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1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168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90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253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916篇
内科学   440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210篇
外科学   221篇
综合类   1641篇
预防医学   780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674篇
  9篇
中国医学   654篇
肿瘤学   12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469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通过临床抽样调查,探讨与小儿高脂血症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为小儿高脂血症的早期检测提供客观指标。 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等于2004年9月,调查并分析了962名北京市景山学校在校学生(5~19岁)的血脂浓度,其中采用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 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 C)等4项指标。采用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来反映身体肥胖程度,进一步分析了这些指标与血脂浓度的关系。 结果在962名学生中,共检出高脂血症患儿122例,总检出率为12.7%。高脂血症组的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4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组,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等4项指标与甘油三酯均呈高度显著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均呈高度显著负相关(P<0.01)。 结论正常组与高脂血症组的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4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均是影响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通过最新一轮的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血脂调查,建立新的正常参考值。 方法于2004-09,随机选取7~18岁北京市中小学生共971人,均来自北京市区及郊区各县。根据年龄(每3岁为一年龄段)及性别分为8组(7~9岁男、女组;~12岁男、女组;~15岁男、女组;~18岁男、女组),应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空腹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浓度,分别取TC、LDL C第75百分位及第90百分位点作为临界高限及高胆固醇血症浓度,取TG第90百分位点作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浓度,取HDL C第5百分位点作为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建立北京地区儿童血脂参考值。 结果971名儿童的血浆脂蛋白含量值呈正偏态分布,7~9岁男女性别组间血脂4项浓度;~12岁性别组间TG含量女高于男,余3项无统计学差异;~15岁性别组间TC及LDL C含量女高于男,余2项无统计学差异;~18岁性别组间TC及HDL C女高于男,余2项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通过对971名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血脂调查,建立了北京地区不同年龄性别儿童青少年的血脂正常值,确立了临界高胆固醇和高胆固醇血症浓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浓度和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  相似文献   
93.
枳壳始载于《药性论》,历代本草多有记载。经考证,宋代以前使用的枳实(壳)为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L.)Raf.的干燥幼果及未成熟果实;明、清以后则以质量更优的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及未成熟果实为主流作枳实及枳壳入药,并沿用至今。枳壳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功效。其目前已知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和少量的生物碱等成分。《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1]在定量测定项下采用HPLC测定柚皮苷的量来控制枳壳的质量。只以柚皮苷为指标来控制枳壳的质量,不能很好地反映枳壳药材的基原植物就是酸橙,因为柑…  相似文献   
94.
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间存在一个重要分歧:教育的中心是学习者还是教育者。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曾提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观点;后又有学者提出“双主体观”,即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相对于传统的教师中心学说,这些观点无疑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它们仍未科学地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现代教学实践中人们努力构建“互动”的教学模式。在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其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能够做到善于思考、积极参与,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不断发展自身能力,并以其学习结果促进教师的指导。成功的教学是在互动的教学氛围中进行的。英语教学是整个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的互动与否对教学结果影响甚巨。我们以英语教学为例对互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如下讨论。1“互动”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较早期的语言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和社会语言代表人物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提出的。经过实践的验证和经验的补充,这一思想被扩展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互动”理论的核心思想,这一点也得到了众多教育理...  相似文献   
95.
有机磷中毒病人应用呼吸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颖  姜霞 《职业与健康》2006,22(2):151-153
目的 总结有机磷中毒患者呼吸机救治过程中引起呼吸肌麻痹的护理经验。方法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对收治应用呼吸机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机麻痹患者62例,除进行一般护理外,主要采取呼吸道管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呼吸肌常见报警的处理,病人心理护理等特殊护理。结果 62例患者,除2例因年龄较大,身体条件差,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60例痊愈出院。结论 对有机磷中毒呼吸机麻痹的患者坚持治疗,并做好应用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6.
施惠平  刘颖  马德元 《职业与健康》2006,22(16):1282-1282
石化企业的生产环节中存在许多化学物质,对职工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每年对这些企业的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通过对2004年度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职工血丙氨酸转酶异常检出率较高。为探讨职业因素对丙氨酸转氨酶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此项调查。  相似文献   
97.
Wistar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Wistar大鼠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EAE)动物模型 ,检测EAE中起关键趋化作用的巨噬细胞趋化因子 - 1(MCP- 1)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诱导方法制备EAE模型并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 ,同时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AE大鼠MCP -1的表达。结果 免疫后 12~ 17d ,发病鼠出现EAE临床症状 ,HE染色 ,光镜下可见血管周围炎性浸润 ,MCP- 1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Wistar大鼠成功的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模型是可信、可用的。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制备细胞色素C滴眼剂,并对其基本性质与对硒致白内障大鼠的抗白内障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制得的滴眼剂进行pH与澄明度、黏度与渗透压及酶活力与药效学考察。结果与结论制剂各项指标符合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滴眼剂的要求,且具有良好的抗白内障活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对脾重、脾细胞数和脾抗体形成细胞数的影响,为研究肠道菌群失调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采用口服卡那霉素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动物模型.测定小鼠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测定小鼠脾脏重量和脾细胞数;通过溶血空斑试验测定小鼠脾抗体形成细胞数(PFC).结果:实验组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脾重量、脾细胞数和脾抗体形成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或P<0.05).结论:肠道菌群失调对小鼠脾脏的量与质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介绍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与基因重组P450酶系在药物体外肝代谢中应用进展。方法 根据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分别按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与基因重组P450酶系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 两种方法在药物体外代谢研究上既有统一又可互补,二者相结合可更有效的应用于药物的高通量筛选、代谢物种选择及代谢物生成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