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择期因股骨颈骨折于椎管内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5~80岁,BMI 16~28 kg/m~2, 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于体位摆放前20 min行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将0.5%罗哌卡因10 ml注入腰大肌肌腱与耻骨之间间隙;C组于体位摆放前20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随后两组均行椎管内麻醉,术后均行羟考酮PCIA,维持NRS评分4分,若NRS评分≥4分,静脉注射羟考酮1 mg补救镇痛。记录患者入室时(T_0)、体位摆放前即刻(T_1)、体位摆放时(T_2)和体位摆放后即刻(T_3)的NRS评分。记录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麻醉科医师对体位摆放满意情况、患者满意情况、PCIA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内羟考酮总用量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恶心、呕吐、局麻药中毒、穿刺部位感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P组T_1—T_3时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5),麻醉科医师对体位摆放满意率、患者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PCIA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4 h内羟考酮总用量明显减少(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椎管内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缩短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提高患者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时的舒适度,减少术后24 h内羟考酮总用量,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2.
硅橡胶塑化标本制作技术介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硅橡胶塑化技术是指利用硅橡胶塑化剂对标本进行渗透,从而取代组织中的水分和脂类而达到保存标本的技术。硅橡胶塑化技术是由德国学者Hagens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发明的。由于该项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因而后来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深入地开发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整个硅橡胶塑化技术当中,硅橡胶塑化剂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研究者处于商业利益考虑,往往对此保密。  相似文献   
23.
背景:全椎间盘置换已应用多年,但国内鲜见对人腰椎间盘结构测量的大样本系统研究。 目的:为中国人腰椎间盘假体置换手术和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方法:选取中国成年尸体41具(男22例,女19例),解剖获得完整的腰椎标本。测量椎体软骨板断面厚度。随机抽取正常成年人标准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157例(男89例,女68例)。测量椎体上/下横径、上/下矢状径和椎间隙高度。 结果与结论:成年尸体及正常成年人标准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显示腰椎间盘软骨板厚度、椎体上/下横径、矢状径和椎间隙高度均不存在性别差异(P > 0.05)。除L1/2相邻椎体矢状径、L3/4相邻椎体横径和L4/5相邻椎体矢状径外,其余椎间盘相邻椎体横径或矢状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各径线实测数值之间差距均较小。腰椎间隙自L1/2至L4/5逐渐增宽,前缘高度大于后缘高度。L5/S1椎间隙与其他腰椎间隙存在较大差异,其相邻终板间夹角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4.
围绕基层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难点进行分析,探讨了基层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从医院对信息化投入、信息化人才建设培养、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促进基层医院信息化相关工作的建设和改进。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糖酵解产物乳酸对巨噬细胞表型极化的影响。方法:我们选取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乳酸处理后采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ELISA等手段,观察指标:CD68、CD163变化;分泌因子:TNF-α、IFN-γ、IL-12、IL-10 变化。结果:15 mmol/L浓度的乳酸可显著上调巨噬细胞M2型标志分子CD163的表达(P<0.05),上调M2-TAM分泌因子IFN-γ和IL-10的表达(P<0.05),下调M1-TAM分泌因子TNF-α和IL-12的表达(P<0.05)。结论:乳酸可重塑巨噬细胞向M2-TAM亚群分布,揭示肿瘤细胞糖酵解产生乳酸可能通过重塑巨噬细胞表型发挥重要的促瘤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为鼻内窥镜手术路径提供应用解剖学数据和资料,以利于临床手术的成功开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30例随机选取的国人成人无病损的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男21例,女9例),依经鼻腔鼻窦内窥镜下眶尖部手术的相同体位和路径,逐层解剖并测量各解剖标志的深度、仰角、外偏角和旁开距等,观察其正常解剖和变异情况.同时,采用“FV“线为轴位扫描基线进行扫描并对图像径“Sharp“加工处理.结果:①视神经管眶口和颅口内上壁距前鼻棘的距离分别为62.01&#177;5.51mm和68.23&#177;5.82mm;②眶口内上壁和颅口内上壁与鼻底平面的仰角(前鼻棘为基点)分别为38.77&#177;5.71&#176;和34.08&#177;4.94&#176;,随着深度增加,仰角逐渐减少;③眶口外上壁和颅口外上壁与自前鼻棘的颅正中线的外偏角分别为13.25&#176;&#177;1.15&#176;和8.87&#177;0.94&#176;,随着深度增加,角度越来越小,并向中线靠近;④眶口与颅口离颅正中矢状面的旁开距分别为(1/2)32.01&#177;2.20mm和(1/2)22.94&#177;2.00mm;⑤眶口和颅口外上缘与自喙突的正中矢状线的外偏角分别为26.39&#177;1.87&#176;和26.63&#177;2.84&#176;.结论:①眶尖部和视神经管的CT扫描,应以“FV线为轴位基线,进行2mm连续断层扫描.②经鼻腔鼻窦内窥镜下眶尖部手术,应以经筛窦、蝶窦、眶尖和视神经管入路为最便捷和安全的入路,以视神经管内侧壁中段为视神经管开放的最佳入口.  相似文献   
27.
自1951年美国联合委员会在美国国内开展医院认证以来,国际社会不少国家和地区均先后开展了医院认证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水平。本文主要立足国际视野角度,分析当前国际医院认证的普遍现状与共同点,对国际医疗服务体系的变革进行观察,由此分析医院认证在未来变革浪潮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8.
介绍InfoButton模型研究现状和特点,分析应用需求,阐述模型总体架构及功能模块,指出该模型应用于临床智能决策中有助于提高医学信息检索效率,提升医生临床医学知识水平,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S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干预7 d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烷B2(TXB2)],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PACHE II、Balthazar CT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ET-1、NO、vWF:Ag、VEGF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1、vWF:A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NO、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干预组患者ET-1、NO、vWF:Ag的改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患者VEGF的改变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GMP-140、TXB2等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干预组患者上述指标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 II、Balthazar CT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干预组患者上述评分的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发现,Balthazar CT评分与ET-1、vWF:Ag、GMP-140、TXB2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结论 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情况改善可能是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SAP有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并比较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两种手术入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两种手术入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C型骨折患者33例,其中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15例,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组1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2~18个月。所有患者切口未出现感染,达到一期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现象。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组比较,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手术时间更长(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多(P0.05),并发症更多(P0.05),骨折达骨性愈合时间、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对骨折端及关节面显露更加充分,但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更加适合C3型骨折;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对骨折端及关节面的显露不如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更加适合C1,C2型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