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分型辨治股骨头坏死9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9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中医分型辨治 ,并配合适宜的外治法 ,随访 1 2~ 3 6个月 ,治疗有效率达 93 .6%。结果提示中医分型辨治股骨头坏死疗效确实 ,并以早期诊断与治疗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后路椎体间自体髂骨融合与Cage融合治疗成人下腰椎不稳的效果。方法2003年2月-2006年10月,收治60例下腰椎不稳患者。28例采用后路椎体间自体髂骨块融合治疗(植骨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52.78±10.50)岁。病程3~16个月。退变性不稳12例,峡部裂性滑脱14例,医源性不稳2例。L3 、41例,L4,517例,L5、S1 10例。相对椎间隙高度(23.24±6.62)mm,椎间隙活动度(10.50±5.07)^o,矢状滑移距离(4.50±1.15)mm,JOA评分(18.56±2.68)分。32例采用Cage融合治疗(Cage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51.75±10.44)岁。病程3.5~14.0个月。退变性不稳16例,峡部裂性滑脱14例,医源性不稳2例。其中L4,516例,L5、S1 16例。相对椎间隙高度(24.34±7.22)mm,椎间隙活动度(11.12±5.67)^o矢状滑移距离(4.38±0.75)mm,JOA评分(19.00±4.12)分。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术后1、3、6、12个月两组患者获定期随访。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费用植骨组和Cage组分别为(2.0857±1.1451)万元和(3.3875±0.8706)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组2例术后2周出现取骨区疼痛,未作处理;3例患者术后1~2d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Cage组2例术后1~2d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两组均无假关节形成、椎间隙感染及Cage移位。两组相对椎间隙高度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3、6、12个月,植骨组椎体融合分别为0、0、7、23例;Cage组分别为0、0、8、29例;术后6、12个月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植骨组JOA评分与Cag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髂骨融合治疗下腰椎不稳在融合时间、融合率及临床症状缓解程度方面与Cage融合无显著差异。自体髂骨可作为下腰椎不稳椎间融合的植骨材料,临床疗效好,无免疫排斥,价格便宜。  相似文献   
33.
背景:实验证实鹿茸多肽可以促进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糖胺多糖、Ⅱ型胶原、Aggrecan蛋白的表达.目的:通过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培养液作用下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研究,探讨鹿茸多肽对其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诱导组、鹿茸多肽组,分别采用普通培养液、诱导培养液、含10 mg/L鹿茸多肽的诱导培养液于离心管内进行培养;并取兔的关节软骨细胞作为关节软骨组.分别于1,2,3周后取材,通过组织学、生物化学和RT-PCR技术,对离心管内构建的软骨组织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功能状态的观察.结果与结论:空白对照组培养2周后,细胞团块逐渐崩解,无法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诱导组、鹿茸多肽组细胞团块除有轻度收缩外,呈白色半透明状;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部分细胞为圆形或卵圆形,表层细胞密度大;诱导组、鹿茸多肽组糖胺多糖含量及Ⅱ型胶原mRNA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多,各时间点诱导组、鹿茸多肽组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各时间点鹿茸多肽组糖胺多糖含量及Ⅱ型胶原mRNA表达均高于诱导组,但低于关节软骨组 (P < 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培养条件下能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且鹿茸多肽对其定向软骨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虽然在体外可以构建出软骨组织,但其与关节软骨质量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骨伤科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本校不同学年、同等条件下的两班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5人,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对照组44人,采用传统教学法,然后对两组进行病例考核和问卷调查,并将各项目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例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尤其在主诉、现病史的描述、体格检查及专科体征检查3个方面成绩明显提高;实验组学生对骨科实习的综合满意度也显著提高。结论: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病例书写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35.
中药防治膝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陟郝  修忠标 《九江医学》2009,24(2):91-92,F0003
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knee)是以膝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和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僵硬以及不稳定,导致功能减退[1],甚至丧失等为主要特征,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和比较难治的一种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当前研究膝OA应以中药来防治软骨退变及骨的结构变化并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功能,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钩针结合地龙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4/5)门诊患者30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钩针+地龙汤)155例与对照组(针灸+地龙汤)150例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腰痛疾患疗效评定表(JOA)分别评分,同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88.67%(P0.05)。2组VAS、JOA评分,治疗组在治疗疼痛、改善症状和恢复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钩针结合地龙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7.
鹿茸多肽对软骨表型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观察鹿茸多肽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诱导软骨表型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凋亡的影响,以优化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只,抽取其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核细胞,经体外分离、培养获得兔MSCs。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p 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将其诱导分化软骨表型。将软骨表型化MSCs随机分成A组(空白对照组):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液;B组(IL-1β组):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液加入100ngIL-1β;C组(鹿茸多肽组):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液加入10μg/ml鹿茸多肽作用3d后再加入100ng IL-1β;D组(TGF-β1组):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液加入10ng/ml TGF-β1作用3d后再加入100ng IL-1β。分别于培养24、48和72h后取样,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 V法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技术分析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Caspase-3蛋白酶活性。结果透射电镜观察:B组24h后细胞核内染色质开始呈块状凝集,分布于核膜下,核膜不规则;48h后细胞核内染色质凝集加剧;72h后部分细胞内的核碎片凝集成凋亡小体。各时间点C、D组细胞结构改变相对滞后,且数量较少;A组细胞结构几乎无明显改变。各时间点B组MSCs凋亡率、Caspase-3 mRNA表达及蛋白酶活性逐渐增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与B组比较则逐渐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pase-3参与MSCs凋亡,鹿茸多肽通过减少Caspase-3 mRNA表达,并抑制其蛋白酶活性,阻止或逆转软骨表型化MSCs凋亡。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在特定培养液作用下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研究,探讨鹿茸多肽对其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第3代兔MSCs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诱导组)、C组(鹿茸多肽组),并取兔的关节软骨作为D组(关节软骨组)。A、B、C 3组分别采用普通培养液、诱导培养液、含10 ug/m l鹿茸多肽的诱导培养液于离心管内进行培养,分别于1、2、3周后取材,通过组织学、生物化学和RT-PCR技术,对离心管内构建的软骨组织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功能状态的观察。结果:A组培养2周后,细胞团块逐渐崩解,无法进行HE染色。B、C组细胞团块除有轻度收缩外,呈白色半透明状,HE染色发现细胞为圆形或卵圆形,表层细胞密度大。B、C组糖胺多糖(GAG)含量及Ⅱ型胶原mRNA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多,并以C组为著;各时间点B、C组与A组相比明显增多,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B组相比较多,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D组相比较少,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Cs在特定培养条件下能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且鹿茸多肽对其定向软骨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虽然在体外可以构建出软骨组织,但其与关节软骨质量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3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生物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具有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条件下分化形成软骨组织的潜能,且易于从骨髓中分离和体外大量扩增纯化,便于自体移植,故被认为是软骨组织工程最有希望的种子细胞来源之一。然而,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软骨表型的分化却是一个受多种因素限制的复杂过程。目前其调控机制仍不是很清楚。已知局部环境是影响MSCs向软骨细胞转化的重要因素,低氧张力、高细胞密度、局部应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骨度分寸法结合临床经验定点进行非直视下针刀松解疗法,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疗法,2组均每周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压痛点计数、疼痛评估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现时疼痛强度(PPI)及颈椎活动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压痛点计数、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及颈椎活动度均能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显著(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软组织松解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提高临床疗效,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