汤类等。深入研究仲景的脾胃病治疗思想,对于指导脾胃病的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3.
1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舌象变化与胃酸水平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舌象变化与胃液pH值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舌象分析仪对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80例进行舌象观察,并取其胃液采用精密试纸法检测胃液pH值。结果1)1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胃酸pH值低者,其舌苔多为无苔或少苔;胃酸pH值高者,其舌苔多为厚苔或中等厚度苔。2)1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胃酸pH值低者,随胃酸pH值升高,其舌苔颜色逐步由浅变深、由白变黄。3)1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胃酸pH值在各组舌质中无明显差异。结论1)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舌苔变化与胃液pH值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随胃酸pH值的升高舌苔的厚度逐渐由薄变厚,舌苔的颜色逐渐由浅变深,由白变黄。2)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舌质变化与胃液pH值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评价硬膜外麻醉前肌注咪唑安定对预防病人术中知晓的作用程度。方法 160例硬膜外麻醉病人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咪唑安定组(M组):咪唑安定0.1mg/kg。对照组(N组):0,9%NS2ml,麻醉前30min肌注。观察用药前后病人镇静情况,镇静分级,对麻醉和手术操作的遗忘程度、病人的心理状态: 结果M组遗忘率为90%(72例);其中完全遗忘70%(56例),不完全遗忘20%(16例),不产生遗忘10%(8例):而对照组(N组)遗忘率为15%(12例),其中完全遗忘为2.5%(2例),不完全遗忘12.5%(10例),不产生遗忘85%(68例)。结论 硬膜外麻醉前肌注咪唑安定可使病人对手术刺激产生确切的遗忘和无知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Summa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cl-2, Bax, Fas, caspase-3 and development of hemangioma 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P metho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was detected.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Mulliken in combination with PCNA expression, 27 cases were identified as proliferating hemangioma and 22 cases as involutive hemangioma. Five normal skin tissues around the tumor tissue served as controls.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the expression of Bcl-2, Bax, Fax and Caspase-3 was detected. The cells expressing Bcl-2, Bax, Fax and cappase-3 were identified as hemangioma endothelia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Ⅷ factor. The average absorbance (A) and average positive area rate of Bcl-2, Bax, Fas and caspase-3 expression were measured by using HPIAS-2000 imaging analysis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Bcl-2 in the endothelia of proliferating hemangiom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t in involutive degenerative hemangioma endothelia and vascular endothelia of normal skin tissue (P〈0.01). The expression of Bax, Fas and Caspase-3 in the endothelia of involutive hemangioma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in the endothelia of proliferating hemangioma and normal skin tissue (P〈0.01). The expression of BAx and Fas in endothelia of proliferating hemangioma was higher than in those of normal skin tissue (P〈0.05). It was suggested that Bcl-2, Bax, Fas and caspase-3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nvolution of hemangioma. Bcl-2 could promote the growth of hemangioma by inhibiting apoptosis of endothelia. Bax, Fas and caspase-3 promote the switch of hemangioma from proliferation to involution by inducing the apoptosis of hemangioma endothelia.  相似文献   
76.
目的寻找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102例烧伤后不同程度瘢痕增生的患者采用四种不同方法治疗,即:单纯弹力绷带(套)加压、单纯康尼克通-A瘢痕内注射、弹力绷带(套)加压与康尼克通—A瘢痕内注射联合使用、弹力绷带(套)加压与抑瘢灵瘢痕表面喷涂配合弹力绷带(套)加压,并对4组患者追踪调查。结果后两种方法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显著,治愈率在77%以上。结论综合性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综合治疗使用得越早,疗效越显著。  相似文献   
77.
荜茇挥发油清除自由基作用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海南产荜茇挥发油清除自由基活性,探讨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方法DPPH法检测清除自由基活性;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并用谱库检索确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①荜茇挥发油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且浓度越高,活性越强;②海南产荜茇挥发油含41个化合物,碳碳双键C=C的相对含量占绝对优势。结论碳碳双键C=C可能为荜茇挥发油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必需官能团。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NF-κB p65在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及内皮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NF-κB p65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结果: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NF-κBp65表达水平高于退化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NF-κB p65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Fκ-B p65可能通过调控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而促进血管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E(cyclinE)在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的cyclinE表达水平,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时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织的阳性面积率和平均光密度。结果: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cyclin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退化期与正常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cyclinE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管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周期的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统计学分析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Survivin基因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结果:Survivin基因在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和正常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P<0.01);Survivin基因在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在血管瘤的发生及血管形成中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