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异位骨化一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病例报告患者,男,70岁。因左髋疼痛伴活动受限4个月入院。患者5年前在外院因左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左髋运动与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无疼痛。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髋疼痛,初与活动左髋有关,逐渐加重,休息时也有疼痛,左髋活动明显受限,行走、站立均感困难。体  相似文献   
12.
膝骨关节炎(OA),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破损、降解、脱失而导致的关节退行性疾病。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骨关节炎的发生、进展有toll样受体(TLR)介导的天然免疫系统的参与,其中TLR/NF-κB信号通路扮演了重要角色。一般认为,遗传、代谢或机械因素造成关节软骨的初始伤害,导致软骨释放特定的自身抗原触发自身免疫反应。包括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内的免疫细胞渗透到关节组织,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例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前列腺素 E2(PGE2)释放,补体系统被激活,导致软骨降解,关节软骨进一步被破坏。本文回顾在 OA 发病机制中的天然免疫系统和TLR/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77岁,跌倒致右肩疼痛伴活动受限1 h来院就诊,人院查体:神清、痛苦面容,强制体位,右肩呈方肩畸形,压痛明显,弹性固定,Dugas征阳性,无右上肢神经、血管并发症.X线片和CT检查示右盂肱关节前脱位伴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2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应用,并随访观察随时间变化假体固定情况和患者髋关节功能。方法:对2002年-2005年87例应用C2型非骨水泥股骨柄的病例进行随访分析,测量股骨近端的骨量。结果:随访1~4年。平均35.2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平均1年93分,3年90分,股骨近端没有发生松动和下沉。结论:C2非骨水泥柄具有良好的即刻稳定作用和骨长入,短期随访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软骨病变的修复依然是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中最富挑战性的问题之一.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不同组织来源的MSC分化和增殖能力不相同.关节腔内直接注射MSC因操作简单、侵入性少,已广泛应用于OA治疗研究.该文就动物模型与临床研究中直接关节腔内注射MSC治疗OA研究进展及未来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Toll样受体(TLR)家族重要成员TLR4,在基质金属蛋白酶、促炎症因子等导致的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病理进程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对软骨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具有关键作用.深入研究TLR4信号转导通路与骨关节炎的关系,有助于为骨关节炎防治研究开辟新途径.该文就TLR4信号通路与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小转子未累及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复位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收治的74 例AO/OTA 分型中31-A3.1 和31-A3.2 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资料, 男33 例, 女41 例;年龄36~87 岁, 平均71 岁;左侧40 例, 右侧34 例。致伤原因: 交通伤27 例, 跌伤43 例, 坠落伤3 例, 压砸伤1 例。采用撬拨技术、Homann 拉钩技术、钳夹技术、有限切开等进行复位, 复位后均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记录临床和影像学结果, 根据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 74 例骨折复位均在透视下进行, 其中闭合复位73 例, 有限切开复位1 例。平均手术时间(75±4)min, 平均术中失血量(135±5)ml, 平均透视次数(24±3)次。术后65 例患者获得8~23 个月的随访(平均14.5 个月), 骨折愈合时间为4~9 个月, 平均7.4 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7~95 分, 平均91.4 分, 其中优29例, 良31 例, 可5 例, 优良率为92.3%(60/65)。结论 小转子未累及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困难, 尤其对年龄较轻、肌肉发达的患者, 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术复位技巧, 以取得更好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在学习曲线阶段的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评估微创直接前入路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中的运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48例股骨头坏死FicatⅢ或Ⅳ期患者,患者主要表现为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其中DAA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2±4.3)岁;后外侧入路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6±4.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时测量髋臼杯外展角及股骨柄假体颈干角。术后1、6个月和5年时分别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髋关节功能及患髋疼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平均60.4个月(48~73个月)。手术时间DAA组为(78.30±5.08)min,后外侧入路组为(75.61±10.60)min,术中出血量DAA组为(351.30±21.46)ml,后外侧入路组为(362.20±26.15)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卧床时间DAA组为(2.05±1.10)d,后外侧组为(3.30±1.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时髋臼杯外展角和股骨柄假体颈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6个月及5年,两组HHS与髋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AA组有1例术中损伤旋股外侧动脉升支,1例大转子骨折,1例表浅伤口感染。后外侧组发生1例髋关节后脱位。两组末次随访时均无假体松动。结论:采用微创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FicatⅢ期或Ⅳ期均可以获得较好疗效,但在学习曲线阶段,针对复杂病例微创DAA较传统的后外侧入路其优势可能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胡衍  王栋梁  陈晓  施忠民  周凤金  张建政  陈雁西  曹烈虎  王思成  王剑飞  王宏亮  冯勇  应志敏  胡成栋  韩庆林  李明  陈晓涛  顾峥嵘  黄标通  熊蠡茗  张云飞  王志伟  禹宝庆  王勇  张磊  杨雷  童培建  刘曦明  周强  牛丰  杨伟国  张文财  陈世杰  贾金鹏  杨强  沈涛  于斌  张鹏  张勇  苗军  孙廓  林浩东  俞银贤  王金武  陶坤  万大千  王蕾  马昕  易诚青  刘宏建  张堃  刘国辉  张殿英  侯志勇  翁习生  张英泽  苏佳灿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骨质疏松学组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 《中华创伤杂志》2023,(4)
肩关节周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术后常出现内固定失败、肱骨头缺血坏死、上肢功能障碍等不良事件, 严重危害老年人群运动健康。相比骨量正常的肩关节周围骨折类型, 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复杂、愈合慢、康复效果差, 临床处理更为棘手, 且目前国内尚无该类骨折诊疗的指南或共识。为此,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骨质疏松学组、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订《老年骨质疏松性肩关节周围骨折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从骨质疏松性肩关节周围骨折的诊断、治疗策略等方面提出9条推荐意见, 旨在推广规范化、系统化、个性化诊疗理念, 改善老龄化背景下骨质疏松性肩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功能预后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股骨近端的应力遮挡效应是引起假体周围骨丢失的原因之一,在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假体中都存在这一现象[1,2],骨丢失可能会引起股骨假体机械性失败、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翻修手术难度增加等一系列的问题[2],因此研究如何减少应力遮挡效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