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7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道苗群的变化 并分析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肠道细菌的关系。方法:对37例肝硬化患者和18名健康者粪便中8种常见的厌氧菌及需氧菌进行定量研究,以偶氮基质显色法测外周血内毒素。结果:①肝硬化患者双歧杆菌、类杆菌、真杆菌的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量高于正常组(P<0.05);②肝硬化患者肠菌失调程度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关;③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与大脑杆菌量存在相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具有代表性的厌氧菌减少,需氧菌增多。革兰阴性需氧杆菌大量繁殖可能是引起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HCV RNA增殖状态与T细胞亚群功能及血浆中IL-2和SIL-2R活性的关系。方法:以间接免疫荧光法、ELISA法和RT-PCR分别检测75例慢性HCV感染患者(其中HCV RNA阳性47例,HCV RNA阴性28例)外周血T细胞亚群、IL-2、sIL-2R的水平和HCV RNA。结果:慢性HCV感染患者周围血CD_3~ 、CD_4~ 淋巴细胞亚群,CD_4~ /CD_3~ 比值及IL-2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sIL-2R明显升高(P<0.01);血清HCV RNA阳性患者T细胞亚群,CD_4~ /CD_3~ 比值及IL-2水平显著低于HCV RNA阴性患者(P<0.01)。结论:慢性HCV感染患者存在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HCV RNA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更甚,提示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可能是HCV持续增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3.
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分析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肠道细菌的关系。方法对37例肝硬化患者和18例健康者粪便中8种常见的厌氧菌及需氧菌进行定量研究,以偶氮基质显色法测外周血内毒素。结果(1)肝硬化患者双歧杆菌、拟杆菌、真杆菌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杆菌量高于正常组(P<0.05):(2)肠菌失调程度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关;(3)内毒素水平与大肠杆菌量存在相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具有代表性的厌氧菌减少,需氧菌增多。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大量繁殖可能是引起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4.
库普弗细胞内毒素受体CD14在大鼠肝损伤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过程中库普弗细胞膜上脂多糖(LPS)受体CD14表达变化及其在细胞因子分泌中的作用。方法以CCl4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损伤。采用联合酶灌注消化、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时期大鼠肝脏库普弗细胞。将库普弗细胞与不同浓度内毒素孵育6h,收集培养上清并抽提细胞RNA。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RTPCR法检测库普弗细胞CD14mRNA表达。偶氮基质显色法测定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经CCl4处理4周和6周,大鼠库普弗细胞在体外培养时TNFα基础分泌量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5)。在LPS刺激下,CCl4处理2、4和6周库普弗细胞的TNFα分泌水平明显增加(P<0.05),呈浓度依赖方式。CCl4组大鼠库普弗细胞CD14mRNA表达从2周开始增加,6周时最明显,8周时恢复至正常水平。大鼠外周血内毒素浓度在肝损伤过程中升高。结论在CCl4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早期过程中,库普弗细胞内毒素受体CD14表达上调,对内毒素敏感性增加。库普弗细胞是肝脏早期炎症反应中的一个重要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105.
鼠肝Kupffer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Kupffer细胞是固定于肝脏的吞噬细胞,Kupffer细胞的分离、培养对肝脏疾病发生机制中的有关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用链霉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Ku-pffer细胞,再经贴壁培养,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吞噬功能试验、电镜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本法能成功地获得高纯度的Kapffer细胞,Kapffer细胞得率为3~5×10~6/肝,贴壁后呈典型的星形及多角形,免疫组化染色示溶菌酶阳性、胞浆内见吞噬的印度墨汁及乳胶珠颗粒,电镜观察细胞表面有发达的伪足、微绒毛,胞浆内含大量溶酶体及吞噬的乳胶珠颗粒。结论:本实验所用的Kupffer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简单易行、可靠、细胞纯度高,可用于进一步研究Ku-pffer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评价并探讨实施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对4.5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急诊科2015年7月—2016年6月救治的9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进行从入抢救室至出院全时间区间内的追踪研究。将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方法救治的36例病人作设定为对照组,将2016年1月实行标准化的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后救治的55例病人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静脉溶栓的门药时间(DNT)、住院时间及溶栓30d后Barthel(BI)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静脉溶栓的DNT为45.96min±12.05min,短于对照组的54.11min±20.77min,住院时间为10.07d±2.39d,短于对照组的12.75d±3.45d,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30d后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的实施可提高护士的逻辑性和执行力,缩短静脉溶栓的DNT,可提高救治效率,而且一定程度上缩短静脉溶栓病人后期治疗住院时间,然而对4.5h内静脉溶栓治疗病人30d后的BI指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模式在急诊科心血管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实践。方法改变传统抢救护理方法,由三级护士构成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专职组)为中心的急救模式。比较专职组与传统护理小组(传统组)在急诊心功能Ⅳ级、心绞痛Ⅳ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患者抢救中静脉通道开放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专职组静脉通道开放时间及抢救室滞留时间分别为(3.6±1.3),(55.6±25.7) min,较传统组的(4.4±1.3),(62.6±29.3)min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913,2.554;P<0.05);专职组患者家属及医生对专职组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5.6%,98.9%,均优于传统组的88.7%,9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98,9.43;P<0.05)。结论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对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有一定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确保急救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新时期综合性医院志愿者服务对门急诊就诊患者满意度及提升医院良好社会形象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12月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02例,调查对门急诊实施志愿者服务的意向、满意度、要求、意见和建议。结果:完成全部调查内容的188例,完成率为93.07%,达到问卷调查的目标受率。患者对志愿者服务评价不满意者为0,对志愿者服务评价为一般者7例,占3.72%;对志愿者服务评价为较满意者35例,占18.62%;患者对志愿者服务评价为满意者146例,占77.66%。患者对志愿者行为认为不好者1例,占0.53%;患者对志愿者行为认为较好者9例,占4.79%;患者对志愿者行为认为好者35例,占18.62%;患者对志愿者行为认为很好者143例,占76.06%。结论:新时期志愿者服务能缓解综合性医院门诊人力资源紧张现象,较好提升医院良好社会形象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B(CB)在裸鼠移植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不同亚型胃癌细胞株体内成瘤性的关系。方法:以体外层粘素(laminin)附粘法筛选获得的两株MKN45胃癌细胞亚株:对层粘素高粘附力(Lm^ )的细胞亚株和低粘附力(Lm^-)的细胞亚株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荷瘤组织中CB的表达情况。结果:Lm^ 细胞株瘤块与周围组织粘连较Lm^-瘤块明显。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均显示移植瘤组织中的CB表达增强,且Lm^ 瘤块的表达强于Lm^-瘤块,以肿瘤边缘表达最强。结论:CB在胃癌细胞株移植瘤中的表达增强,尤以Lm^ 细胞株为著,其表达上调可能与癌细胞株的体内侵袭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10.
硫唑嘌呤引起的药物性胰腺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患者,男,60岁,因尿色加深伴巩膜黄染半年在本院检查,发现肝功能γ-GT 329 U/L,SGPT 33 U/L,SGOT43 U/L,总胆红素33.2 umoL/L,直接胆红素19.2 umol/L,甲、乙、丙、丁、戊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自身抗体ANA(+)(1:1000-1:4 000),IFANA(+)(1:2 560),ds-DNA(+),B超示慢性肝损,胆囊及胰腺未见异常,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予强的松30 mg/日,硫唑呤50 mg/日口服治疗,2周后激素减为20 mg/日。3周后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