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9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74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379篇
预防医学   119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14篇
  4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分析不同比重下尿蛋白干化学定性结果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结果,探讨尿比重对干化学检测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844份尿标本先经干化学检测尿蛋白,再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计算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统计分析不同比重下尿蛋白定性与定量结果。结果当干化学尿蛋白结果为阴性时,随着尿比重的增加,假阴性率下降,当1.030≤比重≤1.005时,假阴性率从34.1%下降到2.7%;当干化学尿蛋白结果为阳性时(±~+++),比重越高,假阳性率越高,随着比重下降,假阳性下降,比重≤1.005时没有假阳性。结论尿比重能明显影响干化学检测尿蛋白的准确性,对于比重过低或过高的标本,可以检测UACR或24h尿蛋白定量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低剂量纳洛酮(naloxone)对芬太尼(fentanvyl)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试验小鼠80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扭体法(40只,雌雄各半)和热板法(40只,均为雌性)观察纳洛酮对芬太尼镇痛小鼠热板法痛阈(HPPT)和扭体次数的影响.各组按分层随机设计分为Fs组(芬太尼与生理盐水合用)及FNl、FN2和FN3组(芬太尼分别与纳洛酮100、10、10ng,1n/kg合用组)四组.结果 与Fs组相比,FN2组HPPT在第5 min增大(P<0.05);扭体次数FN1和FN2组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 纳洛酮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够增强芬太尼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53.
由2001~2006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手术治疗7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58例,女性20例,年龄18~56岁,L4~5突出39例,L5~S1突出33例,L3~4突出2例,同时合并L4~5和L5~S1突出4例。临床表现:①腰痛和下肢放射痛,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状,全部患者均明显表现,活动劳累后加重,与咳嗽、打喷嚏有关系。②跛行。严重患者甚至不能行走,继发椎管狭窄的患者则有间歇性跛行。③脊柱侧弯。部分患者X线表现有生理曲度变直或者侧弯,为腰肌痉挛的结果。④神经功能损害。因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而引起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54.
本文回顾了“5·12”地震中医院派遣资深专家医疗队开展医疗救治的做法和经验,总结了资深专家医疗队的作用,提出了建立灾难救治的专家指导机制和组建一支专家队伍的建议。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微血管生成与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脑膜瘤中人原始造血细胞(CD34)的表达,计数脑膜瘤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同时收集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脑膜瘤组织中MVD为6~55,平均28±11,其中非典型性、间变型、血管型与其他各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WHOⅡ及Ⅲ级脑膜瘤中MVD显著高于WHO Ⅰ级(P<0.01);非侵袭与侵袭型脑膜瘤中MVD差异有显著性(P<0.01);Ⅱ及Ⅲ级瘤周水肿纽MVD与0及Ⅰ级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MVD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脑膜瘤血管生成与其临床病理密切相关,MVD可能成为预测脑膜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进一步研究脑膜瘤血管生成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将可能为脑膜瘤的治疗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切除28例巨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所在部位,选择相应手术入路:双额冠状皮骨瓣纵裂入路9例,翼点入路1例,额颞入路3例,顶枕入路11例,枕下入路1例,远外侧入路1例,幕上下联合入路2例。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10例,Simp—sonⅡ级切除11例,SimpsonⅢ级切除5例,SimpsonⅣ级切除2例。19例获得随访,随访40d~27个月,平均15.6个月,偏瘫2例均在1年内肌力逐渐恢复,生活自理;1例9个月内视力持续下降,左眼失明,右眼光感,2例5~11个月视力无改善;1例14个月后复发,1例死于其他疾病,余12例预后良好。结论:巨大型脑膜瘤血供丰富,大多数肿瘤已累及重要血管神经。手术入路应根据不同部位肿瘤生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7.
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小儿腰椎穿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用来作常规、生化检查以便对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传统的方法是先用注射器进行局部麻醉,拔针后再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抽取脑脊液,由于穿刺针又粗又长,可致穿刺部位组织损伤增大,出血机会增多,而致穿刺失败机会也增多,尤其是在一次穿刺未成功的情况下,反复进退针,变换方向穿刺,更进一步增大了损伤及出血机会,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相似文献   
58.
拇指的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有多种方法,以往多数采用腹部皮瓣修复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差,尤其是皮瓣臃肿,不耐磨,易形成溃疡,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通过对2002年7月-2005年7月35例患者拇指的软组织缺损行示指近节背侧皮瓣修复创面的成功、失败的临床分析.对大多数拇指外伤后,皮肤缺损提供良好的手术方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总结1995年~2004年以来经显微手术治疗的海绵窦区肿瘤23例,其中海绵窦原发肿瘤7例;毗邻侵及海绵窦的肿瘤16例,后者包括侵袭性垂体腺瘤7例,脑膜瘤6例,神经纤维瘤3例。回顾其术前CT及MRI特征、手术方法。结果23例海绵窦区肿瘤经显微手术治疗,全切8例,部分切除15例,效果良好,无死亡。结论海绵窦区手术是神经外科的难题,合适的手术入路和良好的显微手术技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0.
球后出血常见于面部创伤、眼眶手术、球周或球后注射。虽然在球后麻醉中出现球后出血的概率小于2%,但对血液循环机械性的压迫、视网膜中央动脉的闭塞、或诊治不及而致的视神经萎缩,都会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大多数球后出血可以通过手指按摩眼球或静注乙酰唑胺、甘露醇行保守治疗。当视力受到严重的影响,就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