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调查了解新兵骨密度与其饮食行为习惯的关系,为降低训练伤风险,推行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武警某部2019年入伍的1489名战士进行骨密度测定,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他们的膳食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习惯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纳入骨密度正常的和骨密度低下的共计780名战士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探讨骨密度的膳食影响因素。结果 膳食营养态度方面,骨密度正常组(476名)关注饮食健康和认为自己每天食物摄入均衡方面优于骨密度低下组(304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不偏食挑食(OR=0.534,95% CI 0.370~0.770),每天鸡蛋(OR=0.603,95% CI 0.412~0.882)、牛奶摄入(OR=0.419,95% CI 0.286~0.615)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剂量,每天锻炼(OR=0.653,95% CI 0.449~0.949),户外活动时间≥2 h(OR=0.153,95% CI 0.057~0.411)是骨密度的保护因素;但是经常喝碳酸饮料(OR=3.182,95% CI 2.117~4.284)是骨密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次调查的入伍新兵38.8%为骨密度低下,应制定个体化的训练计划、普及相关知识、树立科学的饮食行为习惯提升骨密度值。  相似文献   
12.
口腔崩解片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口腔崩解片系一种在口腔内不需水即能崩解或溶解的片剂,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口感好、服用方便,现已成为片剂开发的重点,发展迅速。本文通过查阅有关论文、专利文献对其特点、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制备方法、所需辅料、发展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注入流质食物、营养、水分和药物的方法,随着肠内营养的优越性日渐显著,鼻饲饮食广泛运用于临床,现就鼻饲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白血病常见融合基因M—bcr—abl(表达产物为P210^bcr-abl)、m—bcr—abl(表达产物为P190^bcr-abl)、TEL—AML1、AML1-ETO、PML—RARα、CBFβ-MYH11在初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基于TaqMan探针的实时定量RT—PCR(RQ—PCR)技术检测195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融合基因转录子水平,其中M—bcr—ab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50例、M—bcr—a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例、m—bcr—abl^+ALL19例、TEL—AML1^+ALL11例、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0例、PML—RAR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58例、CBFβ-MYH11^+AML患者17例,并检测13例M—bcr-abl^+CML-CP患者的外周血细胞融合基因转录子水平。以abl作为内参基因,融合基因转录子水平以融合基因转录子拷贝数/abl基因转录子拷贝数×100%表示。结果CML—CP患者骨髓及外周血M-bcr—abl转录子水平相似(中位值分别为30%和35%,P〉0.05)、ALL患者M—bcr—abl及m-bcr-abl转录子水平相似(中位值分别为64%和54%,P〉0.05),ALL患者M—bet—abl转录子水平明显高于CML—CP患者(P〈0.001)。ALL患者TEL—AML1转录子中位水平为228%。表达特异性融合基因的AML患者中,AML1-ETO转录子水平明显高于CBFβ-MYH11及PML—RARα(中位值分别为388%,145%和47%,P值均〈0.001),CBFβ-MYH11转录子明显高于PML—RARα(P〈0.001)。L型、V型及S型PML—RARα转录子中位水平分别为45%、44%及55%,L型明显低于S型(P=0.04)。结论 不同类型融合基因转录子在初治白血病患者中的水平不同,并有个体差异。初治患者融合基因转录子水平的测定不仅为检测微量残留病、评价疗效提供基准值,而且是不同实验室间数据比较、实现标准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量残留病(MRD)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以抗CD34/CD10/CD45/CD19为主的两种四色荧光标记抗体组合,对98例B-ALL患者的671份骨髓标本和1份脑脊液标本进行FCM多参数MRD检测,98例随访患者中26例无发病初期的免疫分型资料.结果FCM检测显示白血病细胞<0.0001(MRD阴性)的标本为579份;白血病细胞>0.0001的样本数为93份,其中64份骨髓标本白血病细胞比例<0.05,29份标本白血病细胞比例>0.05,我们将其归为复发病例(包括治疗后未达CR的病例).共20例患者复发,其中19例血液学复发,1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15例血液学复发者在复发前7~17周发现MRD阳性,包括发病时免疫分型资料不明者6例,MRD水平均>0.0001;2例分别在复发前3个月和9个月检测MRD为阴性,此后中断检测.在诱导治疗结束和治疗3个月时,如果MRD水平>0.0001,复发率为50%(12例中有6例复发),而MRD阴性组复发率为7.5%(40例中有3例复发)(P=0.000).结论利用FCM进行MRD跟踪监测可预测复发,治疗初期患者MRD>0.0001,复发的危险性较高.而在掌握了正常B祖细胞抗原表达规律的基础上,可不完全依赖于发病时的免疫表型资料.  相似文献   
16.
