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会阴-肛门反射弧脊髓中枢传导时间的检测,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支配肛门外括约肌神经功能的改变。方法:对52例患者进行会阴-肛门反射、脊髓肛门反应和马尾神经诱发电位3种潜伏期检测,对会阴-肛门反射弧的传入、传出和脊髓中枢3部分神经传导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人脊髓中枢传导时间为(17.8±6.5)ms,传入神经传导时间为(7.2±6.3)ms,传出神经传导时间为(8.2±6.1)ms,直肠癌术后患者各种反射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传入和传出神经传导时间延长更明显,潜伏期与临床评分有明显的负相关性(r=0.691)。结论:直肠癌术后患者支配肛门外括约肌神经功能异常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神经损害在会阴-肛门反射弧的传入和传出神经最严重。  相似文献   
2.
MTS1/p16基因失活与大肠癌发生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背景: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及粘液组化方法观察MTS1/p16基因产物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并与癌旁移行黏膜及正常黏膜进行了对比,了解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目的:探讨MTS1/p16基因失活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设计:标准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地点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对象为2000-01/2001-02住院大肠癌手术患者。男67例,女43例,年龄40~83岁。病程1个月~1.5年,选取患者大肠癌及癌旁组织新鲜标本。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MTS1/P16基因产物在110例大肠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并与非典型增生、癌旁移行粘膜及正常粘膜进行了比较。主要观察指标:以细胞呈清晰棕色为阳性判断标准,按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分为:+,阳性细胞数&;lt;25%;++,阳性细胞数25%~50%;+++,阳性细胞数&;gt;50%。以细胞无棕色或与背景一致的淡棕色为阴性。生活质量测定采用李凌江等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结果:癌组织p16阳性分级表达低于正常黏膜及移行黏膜(P&;lt;0.05)。在管状腺癌中,高分化22例,p16阳性率86%;中分化43例,p16阳性率33%;低分化7例,p16阳性率29%,高低分化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5.1,P&;lt;0.01)。结论:p16蛋白的表达缺失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并随着分化程度下降p16表达缺失增加。该指标对大肠癌患者病情的判定及疗效评价、恢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技术是否可以提高超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后的排便功能.方法:对16例内括约肌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分别应用Vaizey和Wexne晰分及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来评价生物反馈的效果.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Vaizey和Wexner评分显著降低(6.4 vs 8.6,P<0.001;5.4 vs 7.2, P<0.001),最大收缩压(mmHg)及收缩向量容积[cm×(mmHg)2]均显著性提高(205.6±44.5 vs 143.6±46.5,P<0.001:50 664.6±8040.1 vs 13 337.0±7491.1,P<0.000,静息及收缩时的不均衡指数均显著降低(46.8±7.5 vs 58.3±7.4,P<0.001;29.9±6.7 vs 38.3±7.2,P<0.001),直肠肛管反射的阳性率也由训练前的6.3%提高至31.3%.结论:内括约肌切除术后肛管最大压力及向量容积下降,生物反馈技术可以改善部分的排便功能,可以作为提高超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4年1月~1986年6月共收治因大肠癌阻梗的病例38人,所有病例均行肿瘤一期切除,并取得较为满意效果。临床资料 38例病人中,左侧大肠梗阻27例,其中急性完全梗阻11例,右侧大肠梗阻11例,发生急性完全梗阻2例,梗阻部位及术式如下表:  相似文献   
6.
7.
我院1972~1984年用明矾合剂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效果比较满意。 一般资料 359例中男221例,女138例。20岁以下者28例,21~30岁为74例,31~40岁为188例,41岁以上为69例。发病年龄以31~40岁为最多(52.4%)。全组病例主要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以及钡灌肠、纤维结肠镜、乙窥镜、直肠镜等检查或作病变区活体组织检查确  相似文献   
8.
我院1972~1984年用明矾合剂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效果比较满意。一般资料 359例中男221例,女138例。20岁以下者28例,21~30岁为74例,31~40岁为188例,41岁以上为69例。发病年龄以31~40岁最多(52.4%)。全组病例主要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以及钡灌肠、纤维结肠镜、乙窥镜、直肠镜等检查或作病变区活体组织检查确诊。治疗方法基本方:明矾、苍术、苦参、槐花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肛门环缩术应用于括约肌修补术,治疗肛门失禁以保护肛门功能及术后肛门功能问题.方法 对4例肛门完全失禁患者采用括约肌修补术及弹性胶管植入括约肌浅面.术后6个月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无明显异常后取出弹性胶管,选择4例肛门功能正常人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中位随访12个月,植入弹性胶管术后主观Wexner评分及客观直肠肛管向量测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肛门环缩术应用于肛门完全失禁患者的括约肌修补术后以保护肛门功能,可以达到令人比较满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病因和临床特点进行初步分析 ,探讨其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 1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讨论分析。结果 本组 9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 ,4例合并冠心病 ,3例有肢体动脉栓塞史。均以突发急剧腹痛为首发症状。术前确诊 6例 ,误诊 9例。 2例急诊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余 13例 ,行小肠部分切除术 2例 ,小肠大部切除术 7例 ,小肠广泛切除及右半结肠切除术 4例。 10例死于术后 1个月内 ,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或肢体动脉栓塞病史患者的突发急剧腹痛 ,应警惕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可能。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可避免肠坏死或缩小肠管切除范围。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对部分病例行动脉内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