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70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377篇
预防医学   118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14篇
  4篇
中国医学   139篇
肿瘤学   7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化疗后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术后化疗的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焦虑、抑郁和恐惧无明显差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和恐惧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评分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和附加的关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附加的关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功能状况评分显著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和附加的关注评分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胃癌患者化疗的心理状况,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2.
缺氧增加肝癌细胞胚胎干细胞基因表达促进恶性转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缺氧对原发性肝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体内、外缺氧模型,比较缺氧对MHCC97H肝癌细胞成瘤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检测细胞增殖周期,CD90、CD133标记的肝癌干细胞数量以及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样基因Oct4,Nanog,Sox2等的表达分析缺氧对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缺氧促进MHCC97H肝癌细胞运动(t=2.792,P=0.023)、侵袭(t=7.624,P<0.0001)、转移(x~2=5.507,P=0.031)潜能,并增加软琼脂集落形成(t=3.292,P=0.011)和裸鼠皮下成瘤率(x~2=8.571,P=0.015).在缺氧环境中,MHCC97H肝癌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Oct4,Nanog,Sox2等基因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缺氧促进MHCC97H肝癌细胞成瘤和转移等恶件表型与获得胚胎干细胞样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93.
高浓度游离脂肪酸可导致胰岛岱细胞凋亡,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受体底物、代谢中关键酶、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Bcl-2家族、神经酰胺途径、Caspase家族、12-脂氧合酶、蛋白激酶B、G蛋白偶联受体等有关。研究游离脂肪酸对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4.
用于鼻腔测量的声反射技术——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声反射鼻腔测量(acoustic rhinometry,AR)近年来在临床中的应用和研究。主要阐述了声反射测量的工作原理,在鼻周期以及正常人鼻腔测量相关参数建立等基础研究,在耳鼻喉科疾病诊断和药物作用等临床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联合利多卡因对兔表面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家兔,用眨眼反射实验分别观察生理盐水、利多卡因联用(左眼)或维拉帕米、利多卡因联用(右眼)对家兔表面麻醉作用的影响。结果右眼的眨眼次数明显少于左眼(P〈0.01)。结论维拉帕米可增强利多卡因的表面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96.
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用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一次,治疗52例经内镜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别于治疗后2、4、6周观察反酸、烧心、反食等症状疗效,并于6周后复查胃镜,观察镜下治愈率,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食管24h pH监测.结果:埃索美拉唑治疗2周,即可见症状明显改善,症状记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2、4、6周后,症状治疗显效率分别为53.84%、78.85%及82.69%,治疗4周及6周后与2周比(P<0.01).治疗6周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3%.6周后Ⅰ级食管炎治愈率为93.75%,高于Ⅱ级74.1%,Ⅲ级与Ⅳ级66.7%(P<0.05);但各级食管炎改善,即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食管24h pH监测,治疗后反流总时间百分率及反流总次数分别由(17.47±5.93)%及(151.2±37.5)次,降至(5.21±0.44)%(P<0.01)及(60.1±14.83)次(P<0.01).结论: 埃索美拉唑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7.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冠心病心绞痛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故其防治工作正逐渐受到重视。为能够给中成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提供更多选择,我们对中药新药参麦舒欣滴丸进行了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8.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肾细胞癌临床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治疗组,IL-2联合IFN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119对患者确诊时临床分期为:Ⅰ期21对,Ⅱ期21对,Ⅲ期49对,Ⅳ期28对。配对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性别、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KPS评分等,两组配对因素均衡一致。随访时间为2001年1月至2011年4月,临床疗效的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5年PFS率分别为44%、42%(P=0.056),5年OS率分别为72%、51%(P<0.01)。两组患者中位PFS时间分别为54和43个月(P=0.088),中位OS时间分别为134和60个月(P<0.01)。两组中Ⅰ+Ⅱ期患者的PF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期患者中,治疗组5年PFS、OS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6%vs 18%,P<0.01;58%vs 31%,P<0.01),且中位PFS、OS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36个月vs 13个月,P<0.01;68个月vs 33个月,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IK治疗的疗程数与患者PFS(HR=0.95,95%CI:0.92~0.99,P<0.05)和OS(HR=0.79,95%CI:0.71~0.87,P<0.001)相关,最佳CIK治疗的疗程数为7次以上。结论:CIK免疫疗程可以显著改善Ⅲ、Ⅳ期肾细胞癌患者预后,增加CIK治疗疗程数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9.
1病例报告 例1,王××,男性,35岁。因发热、咳嗽、咳痰2天于2001年7月19日以“全血细胞减少”收入血液科病房。查体:贫血貌,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明现肿大,胸骨无压痛,腹软,肝脾均未触及,皮肤无出血征。血象:Hb73g/L、WBC1.3×10^9/L,N32%、Plt30×10^9/L、Ret0.7%。骨髓象:外观髓片脂肪滴较明显,骨髓增生低下,粒系、红系增生不良,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巨核细胞少见。骨髓病理:骨穿组织二条1.5cm和0.7cm,直径均为0.2cm;骨髓穿刺组织中造血细胞消失,代之脂肪组织,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上海长征医院病理科)。给予:环孢菌素A、十一酸睾酮、  相似文献   
100.
陶涛  刘亮  宋世佩  郑金福  郝永建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87-2087
手足口病多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为主感染所引起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夏季及初秋季节,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该病具有自限性、病程较短、一般病情较轻等临床特点。2009年3月20_23日,某部幼儿园出现了一批以皮疹为主要症状的患儿。根据临床特征、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