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Peutz-Jeghers综合征合并消化系统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eutz-Jeghers综合征合并消化系统癌的临床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110003)陈春生刘恩卿冯勇苏琪王廷振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PJ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特点是胃...  相似文献   
42.
结直肠癌手术前后血清P53抗体,CEA及CA19-9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53抗体,CEA,CA19-9的变化,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2-04/2003-01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32例和36例非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用ELISA法定性检测血清P53抗体,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定量检测CEA,CA19-9.结果:结直肠癌组中53例血清P53抗体阳性,而对照组仅1例阳性(X~2=18.11,P<0.0001).CEA和CA19-9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8.2%和12.9%.血清P53抗体阳性患者术后1mo有39例(74%)抗体转阴,其中姑息性手术组3例(33%),而根治性切除组36例(82%)(X~2=9.04,P=0.0026).CEA阳性的24例患者中,术后1 mo有13例(54%)转为阴性,其中姑息性手术组2例(18%),而根治性手术组11例(85%)(X~2=10.60,P=0.0011).术前CA19-9阳性的17例患者中7例(41%)在术后1mo转为阴性,在姑息性手术组和根治性切除组的转阴率分别为20%(2例)和71%(5例)(X~2=4.50,P= 0.034).结论:血清P53抗体,CEA,CA19-9的手术前后动态检测有助于临床判定病情,监测疗效.  相似文献   
43.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及欧美各国其发病率均在逐年增加。近年来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其它一些西方国家已被列为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二位,其中,约40%的病人死于肝转移。根据大量临床及尸检报告,肝脏是大肠癌脏器转移的首要部位。国内外报告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在10%~83%。  相似文献   
44.
本研究应用粘液组化方法观察了直肠癌旁TM的范围,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MTSI基因产物在直肠癌旁TM的表达,并与正常粘膜及痛组织进行对照。直肠癌手术标本81例,男51例,女30例,年龄53±11.4岁。按统一组织学分类为乳头状腺癌30例,管状腺癌30例,粘液癌18例,未分化癌1例。收集标本后,经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沿肠管纵向自癌肿向两断端每0.5cm等长取材,石蜡包埋,制成5μm厚切片。每例切片均作HID-AB粘液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用PBS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用已知阳性标本作阳性对照,操作按说明书进行。结果:正常直肠粘膜(NM)、移行粘膜(TM)及癌组织中均有MTSI基因产物表达,表达率逐渐下降,3组问差异显著(P<0.05)。在癌旁组织及癌组织,MTSI基因产物均位于细胞浆,未见细胞核及细胞膜阳性,阳性细胞呈弥漫性、局灶性或散在性分布。MTSI阴性的直肠癌病例,其TM范围均明显高于MTSI阳性的直肠癌病例(P<0.05)。  相似文献   
45.
氟尿嘧啶是临床上常用且药效确切的嘧啶拮抗剂类抗肿瘤代谢药。全身应用氟尿嘧啶治疗恶性肿瘤疾病 ,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其对治疗肿瘤 ,延长患者生命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术中局部和区域性应用氟尿嘧啶治疗直肠肿瘤已被推广 ,直接灌注到肿瘤所在的区域 ,可增加该部位与抗肿瘤药物的接触机会 ,同时减少全身的毒性反应[1~ 2 ] 。我们对 5 1例术中使用氟尿嘧啶的直肠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跟踪观察 ,在防治肿瘤转移复发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选择 1996年 1月~ 1998年 1月 ,术前经过病理…  相似文献   
46.
背景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及粘液组化方法观察 MTS1/p16基因产物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情况 ,并与癌旁移行黏膜及正常黏膜进行了对比,了解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 MTS1/p16基因失活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 设计标准对照的实验研究. 地点和对象 地点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对象为 2000 01/2001 02住院大肠癌手术患者.男 67例,女 43例,年龄 40~ 83岁.病程 1个月~ 1.5年,选取患者大肠癌及癌旁组织新鲜标本.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MTS1/P16基因产物在 110例大肠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并与非典型增生、癌旁移行粘膜及正常粘膜进行了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以细胞呈清晰棕色为阳性判断标准 ,按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分为 +,阳性细胞数 < 25%;(++),阳性细胞数 25%~ 50%;(+++),阳性细胞数 >50%.以细胞无棕色或与背景一致的淡棕色为阴性.生活质量测定采用李凌江等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结果癌组织 p16阳性分级表达低于正常黏膜及移行黏膜( P< 0.05).在管状腺癌中,高分化 22 例, p16阳性率 86%;中分化 43 例, p16阳性率 33%;低分化 7例, p16阳性率 29%,高低分化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t=5.1, P< 0.01). 结论 p16蛋白的表达缺失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并随着分化程度下降 p16表达缺失增加.该指标对大肠癌患者病情的判定及疗效评价、恢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单克隆抗体ND1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法对荷人结肠癌裸鼠模型进行显像研究。结果 ^99mTc直接标记抗人结肠癌单克隆抗体ND1及F(ab)2片段,标记率为94%和87%,标记后抗体的免疫活性良好。注入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16小时后。肿瘤组织中出现较高的特异性浓聚,肿瘤轮廓显示清晰,F(ab)2片段的放射本底消除快,图像质量优于ND1。体内分布显示:ND1及F(ab)2片段可与移植瘤特异性结合。肿瘤与正常器官组织的放射比值(T/NT)、F(ab)2片段显高于ND1,ND1在肿瘤,血液及器官组织均有较高的放射性摄取,不利于放射性本底的消除。结论 ^99mTc-F(ab)2,对大肠癌的放射免疫显像图像清晰,优于^99mTc-ND1,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8.
49.
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结直肠癌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防治措施,笔者回顾性分析3年间行手术治疗的63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示,术后发生并发症67例(10.6 %)72次,包括吻合口漏7例次(1.3 %),骶前出血11例次(2.4 %),造口坏死1例次(1.5 %),造口旁疝2例次(2.9 %),肠梗阻7例次(1.1 %),应激性溃疡16例次(2.5 %),切口感染28例次(4.4 %)。全组无因手术并发症而死亡者。提示:结直肠癌切除术应专业化和规范化,针对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形成一套常规防治方案,以保证整个治疗过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
直肠癌旁移行黏膜的生物学特征对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旁移行黏膜(TM)病理学性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0-01/2001-01应用免疫组化及粘液组化方法观察了8l例直肠癌及癌旁黏膜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及癌旁TM的变化规律。结果:在癌旁TM、非典型增生及癌组织PCNA呈递增表达,与正常粘膜相比,差异非常显著(F=8.92,P&;lt;0.01),癌旁TM范围在粘液癌明显大于乳头状癌及管状腺癌(t=3.15-3.4l,P&;lt;0.01),在Dukesc期明显大于DukesA、B期(t=2.51-3.10,P&;lt;0.05,P&;lt;0.01)。结论:直肠癌旁TM具有一定的恶性潜势,直肠癌旁TM的范围与直肠癌的类型及进展密切相关,有利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