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78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01.
目的:探讨11例伴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07月至2022年03月我院收治的11例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的AM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1例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的白血病均为AML,FAB分型:M2型4例,M4型1例,M5型3例,AML(非M3)型3例;其中男5例,女6例。染色体R显带分析11例均可见到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其中9例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融合基因TLS/FUS-ERG检测了9例均为阳性。免疫表型除表达髓系CD34、CD117、CD33、CD13、CD38外,均表达CD56。化疗1个周期后完全缓解7例。结论: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是一种少见的重现性染色体异常,该易位产生TLS/FUS-ERG融合基因,免疫学检测多伴CD56阳性,以AML中M2/M5型多见,化疗1个周期大部分可完全缓解,但短期内易复发,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为了解福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对2013 2015年监测单位的外照射剂量数据进行分析.方法 以福州市定期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用RGD-3B热释光剂量仪进行检测.结果 3年共监测1 712人(560、572、580人),人均年有效剂量0.280 mSv/a(0.271、0.304、0.274 mSv/a),年剂量<5 mSv占比99.8% (99.8%、99.5%、99.8%);不同放射学工种人均年有效剂量:诊断0.282 mSv/a、牙科0.345mSv/a、工业探伤0.167mSv/a、介入0.322mSv/a、其他0.280mSv/a,诊断放射学工种累积有4人>5 mSv,经调查均为虚假剂量.结论 福州市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年均有效剂量维持在较低且相对稳定的水平,但仍应加强监测与防护,加强有关放射防护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调查分析互助献血现状,规范合理开展互助献血工作.方法 回顾从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互助献血工作的开展情况,分别从输血人次、互助献血人次、输血量、互助献血量、互助献血者中民族分布、RhD(-)互助献血者、互助关系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输血人次为7267人,互助献血人次为920人,占12.66%;输血总量2414125mL,互助献血量319600mL,占13.24%,互助人次与互助献血量均呈成逐年递减趋势;(2)互助献血者中9人为RhD(-),占互助献血总人数的0.98%,少数民族中RhD(-)占3.65%,汉族中RhD(-)仅占3.97‰,RhD(-)少数民族献血者比例大于汉族血者比例,RhD(-)献血者民族分布比例符合我地区RhD(-)民族分布比例(;3)互助献血者中与患者为直系亲属关系的为291人,占总互助总人数的31.64%;与患者为非直系亲属关系629人,占互助总人数的68.36%.(4)按用血方式进行互助献血的比例分别为:择期手术87.5%,急诊用血11.52%,RhD(-)0.98%.结论 调查分析互助献血现状,规范合理开展互助献血工作,作为互助献血率较高的地区,应当加强无偿献血组织、动员工作,仅在稀有血型和急救用血等情形下方可启动互助献血,控制互助献血比例,保证患者的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扶阳益气汤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应用扶阳益气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结果研究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疗效令人满意,并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安寐汤对失眠大鼠额叶皮质线粒体COXⅠ、Ⅳ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月龄大鼠进行造模,超活染色观察线粒体功能的完整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OXⅠ、ⅣmRNA相对表达量,Elisa检测COXⅠ、Ⅳ蛋白表达浓度。结果 (1)与模型组比较,地西泮治疗组和安寐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均可增加失眠大鼠额叶皮质线粒体COXⅠ、Ⅳ蛋白表达量,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寐汤中剂量治疗组对失眠大鼠额叶皮质线粒体COXⅠ、Ⅳ蛋白表达量的增加与低剂量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剂量之间无统计学意义。(2)安寐汤中剂量治疗组大鼠额叶皮质线粒体COXⅠ、Ⅳ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安寐汤低、高剂量治疗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寐汤改善大鼠失眠可能与增加额叶皮层线粒体COXⅠ、Ⅳ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但剂量-效应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苦黄注射液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正常值上限(ULN)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免疫炎症及肝脏硬度的影响。方法将98例ALT2×ULN的HBeAg阴性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苦黄注射液静滴治疗(每4周治疗1次,每次连续治疗2周,共治疗6次)。治疗24周后,比较2组肝功能指标、凝血-纤溶指标、免疫炎症指标、HBV DNA定量、HBsAg定量与肝脏硬度检测值(LSM)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ALT、AST、GGT、TBil、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国际化标准比值(INR)、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HBV DNA定量、HBsAg定量、LSM均显著降低(P均0.05),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均0.05),淋巴细胞计数(LYM)显著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苦黄注射液可显著改善ALT2×ULN的HBeAg阴性CHB患者的肝功能,可明显调节凝血-纤溶功能和免疫炎症失衡,从而有利于减轻肝脏硬度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7.
我院自1997年开始采用北京达因集团军惠医院管理信息软件操作系统,建立管理信息网络。通过2年多的临床应用,医院在医疗、护理、信息资料统计、财务管理、药品、检验、影像、中心功能检查等管理方面都获得了满意的效果。1 计算机中心网络系统介绍我院是一所拥有600张床位的综合性3级医院,医院计算机管理中心现由门诊、急诊、18个病区、中心药房、住院收费信息资料统计、检验、影像、中心功能检查科等12个子系统,46个终端组成。本系统以单个病人的信息源为基本的信息单位。以入院通知单为基础信息资料,直接由住院收费处…  相似文献   
108.
缺血性细胞损伤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简便有效的缺血性损伤实验模型,利用无( 低) 葡萄糖培养基培养SKNSH 细胞系,再用包括细胞活率测定、光学显微镜观察、电镜检测、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等多种细胞生物学方法,分析和研究包括凋亡等在内的动物缺血性模型及患者缺血组织中常见的细胞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建立了简便的有利进一步研究缺血性损伤的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109.
近3年来,笔者运用定心汤治疗心室晚电位异常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最长3个月,最短2周。原发冠心病9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8例,心肌病3例,伴心功能不全者8例,全  相似文献   
110.
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的机理是什么? 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发生过敏性反应,其致敏机理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头孢菌素类属于7—氨基头孢烷酸衍生物,体内降解时,β-内酰胺环裂解,形成C—7位上R_1 侧链为主的抗原决定簇,这是主要的致敏抗原决定簇。致敏与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和C—3位上R_2侧链关系不大。R_1侧链的结构对其过敏反应的特异性起重要作用。R_1侧链结构不同的头孢菌素间缺乏共同的抗原决定簇。故相互间发生交叉过敏反应的较少。这与不同种青霉素类具有共同的青霉噻唑抗原决定簇有所不同。头孢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