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2 毫秒
31.
目的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并评价中药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分析(caseseries)方法,收集189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无瘤生存情况,分析影响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并评价中药的干预效果。结果189例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期为37.9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5%、81.1%、62.1%;I期、Ⅱ期、Ⅲa期的中位无瘤生存期分别为67.36个月、24.03个月、15.9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原发灶T分期是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中药治疗时间是无瘤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结论临床分期、原发灶T分期、中药治疗时间是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无瘤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长期中药辨证治疗可预防或延缓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疾病的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解毒法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活质量(QOL)改善作用及对免疫功能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前瞻、对照研究方法,将61例证属气阴两虚的Ⅲ、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联合化疗组(治疗组)29例、单纯化疗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用益气养阴解毒法结合化疗,对照组单用化疗,2组化疗均用NP、GP、TP方案。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采用美国肺癌治疗功能评价表FACT-L4.0)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积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QOL总积分、生理状况、情感状况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QOL总积分及各领域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功能状况领域积分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解毒法能改善Ⅲ、Ⅳ期NSCLC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提高CD4/CD8比值、血清IL-2水平、降低血清sIL-2R水平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3.
正得康在癌症治疗中扶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6例经细胞病理学证实的各种恶性肿瘤随机分为正得康组、化疗加正得康组及单纯化疗组的前瞻性对比治疗观察,并进行相应的动物实验研究,探讨正得康对患者的扶正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按照临床症状、免疫指标、血象、生活状态(Karnofsky评分标准)、体重等综合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正得康组(104例)总有效率为93.27%,化疗加正得康组(51例)总有效率为82.35%,单纯化疗组(51例)总有效率为60.78%.经统计学分析,正得康组及化疗加正得康组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均具显效性差异(P《0.01及P《0.05),显示正得康对恶性肿瘤患者能明显改善症状,增加体重,有效地提高生存质量(KPS评分),显著地提高细胞免疫功能(NK细胞、LAK细胞、IL-2、CD3、CD4、CD4/CD8),正得康具有显著扶正作用.在调节机体抗病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为癌症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的提高免疫功能的中药制剂和治疗方法,充实与丰富了中医扶正理论,并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益气养阴解毒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解毒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 将60例气阴两虚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以益气养阴解毒方加减(黄芪30 g 北沙参30 g 天冬15 g 麦冬15 g 女贞子12 g 石上柏30 g 石见穿30 g 七叶一枝花30 g等)治疗;化疗组以NP方案或GP方案治疗,化疗加中药组以益气养阴解毒方加化疗治疗,两个周期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气阴两虚证候改善的总有效率(80%)与化疗加中药组(35%)和化疗组(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88,P<0.01);中药组、化疗加中药组卡氏评分增加稳定率分别为90%、85%,高于化疗组(75%),其中中药组与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P<0.05);中药加化疗组疾病控制率为89.47%,高于中药组(72.22%)和化疗组(77.78%),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加中药组治疗后CD3+T细胞具有上升趋势(P=0.05),与中药组、化疗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化疗加中药组治疗后CD4+T细胞升高明显(P<0.05),化疗组治疗后CD4+T细胞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治疗后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化疗加中药组治疗后CD4++4/CD8+比值有升高趋势(P=0.06)。中药组、化疗加中药组治疗后CD8+CD28+ T细胞明显上升(P<0.01、P<0.05),化疗组治疗后CD8+CD28+ T细胞有下降趋势(P=0.06),与化疗加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养阴解毒方能够明显改善气阴两虚型晚期肺癌患者气阴两虚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增加T细胞活性、增强辅助性T细胞及杀伤性T细胞功能,全面提高了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3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5岁,2006年4月体检发现甲胎蛋白(AFP)升高,并呈进行性升高趋势,4月29日AFP为263.3μg/L;腹部CT检查未见肝脏占位.患者否认肝病史,各型肝炎相关指标检测也均为阴性.5月29日在上海某医院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中未见肝内异常,注入羟基喜树碱10 mg 表柔比星20 mg 脱氧氟脲苷500 mg.6月30日复查AFP为383 μg/L.此后未再行进一步的治疗措施.7月胸片及胸部CT均提示右下叶后基底段阴影;CEA、CA125等肿瘤标志物均正常,考虑肺部感染可能,予阿奇霉素、林可霉素等抗感染治疗,后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36.
中医药调节肺癌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中医药调节肺癌免疫机制研究进展,其机制包括增强细胞毒T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等细胞的免疫监视与杀伤作用;降低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性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调控肿瘤细胞Fas/Fas L系统、调节荷瘤机体Th1/Th2漂移从而逆转肿瘤的免疫逃逸等,为其稳定瘤灶、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的作用特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国医大师刘嘉湘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扶正治癌“理论,提出正气亏虚为肺癌发病之本,脾胃虚弱乃正气亏虚之源,脾胃损伤伴随肺癌全程。总结刘教授治疗肺癌经验,其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处处体现其顾护脾胃之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38.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合并阻塞性化脓性肺炎临床上较多见 ,但合并脓胸且穿透胸壁者鲜见 ,我科近期收治一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38岁 ,1 998年 2月因头胀痛及左眼视物不清 2周在上海市瑞金医院经眼球 B超和 CT检查诊断为左眼球占位性病变 ,同时胸部 X线片和CT也发现“左肺门块影伴左上肺阻塞性炎症及肺不张”。 1 998年 3月行“左眼球摘除术”,病理为左眼球转移性鳞癌 ,分化 ~ 级。 1 998年 5月住入我科 ,予 CVP方案化疗一疗程。 7月 1 0日起反复寒战、高热 ,体温在 39℃~ 40℃ ,呈驰张热 ,咯吐黄脓痰 ,白细胞计数持续超…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过中医综合治疗后肿瘤微环境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初步探讨中医扶正法对于肺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探索论证中医药治疗晚期NSCL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9例晚期NSCLC病人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气虚组(31例)、阴虚组(9例)和气阴两虚组(29例),分别行中医综合辨证论治2个疗程,1个疗程为28d。比较观察不同组别之间患者治疗前后的干扰素(IFN-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结果:不同治疗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期、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在治疗前阴虚组患者的IFN-y分布高于其余两组(P=0.006),治疗后气阴两虚组患者的IFN-y水平分布高于其余两组(P=0.042)。3组治疗前后的自身比较显示气虚组患者IL-2水平分布有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阴虚组患者VEGF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气阴两虚组患者治疗后IFN-y/、IL-2水平分布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45)。结论:运用中医扶正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于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不同扶正法均可不同程度的改善晚期肺癌患者肿瘤微环境,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为今后开展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