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顽固性癫(间)患者的PET、EEG和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顽固性癫患者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PET)、脑电图 (EEG)、磁共振成像 (MRI)结果 ,探讨脱氧葡萄糖 (18F FDG)PET对致灶进行定位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10 2例顽固性癫患者 (男 6 4例 ,女 38例 ,平均年龄 2 2 1岁 )进行18F FDGPET脑显像 ,发作期显像 5例 ,发作间期显像 97例 ,全部病例均行EEG检查 ,4 8例作过MRI检查 ,分析比较PET、EEG和MRI定位致灶的有效性。结果 :PET发作期显像主要为局部高代谢 ,发作间期显像为 1个或多个低代谢灶 ,阳性检出率为92 4 % ,定侧定位率 5 2 9% ,PET对致灶的检出率和定侧定位率均明显高于EEG和MRI(P <0 0 1) ;EEG与PET检出的符合率为 4 1 2 % ,MRI与PET检出的符合率 4 1 7%。结论 :癫患者18F FDGPET脑显像是一种敏感而安全的定位顽固性癫致灶的有效方法 ,明显优于EEG和MRI,但PET所示异常低代谢区是否均为致灶尚存在质疑 ,联合EEG和MRI可提高灶检出阳性率及定位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2.
男科多郁症,有因郁而病者,有因病而郁者。大抵六淫、内伤而致者,气调则愈;而情志之郁,其治不在攻补,而重在移情易性,庶几或有幸成耳。  相似文献   
103.
PET定位在顽固性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作为无创性癫灶定位方法,早在1977年已被Engel应用于临床[1],而我国这一工作在近几年才得到开展.我们用18F-FDGPET对36例顽固性癫患者进行致灶定位,其中10例行开颅脑皮层电极检查监测并行致灶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天癸本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有关文献,对天癸本质的认识都比较局限,单从生殖的某一方面来看可能有一定道理,但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现代生殖医学的基本理论来衡量,少有论文对经文所描述的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解读,探讨天癸本质关键要弄清它的“至”与“竭”之间这段时间人所处的是一种什么状态,毫无疑问,与“有子”有关的就是生育能力,但不是说仅限于此。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碘[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131I-chTNT)注射液单疗程局部注射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与预防措施。方法:自2005年5月到2006年10月收治病理诊断的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别进入对照组(TNT)和试验组(BCNU),其中对照组14例,试验组12例,分别使用卡莫司汀注射液和131I-chTNT治疗。观察甲状腺功能(TSH、T3、T4、FrT3、FrT4),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变化。结果:TNT组和BCNU组患者治疗前后TSH、T3、FrT3、FrT4、T4的测量结果,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除FrT3之外,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131I-chTNT单疗程局部注射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期间对甲状腺功能有明确影响。在使用131I-chTNT前必须有口服碘溶液,保护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离体灭活多孔骨瓣结合BAM骨诱导人工骨通过骨诱导成骨修复颅骨骨缺损的作用。方法72只Wistar大鼠颅 骨骨缺损建模后随机分为4组:骨缺损未修复组(CON组)、灭活自体骨瓣支架治疗组(AB组)、BAM骨诱导人工骨材料治疗组 (BAM组)和灭活自体骨瓣支架结合BAM骨诱导人工骨材料治疗组(BAM+AB组)。颅骨骨缺损建模术后1、2、3个月取标本, Micro-CT观察颅骨缺损的愈合情况,组织学观察新生骨形成情况。结果离体灭活多孔骨瓣结合BAM骨诱导人工骨可诱导大 鼠颅骨缺损的血管与纤维组织再生;离体灭活多孔骨瓣结合BAM骨诱导人工骨可诱导大鼠颅骨缺损成骨发生;BAM骨诱导人 工骨在离体灭活多孔骨瓣支撑下可使颅骨缺损更好恢复颅骨外观。结论应用离体灭活自体骨瓣和BAM骨诱导人工骨复合材 料修补颅骨缺损,不仅可以促进颅骨愈合,而且避免了材料脆性过大不能成型的弊端,使颅骨外观恢复原貌,达到颅骨表面局部 解剖重建要求,是颅骨缺损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X—刀治疗后脑胶质瘤中PCNA和p53基因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经X-刀治疗后脑胶质瘤中PCNA和p53基因表达的变化,作者采用组织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6例经X-刀治疗后脑胶质瘤和30例对照组的标本,分别计算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率(PCNA-LI)和p53基因表达标记率(p53-LI)。结果表明,治疗组的PCNA-L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p53-L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内PCNA与p53基因的表达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作者认为,PCNA和p53基因的表达可作为脑胶质瘤对放射敏感性和恶性程度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8.
少弱精子冷冻保存在宫腔内人工授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液冷冻保存在少弱精子症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103对原发性不孕夫妇,共计152个IUI治疗周期,其中精液正常者53个周期(组1),少弱精子者52个周期(组2),少弱精子经精液冷冻保存后结合新鲜精液者47个周期(组3)。检测治疗前后精液常规、精液处理后前向活动精子总数,随访3组患者治疗期间配偶妊娠结局。结果:精液处理前组3精液体积、精子活率、a级精子均低于组2,差异极显著(P<0.01);组3处理后前向活动精子总数高于组2,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间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精液冷冻保存可以增加少弱精子症患者前向活动精子总数,精液冷冻保存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IUI妊娠率。精液冷冻保存与IUI相结合,可能是治疗少弱精子症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评价新型立体定向穿刺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24例使用该技术进行血肿穿刺引流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穿刺的精准度、血肿清除率、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复查头颅CT均可见引流管放置位置良好,均沿着血肿长轴放置且尖端位于血肿内,与术前拟定血肿穿刺靶点位置的偏移距离为4.53±3.40mm,均≤10mm,术后血肿清除满意,无患者术后出现再出血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结论 该立体定向穿刺技术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可以节省手术及术前准备时间,保证血肿穿刺的成功率及准确性,且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较少,再出血风险低,适用于脑出血急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