腺病毒介导PDCD5基因转移促进依托泊甙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观察程序性细胞死亡5基因(programmed cell death5,PDCD5)重组腺病毒转染K562细胞后对化疗药物依托泊甙的增敏作用。利用AdMax^TM腺病毒载体包装系统,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Ad—PDCD5重组腺病毒及对照腺病毒Ad-null及Ad-eGFP;用不同感染复数将Ad-eGFP、Ad—null或Ad—PDCD5转染人白血病细胞系,实时定量PCR检测PDCD5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利用MTT法及Annexin-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依托泊甙对转染后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Ad-eGFP腺病毒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Jurkat及CEM的转染效率可达60%-86%。Ad—PDCD5重组腺病毒能梯度增加K562细胞PDCD5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腺病毒介导的PDCD5基因转移促进依托泊甙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结论:PDCD5重组腺病毒可能成为化疗药物的增敏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采用三角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对20例MM患的骨髓标本进行了免疫分型检测。研究结果发现,每例病人骨髓细胞中均可见一群异常的细胞;CD45/SSC值较有核红细胞大;CD45阴性或弱阳性;CD38强阳性;CD19均为阴性;多数标本CD56阳性;少数标本胞浆k(ck)或胞浆λ(cλ)阳性及CD20阳性。检测的所有标本除三分之一为CD56^-外,均无正常浆细胞的表型(CD19阳性,CD56阴性)。结论:流式细胞术是确定MM细胞的有用的方法,对MM患骨髓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MM的准确诊断及治疗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免疫分型在血液淋巴系统肿瘤诊断和预后监测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国内开展流式细胞术进行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分析的医院越来越多,但问题较多,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酪氨酸磷酸化抗体 PY20检测 bcr-abl 阳件细胞的特异性及其可能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多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同时标记膜 CD45和胞质 PY20抗体,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bcr-abl 阳性细胞系(K562、MEG-01)和阴月性细胞系(Jurkat、MCF-7)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并利用bcr-abl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特异性阻断剂伊马替尼作用 K562细胞和 MEG4-01细胞,观察 PY20抗体的特异性。检测了49例白血病患者和3名正常人的骨髓细胞,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Ph~- ALL、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Y20~+细胞占白血病细胞群的10%以上定义为阳忡。以阳性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MFI)表示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bcr-abl 阳性细胞系、10例初诊 CML 和8例 Ph~+ALL 患者 PY20抗体均为阳性,而 bcr-abl 阴性细胞系、20例 bcr-abl 阴性白血病患者和3名正常人 PY20抗体均为阴性。伊马替尼作用后 K562细胞和MEG-01细胞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10例初诊和9例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的 CML 患者 PY20~+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4.20±19.82)%和(14.84±6.17)%(P<0.05),而2例伊马替尼耐药者 PY20~+细胞比例分别为64.3%和57.2%。2例伊马替尼耐药患者和9例伊马替尼治疗有效患者的 CML 细胞的 MFI 分别为99.42±4.87和46.41±4.67(P<0.01)。结论酪氨酸磷酸化抗体 PY20对 bcr-abl 阳性细胞具有相对特异性,有可能应用于 bcr-abl 阳性疾病如 CML 和Ph~+ALL 的早期快速辅助诊断,同时有可能作为判断该类疾病对伊马替尼敏感性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aspase 8、9在肿瘤局部微环境早期线形程序性坏死(LPPCN)及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中对上皮-间充质转变(EMT)调控蛋白Twist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Caspase 8抑制剂组、Caspase 9抑制剂组、Caspase 8、9抑制剂联合用药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制备小鼠荷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MT调控蛋白Twist1在LPPCN和VM周围第1~4层肿瘤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4组LPPCN周围第1~4层肿瘤细胞Twist1核阳性染色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呈递减趋势;对于同层肿瘤细胞,联合组和对照组的细胞核Twist1阳性染色指数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PPCN、VM周围第1~4层肿瘤细胞、同一层不同组的肿瘤细胞浆Twist1阳性染色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M周围第1~4层肿瘤细胞、同一层不同组的肿瘤细胞核Twist1阳性染色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aspase 8、9介导的凋亡机制启动与EMT发生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